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心裡早已做了這個選擇,他沿途繼續勸勉教會,建立門徒,但他一心要向耶路撒冷走去。


使徒行傳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蔡老師

 

我們繼續來看《使徒行傳》第廿~廿一章16,繼續保羅第三次宣教的旅程中,記述「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徒十九21),所以先向西經過馬其頓和亞該亞,回訪這一帶的教會,這些教會有負擔捐助耶路撒冷教會(林後八1-2;林前十六3-5)。本章開始,在事情安定下來之後,保羅繼續勸勉當地的門徒,辭別以弗所,去了希臘三個月,然後經過腓利比,來到特羅亞。我們一起來聽聽蔡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今天從記述保羅一方面在各地不斷勸勉、交代、講論,甚至通宵向門徒講論;另一方面每個地方、城市要領受的信息各有不同。我們看見在信仰的傳遞中,一方面需要有人傳講,另一方面則需要有人領受,然而無論是傳講或領受,都有其應有的態度。我們一起來看經文: 

 

使徒行傳第廿章

1.亂定之後,保羅請門徒來,勸勉他們,就辭別起行,往馬其頓去。

2.走遍了那一帶地方,用許多話勸勉門徒(或作:眾人),然後來到希利尼。

3.在那裡住了三個月,將要坐船往敘利亞去,猶太人設計要害他,他就定意從馬其頓回去。

4.同他到亞西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又有亞西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

5.這些人先走,在特羅亞等候我們。

6.過了除酵的日子,我們從腓立比開船,五天到了特羅亞,和他們相會,在那裡住了七天。

7.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8.我們聚會的那座樓上,有好些燈燭。

9.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羅講了多時,少年人睡熟了,就從三層樓上掉下去;扶起他來,已經死了。

10.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抱著他,說:你們不要發慌,他的靈魂還在身上。

11.保羅又上去,擘餅,吃了,談論許久,直到天亮,這才走了。

12.有人把那童子活活的領來,得的安慰不小。

13.我們先上船,開往亞朔去,意思要在那裡接保羅;因為他是這樣安排的,他自己打算要步行。

14.他既在亞朔與我們相會,我們就接他上船,來到米推利尼。

15.從那裡開船,次日到了基阿的對面;又次日,在撒摩靠岸;又次日,來到米利都。

16.乃因保羅早已定意越過以弗所,免得在亞西亞耽延,他急忙前走,巴不得趕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17.保羅從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請教會的長老來。

18.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自從我到亞西亞的日子以來,在你們中間始終為人如何,

19.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煉。

20.你們也知道,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

21.又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

22.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綁),不知道在那裡要遇見什麼事;

23.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

2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25.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神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

26.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原文是我於眾人的血是潔淨的)。

27.因為神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

28.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

29.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

30.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31.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

32.如今我把你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33.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

34.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

35.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36.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

37.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

38.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他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於是送他上船去了。

 

本章一開始路加記述保羅在馬其頓與亞該亞的福音工作,底米丟的事件平息,保羅勸勉門徒之後,就往馬其頓去,並在希臘停留三個月。主要工作內容是鼓勵信徒。將與保羅同行的有七個教會代表,他們先在特羅亞等候保羅。除酵節過後,保羅由腓立比往特羅亞去與他們相會。在《使徒行傳》中,「我們」(徒廿5)這個詞最後一次出現在腓立比(徒十六17),現在再度出現在腓立比(徒廿6),可能是本書的作者路加過去七年裡一直在腓立比,現在再度與保羅會合、加入了他的旅程。接著我們做以下三段的分享:

 

一、勸勉、勸勉、再勸勉(徒廿1-6)

「希利尼」就是「希臘」(徒廿2)指巴爾幹半島南方的亞該亞省,首府是哥林多。亂定之後,保羅在以弗所、馬其頓等地不斷勸勉門徒,把自己所有的全都傳遞出去。後來他要經海路往敘利亞,趕在五旬節前回到耶路撒冷,卻因為猶太人要害他,轉移向北迴到馬其頓去。當保羅遇上攔阻,他並沒有堅持決定,因為攔阻是神容許的,他就決定改變行程,我們看見一個服事主的人在作決定時須有彈性。再者,若保羅堅持直接往敘利亞,他也不會再有機會勸勉特羅亞的門徒和以弗所長老,所以我們在服事上也需要有彈性。昔日我們在北角碼頭聚會,當受到渡輪公司的逼遷,我們也沒有特別為此爭戰,結果就搬來荃灣。當我們遇上攔阻,能夠溝通就盡量溝通,若然不能就作出相應調整。保羅的重點是要勸勉、建立門徒,因此路不通就實時作出轉變。

 

二、講論、講論、再講論(徒廿7-12)

「七日的第一日」(徒廿7),指星期天。初期教會的門徒白天都必須工作,晚上才能參加聚會,所以聚會常常在晚上進行(徒廿8)。這個聚會一直持續到半夜,甚至發生了奪命意外仍繼續講論,直到天亮才走。這跟前面是一樣的,然而保羅為何要如此講論?我相信他不會在每個服事的地方都這樣做,他會如此是因著他有領受。因為他本來要坐船越過這些地方,但他受到攔阻,要改變計劃回到這裡時,他就領受到這是最後一次的會面,因此就把一切所學的都傳遞與他們。

保羅雖然走了,猶推古卻復活了;這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教會。眾人從聖靈那裡「得的安慰不少」(徒廿12),從此他們知道可能不再有保羅,但卻永遠有基督。

 

三、禱告、禱告、再禱告(徒廿13-38)

保羅由特羅亞避開以弗所到米利都,目的是要儘早到耶路撒冷(徒廿13-16) 。相信也是因為保羅要獨處禱告,雖然行程趕急,但保羅仍知道自己需要獨處,與神溝通。直到越過以弗所,保羅可能領受到以後也沒有機會再見面,所以又把以弗所的長老請來了。

接著是保羅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會告別。然而(徒廿18-35)是保羅的臨別贈言,也是《使徒行傳》中惟一一段對教會的勉勵,這段講章的每一段結束,都是用保羅的榜樣作為結束。這一段的聽眾是教會長老,是保羅親密的同工群,因此保羅能夠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的想法。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廿28),表明長老的選立乃是出於聖靈,長老的職責是「作全群的監督」,這並非他們自己的選擇,而是聖靈的託付。

聖經記述保羅到每個城市都有領受,這必然是從禱告而得。他一邊服事,一邊趕路,一邊禱告。他清楚知道自己處在甚麼狀況,也知道以後都不再有機會與以弗所教會見面,並預見他們將來的光景,這一切都是從領受啟示而來。甚至在特羅亞,跌死的少年人將要復活,相信也是藉啟示領受。我們看見保羅無論在甚麼地方服事,他也是跟隨啟示而行。保羅將啟示告訴以弗所教會,並教導他們要謹慎,要儆醒禱告,最後與他們分別時,還是作禱告,所以他是禱告、禱告、再禱告。

 

「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徒廿23)保羅的三次宣教旅程都在聖靈的帶領之下,外面的逼迫是推動宣教之帆的東風,裡面的難處也是主給教會預備的「安慰」。聖靈所帶領的宣教,不是讓人跟隨使徒,而是讓人得著基督。接著我們繼續跟著使徒保羅的腳踪,來到《使徒行傳》第廿一章。我們再一起來看經文:

 

使徒行傳第廿一章 1-16

1.我們離別了眾人,就開船一直行到哥士。第二天到了羅底,從那裡到帕大喇,

2.遇見一隻船要往腓尼基去,就上船起行。

3.望見居比路,就從南邊行過,往敘利亞去,我們就在推羅上岸,因為船要在那裡卸貨。

4.找著了門徒,就在那裡住了七天。他們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5.過了這幾天,我們就起身前行。他們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

6.我們上了船,他們就回家去了。

7.我們從推羅行盡了水路,來到多利買,就問那裡的弟兄安,和他們同住了一天。

8.第二天,我們離開那裡,來到該撒利亞,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裡,和他同住。他是那七個執事裡的一個。

9.他有四個女兒,都是處女,是說預言的。

10.我們在那裡多住了幾天,有一個先知,名叫亞迦布,從猶太下來,

11.到了我們這裡,就拿保羅的腰帶捆上自己的手腳,說: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

12.我們和那本地的人聽見這話,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13.保羅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

14.保羅既不聽勸,我們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

15.過了幾日,我們收拾行李上耶路撒冷去。

16.有該撒利亞的幾個門徒和我們同去,帶我們到一個久為(久為:或作老)門徒的家裡,叫我們與他同住;他名叫拿孫,是居比路人。

 

使徒行傳第廿一章,保羅走向耶路撒冷。我們很容易就想到這也是耶穌的選擇,他三次預言自己要上耶路撒冷,被交在外邦人的手裡,並且要受苦,死後三天復活。本章保羅也是處於同一光景,當他知道聖靈催逼他上耶路撒冷,他從來沒有抗拒這個呼召,然而他身邊的人卻很擔憂與不捨。我們做以下兩段來看看:

 

一、闡述預言的態度(徒廿一1-6)

他上船離開米利都後,就來到推羅,因著船要在那裡卸貨,他就找著在那裡的門徒,並住了七天。那門徒被聖靈感動,叫他不要上耶路撒冷,那到底聖靈要不要保羅上耶路撒冷去?對於在推羅接待保羅的門徒,他們確實有聖靈的感動,但很多時候,確實行動的響應原來還需要分辨。我相信這些門徒也領受到保羅上耶路撒冷是要受苦的,然而當他們向保羅表達時,卻加上了自己的判斷。聖靈的信息雖然清楚,但選擇如何,原來還是開放的,他們的感動其實是證實了保羅的催逼。

接著他們就送別保羅,我們要留意他們是「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徒廿一5) 古代的船都是在清晨起航的,那裡的眾門徒卻一家大小地迎送保羅,並跪在岸上禱告,這是何等感人的場面。我們看見早期教會的信仰原來都是全家歸主的,而這就是家庭教會。

 

二、面臨苦難的心志(徒廿一7-16)

接下來保羅來到該撒利亞,在那裡有兩批先知,第一批是腓利家的四個女兒,聖經沒有記載她們對保羅的預言;另一個則是從猶大下來的亞迦布,他拿了保羅的腰帶捆綁自己的手腳,然後宣告:「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徒廿一11) 我覺得亞迦布的傳遞是比較精準的,因為他沒有加上自己的判斷,只是以先知性行動忠實傳遞聖靈的啟示。

為何聖靈要多次在不同教會對保羅表達這件事?聖靈一方面將這份逼切加給保羅,但過程中也讓他自己想清楚要如何作決定。我們看見保羅身邊的人,甚至他的團隊幾乎都一致苦勸他不要上耶路撒冷,並且他們不但苦勸,更是痛哭,甚至使保羅心碎。我覺得這是很真實的人情,其實每個人都很難通過這關。耶穌也曾在客西馬尼園痛哭,求父把苦杯拿走,但最後他願意選擇降服。如今,保羅同樣說:「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廿一13) 。保羅的決定正正成就了《約翰福音》廿一章裡,耶穌對彼得的呼召,並且是他自己甘願的。早期教會中所有殉道的人,雖然都沒有直接從耶穌聽到這個呼召,但他們都是個別領受,並且都是甘願犧牲。

 

保羅在米利都接待以弗所的長老,為要跟他們話別,並把牧養的恩膏傳遞給他們,也交代「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徒廿25) 。保羅曾有三年多的時間在以弗所,自知很難割離他們對他的愛,所以他刻意不停留以弗所,以便話別後可立即繼續趕路。我們看見保羅心裡早已做了這個選擇,他沿途繼續勸勉教會,建立門徒,但他一心要向耶路撒冷走去。他很具體地實現耶穌基督的呼召──捨己背負十字架跟從主。

 

我們讀到猶推古復活的神蹟,我們也讀到保羅對我們的勸勉和鼓勵,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生活和屬靈原則“施比受更為有福”,以及保羅對使命的盟約與降服。甚願讓我們像保羅一樣在主面前竭盡全力,給我們一顆慷慨的心,給予的心,願主的豐盛和恩典通過我們流向周圍的人,使主的名得榮耀。感謝讚美主!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2 對“03/10每日灵修|使徒行传-辞 别”的思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