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大支派與約瑟後代拈鬮分地後的反應截然不同,神揀選我們要成為勇敢得地的一代,求主把感恩的心、勇敢的心志放在我們裡面,因為神應許我們得地為業。


約書亞記得著產業的正確心態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陳老師

雖然雅各預言約瑟的次子以法蓮比瑪拿西更大(參創四八19),但以法蓮支派只是影響力更大,瑪拿西作為「約瑟的長子」(書十七1),仍然分得兩分產業,在約旦河西和河東都有土地。今天探討的不只是瑪拿西半支派在約旦河東的地業,神把產業分給我們的同時,也把「未得之地」分給了我們,讓我們一面享用應許、一面學習神所量給的功課。因此,在屬靈成長的道路上,當盡的本分不能讓別人承擔,當學的功課也不能讓別人代勞。繼續按逐章經文進度《約書亞記》十七章1–18節,我們先來聽陳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約書亞記》從十四章開始在講九個半支派在約旦河西的分地。 《申命記》三章講過了摩西將約旦河東的一些地方分給了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個支派。瑪拿西的子孫這一代「因為是勇士」(書十七1),但下一代是否也是勇士?這一代可大大得勝,趕走巨人,下一代又如何呢? 《約書亞記》十六章記載了弟弟以法蓮分得的地業。而十七章講述的就是哥哥瑪拿西分得的地界。依視訊研讀進度先來看《約書亞記》十七章1–18節經文,請看如下:

 

約書亞記 十七章

1.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他的支派拈鬮所得之地記在下面。至於瑪拿西的長子基列之父(父或作:主)瑪吉,因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2.瑪拿西其餘的子孫,按著宗族拈鬮分地,就是亞比以謝子孫,希勒子孫,亞斯列子孫,示劍子孫,希弗子孫,示米大子孫;這些按著宗族,都是約瑟兒子瑪拿西子孫的男丁。

3.瑪拿西的玄孫,瑪姬的曾孫,基列的孫子,希弗的兒子西羅非哈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他的女兒名叫瑪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4.他們來到司祭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眾首領面前,說:耶和華曾吩咐摩西在我們弟兄中分給我們產業。於是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在他們伯叔中,把產業分給他們。

5.除了約但河東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還有十分地歸瑪拿西,

6.因為瑪拿西的孫女們在瑪拿西的孫子中得了產業。基列地是屬瑪拿西其餘的子孫。

7.瑪拿西的境界:從亞設起,到示劍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隱他普亞居民之地。

8.他普亞地歸瑪拿西,只是瑪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亞城歸以法蓮子孫。

9.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邊。在瑪拿西城邑中的這些城邑都歸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為止;

10.南歸以法蓮,北歸瑪拿西,以海為界;北邊到亞設,東邊到以薩迦。

11.瑪拿西在以薩迦和亞設境內,有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以伯蓮和屬以伯蓮的鎮市,多珥的居民和屬多珥的鎮市;又有三處山岡,就是隱多珥和屬隱多珥的鎮市;他的居民和屬他納的鎮

12.只是瑪拿西子孫不能趕出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13.及至以色列人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

14.約瑟的子孫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到今天既然賜福與我們,我們也族大人多,你為什麼僅將一鋤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

15.約書亞說:你們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蓮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樹林中砍伐樹木。

16.約瑟的子孫說:那山地容不下我們,並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屬伯善的鎮市,並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鐵車。

17.約書亞對約瑟家,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人,說: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不可僅有一鋤之地,

18.山地也要歸你,雖是樹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歸你。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

 

在分地的過程,神給約瑟的後代有很大的祝福,但後代是否接得住呢? 「為什麼你只將一闍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書十七14),約瑟的子孫因著他們的祖宗約瑟敬畏神、被神使用,享受了比其他各支派更大的恩典,但他們卻把恩典當作理所當然的,感恩但不知,反而發怨言;不但不反省自己的信心,反而不白地強調自己的理由。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瑪拿西支派所得的地業(書十七1-13)

瑪拿西其實只有一子,長子也是獨子,就是瑪姬(參創五十23)。他是很厲害的勇士,「因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書十七1)他得了在約但河東一片很大的地,這是瑪吉打下來的,他的武功很大,所得的地也很大。這是不易打的仗,但因他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書十七1)地業。 「於是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在他們伯叔中,把產業分給他們」(書十七4),結果得以如願以償,瑪拿西的地一共分成十二分。河東的「基列和巴珊」(書十七5)兩分地給了瑪吉和睚珥兩個宗族(參申三14-15),河西「還有十分地」(書十七5),可能給了五個男丁的宗族(書十七2)和西羅非哈五個女兒的宗族(書十七3)。古代中東只有兒子有承受產業的權利。西羅非哈沒有兒子,眾女兒也同意只娶本族人。但神定意要讓他在以色列中留名,所以就允許他的女兒承受產業(參民廿七1-11)。事實上瑪拿西支派所分得的地業只比猶大支派小。

在約瑟的子孫的地業中,以法蓮在南面,瑪拿西在北面,一直到耶斯列平原。以法蓮支派在瑪拿西的境內擁有「他普亞城」(書十七8),因為這兩個支派本來就屬於同「一鬮一段之地」(書十七14)。第7-10節是說瑪拿西的邊界,這段對這支派範圍的描述頗為含糊,只說其領土在以法蓮的北鄰,示劍一帶,延伸至與亞設支派毗鄰。西界是地中海,東面與以薩迦接壤。 「亞設和以薩迦境內」(書十七11),可能代指亞柯平原和耶斯列平原,不一定指這幾個城邑原來屬於亞設和以薩迦支派。第11節提到有六個鎮市,「有伯‧善和屬伯「只是瑪拿西子孫,不能趕出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書十七12),他們抽到這麼大片地,但有他們並不能趕出一部分地的居民,因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死守不走。神吩咐以色列人要趕走他們,清除他們的偶像。他們無辦法把他們趕走,勇士後代無法像他們的父親一樣趕出當地的巨人,於是那些人繼續住在那裡。等到強盛了也「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去」(書十七13),而是「使迦南人作苦工」(書十七13)。即是說他們除了沒信心、沒力量之外,還沒決心去遵行神的話。勇士後代為了經濟利益、人力資源,沒決心去遵行神的話(參申七1-26)。

 

二.約瑟的子孫不滿所得(書十七14-18)

約書亞也是約瑟的子孫,是以法蓮支派的一員,但他卻沒有遷就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約瑟的子孫抱怨自己只有「一鬮一段之地」(書十七14),可能還想再拈「一鬮」。但這「一鬮一段之地」聽起來很少,其實是迦南最大、也是最肥沃的地段。約瑟的子孫對神的恩典挑三揀四,感覺神的恩典對不起他們的「族大人多」(書十七14),而要爭戰的敵人「都有鐵車」(書十七16),其實就是藐視恩典,而不是要求更多現成的城邑。約書亞對怨言的答覆很有智慧,一針見血。其中有兩個要點:

1.「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樹林中砍伐樹木」(書十七15),他們可以砍伐樹木,也就是說他們應該主動開發,將已有的地業繼續擴張及善加利用。

2.「靠近之地必歸你。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書十七18),就是說要相信神的允許和同在,相信靠著神可以得勝,可以全然掌握神所賜的產業。

約瑟的子孫後來越來越驕傲(參士八1),不斷招來災難(參士十二1-6),最終在恩典中失落,被神趕出了應許之地(參何十二14)。

 

猶大支派與約瑟的後代拈鬮分地後的反應截然不同,神揀選我們成為約書亞的世代,我們要成為勇敢得地的一代,求主把勇敢的心志放在我們裡面,因為神應許我們得地為業。若我們覺得自己不配,覺得自己的起點很低微,要來到神面前,讓神醫治、被神恩膏、被神大大興起並使用。求主幫助我們有一顆感恩的心,相信神的應許、耶穌的同在、聖靈的帶領,願意靠著神去爭戰得勝。我們更求主祝福我們所在的教會,祝福每一位屬神的兒女們!阿們!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