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場非常規戰役,基甸三百人的軍隊沒有用刀,他們用的是一起發出的角聲、打破空瓶聲,火把的光和吶喊耶和華和基甸的刀,有如大兵壓境的陣勢。
士師記–士師時代 (三)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康老師
先前我們看到基甸拆毀了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獻父親所養的牛。當基甸為耶和華築了一座祭壇,起名為「耶和華沙龍」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願意回應神的呼召來帶領以色列民、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米甸人的轄制。我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力量必能成就大事,這種自滿就是我們的仇敵。神為了使基甸的士兵除去這種心態,所以將他們的人數由三萬二千減至三百人。按影片內容《士師記》六章36節至八章,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影片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考慮不同讀者需要,我們將採逐章分享,以下文字版做《士師記》七章的分享。以這少數人打敗仇敵,勝利當然是出於神,他們便不能自誇。我們像基甸一樣,必須明白若靠自己力量爭戰是極危險的,只有倚靠神,不倚靠自己,才能有勝利的把握。依逐章進度,我們先來看《士師記》七章1-25節的經文:
士師記七章
1.耶路巴力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靠近摩利岡。
2.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
3.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
4.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為你試試他們。我指點誰說: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點誰說: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5.基甸就帶他們下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
6.於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
7.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們手中;其餘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
8.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其餘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他們各歸各的帳棚,只留下這三百人。米甸營在他下邊的平原裡。
9.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裡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
10.倘若你怕下去,就帶你的僕人普拉下到那營裡去。
11.你必聽見他們所說的,然後你就有膽量下去攻營。於是基甸帶著僕人普拉下到營區。
12.米甸人、亞瑪力人,和一切東方人都散佈在平原,如同蝗蟲那樣多。他們的駱駝無數,多如海邊的沙。
13.基甸到了,就聽見一人將夢告訴同伴說:我做了一夢,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將帳幕撞倒,帳幕就翻轉傾覆了。
14.那同伴說:這不是別的,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
15.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營中,說:起來吧!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
16.於是基甸將三百人分作三隊,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裡(瓶內都藏著火把),
17.吩咐他們說:你們要看我行事:我到了營的旁邊怎樣行,你們也要怎樣行。
18.我和一切跟隨我的人吹角的時候,你們也要在營的四圍吹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19.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
20.三隊的人就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21.他們在營隊的四圍各站各的地方;全營的人都亂竄。三百人吶喊,使他們逃跑。
22.三百人就吹角,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
23.以色列人就從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
24.基甸打發人走遍以法蓮山地,說:你們下來攻擊米甸人,爭先把守約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於是以法蓮的眾人聚集,把守約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
25.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一個俄立,一個西伊伯;將俄立殺在俄立盤石上,將西伊伯殺在西伊伯酒醡那裡;又追趕米甸人,將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級帶過約但河,到基甸那裡。
這一章記載的是大家熟知的基甸率領三百勇士大勝米甸十三萬五千聯軍的事。基甸的軍隊只要吶喊觀看米甸軍倉皇潰退,不須要拔刀殺敵。他們三百人軍隊靠自己的力量,絕對不能如此大勝。神要向以色列人顯示,得勝不在於人多或力大,乃在於順服祂。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只剩下三百人(士七1-8)
「耶路‧巴力」(士七1),這個基甸的別名代表了他經歷神之後的作為。在出戰前,他還是向神求了兩次應證:濕羊毛和乾羊毛。雖然我們不能說基甸是個憑眼見的人,但他的信心的確有限。基甸的優點在於他是個敢向神求應證的人,也是個順服的人,所以神依然使用他。 「北邊的平原」(士七1)指耶斯列平原。 「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士七2)開始,當神告訴基甸跟隨他的人過多的時候,基甸毫不猶豫地順服了神近乎奇怪的命令。 「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士七4),可能是指「哈律泉」(士七1),哈律泉位於基利波山腳,面對著平原的米甸營。
不少學者在〝喝水的姿勢〞這一方面思索。 《猶太古史記》中指出「跪下喝水的」(士七6)是勇敢的人,「用手捧著舔水的」(士七6) 是吵鬧沒秩序,是會因敵人而懼怕的人;神特地選用這吵鬧又膽怯的三百人,正是不讓他們把得勝怕歸於自己。實際上,神留下這三百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否警醒、是否懼怕,而是因為他們屬於少數。 「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士七7),因為神的爭戰不在乎人數,也不在乎戰士的警醒和膽量,只在乎神的同在。 「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士七8),可能指他們收集了那一萬人各分隊的三百支角號。上帝裁減以色列軍到三百人,使得基甸只能依靠上帝,不能依靠戰術、武力、兵力。
二.神使基甸獲得勇氣(士七9-15)
雖然神己經告訴基甸祂己將米甸人交在他手中(士七9),但基甸還是害怕,因為散佈在耶斯列平原的敵人那麼多。 「倘若你怕下去」(士七10),神體諒基甸心中的焦慮和懼怕,所以允許帶著「僕人普拉下到那營裡去」(士七10),要讓基甸「聽見他們所說的」(士七11),而且還有僕人普拉的見證,來堅固他的膽量。
敵人「如同蝗蟲那麼多」(士七12),基甸多帶一個僕人又有什麼用呢? 「聽見一人將夢告訴同伴」(士七13),就是這麼剛好讓基甸親耳聽到敵軍的夢,被神選召的人即使軟弱,神也必然會把我們的信心堅固到夠祂使用的地步。 「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士七13),以色列人主要的農產是大麥,所以大麥餅一般認為是代表以色列農民。大麥是比較次等的穀物,價格僅有小麥的一半(參王下七1)。 「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士七14),神要藉著仇敵的口向基甸說話,基甸裡面就得著了堅固。上帝透過敵人的夢以及對夢的詮釋,讓基甸看見敵人心裡對基甸與耶和華也相當的畏懼。當軟弱者的信心被神堅固的時候,他就不能不立刻「敬拜神」(士七15)!因此,也讓基甸有信心可以擊敗敵人,回到三百人面前說「起來吧!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士七15),他不僅勇氣十足,更高舉神的名。
三.號角與火把(士七16-25)
「於是基甸將三百人分作三隊,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裡(瓶內都藏著火把)」(士七16),「空瓶」應該是一種陶器;相較於米甸人卻毫不看在眼裡,他們的軍力遠超過以色列的三百人,再加上過去屢屢得勝者卻毫不看勝得勝。 「我和一切跟隨我的人吹角的時候,你們也要在營的四圍吹角」(士七18),這應該士基甸從神而來的奇妙策略。 「耶和華與基甸的刀!」(士七18),原文是「耶和華!基甸!」。
戰略終於開始,「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士七19),「三更之初」相當於晚上十至十一點,是在敵人已經入睡,剛換更的哨兵還沒熟悉夜間情況的時候。這又是一場非常規戰役,基甸三百人的軍隊沒有用刀,他們用的是一起發出的角聲、打破空瓶聲,火把的光和吶喊「耶和華和基甸的刀!」(士七20),有如大兵壓境的陣勢。敵軍有刀,但卻是「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士七22),紛紛潰逃。在黑暗之中,米甸「全營的人都亂竄」(士七21),再加上眾多受驚嚇而奔逃的駱駝(士七12),敵人所依賴的勢力,成了對付他們自己的武器。 「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士七22)可能都在東南方向,米甸人一路向東南方向逃回老家。當米甸人向東南逃跑的時候,基甸才呼召南方的以法蓮人把守米甸人必經的「約旦河的渡口」(士七24)。 「俄立」(士七25)的意思是〝烏鴉〞,「西伊伯」(士七25)的意思是〝狼〞,都是沙漠酋長生動獨特的名字。 「俄立磐石」(士七25)在以賽亞時期仍為人所知(參賽十26)。只要我們願意順服神,不斷地求問神,祂會親自來提升我們的信心和勇氣,賜給我們得勝的智慧和謀略。使人想起約書亞當年繞城而行攻取耶利哥城,也是吹角、吶喊,城雖堅固,應聲而塌。
我們看到當神要將米甸人交到基甸人的手時,基甸呼召了三萬兩千人來跟隨他。但透過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我們發現上帝最終只使用了三百個人。如果我們是三萬兩千人當中的一員的話,我們是否想成為這三百人當中的一員呢?我們的生命裡面是否願意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呢?今天的經文讓我們能夠體會到我們的神挑選精兵的標準,使我們知道在生命裡面努力的方向。如果我們每一位肢體家人都是耶穌基督的精兵,那麼我們的教會就自然而然一定是神所悅納的教會,一定是傳遞愛且成為眾人祝福和安慰的教會。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