在分配地業、承受應許之前,聖靈先數算了神賜給百姓的得勝。摩西、約書亞和百姓完全順服神,才能經歷得勝、承受應許之地。
約書亞記–得地為業的關鍵 (補書12)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鐘老師
《約書亞記》全書共有廿四章,依照時間順序是用前半卷書記載得地,後半卷記載分地。第一部分是爭戰,從第一章到第十二章。 第二部分是分地,從第十三章到第廿二章。 最後兩章(廿三至廿四章)是領袖約書亞的勸勉。 今天我們要讀的《約書亞記》十二章就是第一部:爭戰的總結。 這一章所敘述的故事基本上在《民數記》、《申命記》和《約書亞記》前面十一章都有具體的敘述。 因此,《約書亞記》十二章是一個回顧與總結,對以色列人肅清約旦河東西兩岸敵人的經過進行綜述。繼續按音頻進度探討《約書亞記》十二章1-24節,我們一起來聽聽鐘老師的分享
音頻補《約書亞記》十二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約書亞記》十二章是全書前半卷的總結。它列出在約旦河東西兩岸被約書亞征服的國家及君王的名單。只要信靠順服神,那地的邪惡民族就會一個一個被打敗。依研讀進度我們先來看《約書亞記》十二章1-24節的經文:
約書亞記 十二章
1.以色列人在約但河外向日出之地擊殺二王,得他們的地,就是從亞嫩谷直到黑門山,並東邊的全亞拉巴之地。
2.這二王,有住希實本、亞摩利人的王西宏。祂所管之地是從亞嫩谷邊的亞羅珥和谷中的城,並基列一半,直到亞捫人的境界,雅博河
3.與約但河東邊的亞拉巴,直到基尼烈海,又到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通伯耶西末的路,以及南方,直到毘斯迦的山根。
4.又有巴珊王噩。他是利乏音人所剩下的,住在亞斯她錄和以得來。
5.他所管之地是黑門山、撒迦、巴珊全地,直到基述人和瑪迦人的境界,並基列一半,直到希實本王西宏的境界。
6.這二王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和以色列人所擊殺的;耶和華僕人摩西將他們的地賜給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為業。
7.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在約但河西殺了諸王。他們的地是從利巴嫩平原的巴力迦得,直到上西珥的哈拉山。約書亞就將那地按著以色列支派的宗族分給他們為業,
8.就是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山地、高原亞拉巴、山坡、曠野,和南地。
9.他們的王:一個是耶利哥王,一個是靠近伯特利的艾城王,
10.一個是耶路撒冷王,一個是希伯崙王,
11.一個是耶末王,一個是拉吉王,
12.一個是伊磯倫王,一個是基色王,
13.一個是底璧王,一個是基德王,
14.一個是何珥瑪王,一個是亞拉得王,
15.一個是立拿王,一個是亞杜蘭王,
16.一個是瑪基王,一個是伯特利王,
17.一個是他普亞王,一個是希弗王,
18.一個是亞弗王,一個是拉沙崙王,
19.一個是瑪頓王,一個是夏瑣王,
20.一個是伸崙米崙王,一個是押煞王,
21.一個是他納王,一個是米吉多王,
22.一個是基低斯王,一個是靠近迦密的約念王,
23.一個是多珥山岡的多珥王,一個是吉甲的戈印王,
24.一個是得撒王;共三十一個王。
《約書亞記》十二章是個階段性的總結,是講到摩西和約書亞兩個時代所經歷的戰役,摩西擊敗了兩個王,而約書亞則擊敗三十一個王,共擊敗三十三個王。可以說是兩代連手,把所有戰役打完,而且全面得勝。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摩西在約旦河東征服兩個王;(書十二1-6)
本段摩西擊殺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的故事在《民數記》廿一章21-35節和《申命記》二章26節到三章17節有詳細的記載。從民數記和申命記的記載,我們知道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在當地都是驍勇善戰,不容小覷的王。 亞摩利王西宏曾經打敗摩押的先王,從他們的手中奪了全地(參民廿一26); 巴珊王噩是利乏音人,與亞衲族一樣,利乏音人是巨人的民族,為大能的勇士。 《申命記》記載巴珊王噩的「床是鐵的,長九肘,寬四肘」(參申三11),相當於四公尺長,一點八公尺寬。摩西原本並沒有打算與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爭戰,然而「神使他們心中剛硬,性情頑梗,為要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的手中」(參申二30)。 神與以色列人同在,打敗這兩個強盛的王,得了他們的地。摩西雖然沒有能夠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但是在他帶領下的兩次得勝對於以色列人之後的爭戰至關重要:
1.迦南人心消化,並無膽。 (參書二11)。
2.天下萬民懼怕、敬畏以色列的神。 (參申二25)
3.約書亞和以色列人的信心被建立。
4.摩西為約書亞樹立靠神爭戰得勝的榜樣。
5.約旦河東爭戰得勝的土地分給了兩個半支派。
另「耶和華僕人」(書十二6),經文兩次強調摩西身分。這讓我們想到,能夠被神稱為「耶和華僕人」是一件何等榮耀之事。 盼望我們能夠在神的面前像摩西一樣忠心,配得稱為神的「僕人」。
二.約書亞在約旦河西征服三十一個王;(書十二7-24)
接下的十八節經文則簡略的描述以色列在約但河西的土地(書十二7-8),且列出被攻陷的卅一個城邑及其國王,這些國王的名稱在以前的十一章中沒有明確的指出(書十二9-24)。 9-16節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南方擊殺的16個王;17-24節是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北方擊殺的15個王。有些城如示劍、多坍沒有列在其中,可能這些城市沒有王。神早在以色列人過約但河前給他們應許,「將他們的君王交在你手中,你就使他們的名從天下消滅,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直到你將他們滅絕了。」(參申七24)。這十八節經文裡有三十一個例子顯示神的信實;約書亞打敗在約但河西的三十一個王。約書亞所取得的輝煌戰績,應驗了神在約旦河東藉摩西教導給的應許(參申七23-24)。只要信靠順服神,那地的邪惡民族就會一個一個被打敗。
在北方諸王的戰役中,人數多如海邊的沙,但以色列人還是得勝了。以色列人總有一天會遇到這些王的,本以為是逐一擊破,沒想到他們全部聚集在一起,因為神要約書亞帶著以色列人去打敗他們,戰爭就打贏了。這場戰役重複講了幾句話,就是約書亞將他們「盡行殺滅」(參書十一11),「凡有氣息的沒有留下一個」(參書十一11),這句話講了兩次後(參書十一14),講「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參書十一15)。面對神的帶領,我們要跟上,而且是要竭力跟上。在長約30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迦南地居住著七個民族,居然有「三十一個王」(書十二24),一面說明迦南確實是「流奶與蜜之地」(參書五6),一面也說明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這些王代表各城不同的利益,彼此各持己見、爭鬥不休,只有在抵擋神的事上才能「同心合意」(參書九2),這正是世界和肉體生命的真實寫照。
沒有神帶領百姓這三十三次得勝,以色列人就不能承受產業;而沒有主耶穌在三十三歲的得勝復活,我們也不能享受基督裡的豐富。在書寫很不方便的三千多年前,聖靈讓作者認認真真地記下了這三十三個王的名字,讓後世的抄寫者每抄一個名字,心中都對神生出一份感恩;讀聖經的人每念一個名字,心中都對神發出一聲讚美。在分配地業、承受應許之前,聖靈先數算了神賜給百姓的得勝。摩西、約書亞和百姓完全順服神,才能經歷得勝、承受應許之地。同樣,作者也要當時的讀者和歷代的信徒明白,神的百姓只有順服神、遵守聖約,才能得著、並且長久享用神在聖約裡的應許。阿們! 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