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色列人分配地業時,正是從迦勒開始,到約書亞結束。這兩人是摩西時代十二個探子中可以取得地業的,在承受應許的過程中成為信心和順服的榜樣。


約書亞記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 (補書19)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鐘老師

由於影片進度是主題式分享,基於不同讀者需要,我們採逐章探討。今天是《約書亞記》十九章,繼續講述十二支派拈鬮分應許之地的情形。儘管約書亞為餘下的幾個支派拈鬮決定這地的分配,所拈出的結果卻與雅各和摩西預言祝福的相同。繼續按音頻進度探討《約書亞記》十九章1-51節,我們一起來聽聽鐘老師的分享

音頻補《約書亞記》十九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在上一章,約書亞指出了剩餘七個支派的「耽擱」(參書十八3),首先記述了分配給便雅憫支派的地業;本章延續上一章完成後面六個支派的拈鬮,分配地業,並記述約書亞所得之地。以色列人拈鬮分地的記載,以迦勒為始(參書十四6-15),以約書亞為終(書十九49-50)。這兩人是摩西時代十二個探子中唯二可以進入應許之地取得地業的。依研讀進度我們先來看《約書亞記》十九章1-51節的經文:

 

約書亞記 十九章

1.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二鬩。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

2.他們所得為業之地就是:別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3.哈薩書亞、巴拉、以森、

4.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瑪、

5.洗革拉、伯瑪加博、哈薩蘇撒、

6.伯利巴勿、沙魯險,共十三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7.又有亞因、利門、以帖、亞珊,共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8.並且有這些城邑四圍一切的村莊,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瑪。這是西緬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9.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得來的;因為猶大人的分過多,所以西緬人在他們的地業中得了地業。

10.為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拈出第三鬩。他們地業的境界是到撒立;

11.往西上到瑪拉拉,達到大巴設,又達到約念前的河;

12.又從撒立往東轉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綠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亞;

13.從那裡往東,接連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臨門,臨門延到尼亞;

14.又繞過尼亞的北邊,轉到哈拿頓,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15.還有加他、拿哈拉、伸崙、以大拉、伯利恆,共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16.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西布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17.為以薩迦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四鬩。

18.他們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蘇律、書念、

19.哈弗連、示按、亞拿哈拉、

20.拉璧、基善、亞別、

21.利篾、隱幹寧、隱哈大、伯帕薛;

22.又達到他泊、沙哈洗瑪、伯示麥,直通到約但河為止,共十六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23.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落就是以薩迦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24.為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五鬩。

25.他們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26.亞拉米勒、亞末、米沙勒;往西達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納,

27.轉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袞,達到細步綸;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業,也通到迦步勒的左邊;

28.又到義伯崙、利合、哈們、加拿,直到西頓大城;

29.轉到拉瑪和堅固城推羅;又轉到何薩,靠近亞革悉一帶地方,直通到海;

30.又有烏瑪、亞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31.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亞設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32.為拿弗他利人,按著宗族,拈出第六鬩。

33.他們的境界是從希利弗從撒拿音的橡樹,從亞大米尼吉和雅比聶,直到拉共,通到約但河;

34.又轉向西到亞斯納他泊,從那裡通到戶割,南邊到西布倫,西邊到亞設,又向日出之地,達到約但河那裡的猶大。

35.堅固的城有:西丁、側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36.亞大瑪、拉瑪、夏瑣、

37.基低斯、以得來、隱夏瑣、

38.以利穩、密大伊勒、和璉、伯亞納、伯示麥,共十九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

39.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40.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

41.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

42.色拉賓、亞雅崙、伊提拉、

43.以倫、亭拿他、以革倫、

44.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

45.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

46.美耶昆、拉昆,並約帕對面的地界。

47.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

48.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但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49.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子約書亞為業,

50.是照耶和華的吩咐,要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51.這就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在示羅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拈鬮所分的地業。這樣,他們把地分完了。

 

本章經文講述了其餘六個支派分得的土地。除了西緬支派(在南方猶大地)和但支派(在中部)以外,其餘四個支派均在北方。從經文中我們是否也體會了在事情容易時,人人都會信靠神,但在環境看似不利時,就是對我們的信心與勇氣的考驗了。要信靠神,祂的大能足可解決最困難的情勢。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其餘六個支派分得的土地;(書十九1-48)

1.西緬支派的地業(書十九1-9)。「西緬人的地業是從猶大人地業中得來的」(書十九9),西緬支派產業的範圍,位於猶大支派境內,有些城邑與猶大支派共有,應驗了雅各的預言「我要使他們分居在以色列雅各家裡,散住在以色列地雅各」(參創四九7)。因為與巴力·毗珥連合而遭瘟疫(參民廿五9、15),西緬支派的人口從59,300人劇降到22,200人(參民一23;民廿六14)。猶大與以色列南北分裂時,西緬支派可能有許多人散住在北方(參王上十一31;代下卅四6),剩下的逐漸被猶大支派同化(參代上四39-43;代下十五9)。這個支派沒有出任何重要的人物。

2.西布倫支派的地業(書十九10-16)。西布倫支派產業的範圍,位於耶斯列平原西部及下加利利的中部。雖然西布倫的土地不在地中海沿岸,但耶斯列平原有古代國際貿易路線「沿海的路」(參賽九1)通過,應驗了雅各的預言「西布倫必住在海口,必成為停船的海口;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頓」(參創四九13),以及摩西的預言「他們要吸取海裡的豐富,並參藏的寶沙中所珍藏的寶沙。另西布倫的「伯利恆」(書十九15)不是猶大支派的大衛家鄉伯利恆,而是士師以比讚的家鄉(參士十二8)。 「以比讚之後,有西布倫人以倫,作以色列的士師十年」(參士十二11)。

3.以薩迦支派的地業(書十九17-23)。以薩迦支派產業的範圍,在下加利利南部。以薩迦的人口僅次於猶大和但支派,雖然土地面積不大,但卻包括迦南地最肥沃的耶斯列平原,土地肥美,物產豐富,應驗了雅各的預言“以薩迦是個強壯的驢,臥在羊圈之中。他以安靜為佳,以肥地為美”(帳創四九14-15),以及摩西的先知。另“伯·示麥”(書十九22)的意思是“太陽神之家”,不是猶大的伯·示麥(參書十五10)和拿弗他利的伯·示麥(書十九38)。這個名字的城市之多,顯示迦南地的太陽神崇拜很普遍。士師陀拉是以薩迦人(參士十1),以薩迦人巴沙王做過北國以色列的王(參王上十五27)。

4.亞設支派的地業(書十九24-31)。亞設支派產業的範圍,位於地中海沿岸的亞柯平原,擁有肥沃的土地和港口,應驗了雅各的預言「亞設之地必出肥美的糧食,且出君王的美味」(參創四九20),以及摩西的預言「可以把腳蘸在油中」(參申卅三24)。雖然神為亞設支派劃定了美好的地業,亞設支派卻沒有滿懷對神的信心而奪取神為自己分配的地業。 「西頓大城」和「推羅」是腓尼基人的城市,一直沒有被亞設支派攻取(參士一31)。主耶穌曾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參可七24),醫治外邦婦人的女兒,顯明救恩將臨到外邦人。

5.拿弗他利支派的地業(書十九32-39);拿弗他利支派產業的範圍,位於加利利東部,包括許多山地,應驗了雅各的預言「拿弗他利是被釋放的母鹿」(參創四九21),以及摩西的預言「拿弗他利啊,你足沾恩惠」(參申卅三23)。主耶穌傳福音的主要地區加利利海和迦百農,就在拿弗他利境內,應驗了雅各的預言「祂出嘉美的言語」(參創四九21)。 「夏瑣」(書十九36)被約書亞燒毀後,又被迦南人佔領。後來迦南王耶賓「大大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參士四3),神就興起女士師底波拉和來自「基低斯」(書十九37)的巴拉(參士四6)打敗了迦南人。

6.但支派的地業(書十九40-48)。但支派產業的範圍,位於便雅憫和地中海之間的丘陵和平原,平原地帶大部分還在亞摩利人(參士一34)和非利士人的手中。但支派後來沒有順服神的安排去攻取分給他們的沿海平原,卻避難就易,「越過原得的地界」(書十九47),到北方的黑門山下攻取了神沒有給他們的「利善改名為但」(書十九47)。原本分配但支派的產業,最後被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佔領。雅各對但的預言說「但必判斷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參創四九17)。根據雅各的預言,前一句表明但支派做以色列人的領袖,而後一句則預言了但的悖逆。大災難中十二個支派的名單用利未支派代替了但的名字(參啟七4-8),可能因為「假基督」就是從但支派出來的。

 

二.約書亞得自己所求之城;(書十九49-51)

以色列各支派完成分地,約書亞得自己所求之城。在這裡「照耶和華的吩咐」(書十九50),可能指約書亞,當約書亞,就像將希伯崙應許給迦勒一樣。 「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書十九50),「修」原文是「建造、重建」,可能指那城因戰火已非常破敗。然而約書亞完全順服神,並沒有先給自己挑一塊最好的土地,而是等「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書十九49),最後才分,並且神給什麼就是什麼,不挑不揀。世上的領袖多半為了個人或家族的私利,唯有神所設立的領袖才是為著服事眾人,正如主耶穌所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參可十43-44)。

 

當以色列人分配地業時,正是從迦勒開始,到約書亞結束。這兩位弟兄首尾呼應,在承受應許的過程中成為信心和順服的榜樣。雖然此時還有許多「未得之地」(參書十三1),但是「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並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長」(參書十四1),仍然照著神的吩咐「把地分完了」(書十九51),各個支派的百姓之後就是要學習靠對神的信心,去爭完了」(書十九51),各個支派的百姓之後就是要學習靠對神的信心,去爭完了”(書十九51),各個支派的百姓之後就是要學習靠戰得地,神的計劃成就。然而以色列的各支派信心缺乏,甚至偏行己路,導致了之後以色列各支派的不斷沉淪。求主讓我們以迦勒、約書亞為榜樣,堅固對神的信心和順服神的計畫。也求神開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明白神對我們的心意,為神爭戰,得地為業。阿們! 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