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面對罪惡滿盈的迦南人,手下留情,卻對自己的兄弟便雅憫支派,趕盡殺絕!無辜、軟弱、無能的婦人小孩和老人也不放過!
士師記–殺敗便雅憫人 (補20)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士師記》是個悲劇,它敘述了耶和華的子民年復一年、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地視神為理所當然。全以色列一次又一次地,他們背叛了神,回到邪惡的生活中。我們繼續要講述《士師記》十九至廿一章有關便雅憫人基比亞的事,故事發生在約書亞去世後不久,許多見證神作為的人還活著,「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侍立在約櫃前」(士二十27);本章悲劇停在便雅百憫人「只剩下六百明人」(二十47)。按下音頻進度《士師記》二十章1-48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士師記》二十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士師記》二十章接續講述這位住以法蓮山地的利未人,將切成十二塊的妾的屍體,「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的四境」(參士十九29),要求以色列人為這事的是非作判斷。他的要求結果(參士十九29-30),是一次隆重的民眾會議,他在會眾面前說明這件事的情由,再次要求以色列人商議對策(士二十4-7)。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士師記》二十章1-48節的經文:
士師記 二十章
1.於是以色列從但到別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眾人都出來,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華面前。
2.以色列民的首領,就是各支派的軍長,都站在神百姓的會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萬。
3.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憫人都聽見了。以色列人說:請你將這件惡事的情由對我們說明。
4.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婦人的丈夫,回答說: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憫的基比亞住宿。
5.基比亞人夜間起來,圍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殺我,又將我的妾強姦致死。
6.我就把我妾的屍身切成塊子,使人拿著傳送以色列得為業的全地,因為基比亞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兇淫醜惡的事。
7.你們以色列人都當籌劃商議。
8.眾民都起來如同一人,說:我們連一人都不回自己帳棚、自己房屋去。
9.我們向基比亞人必這樣行,照所掣的簽去攻擊他們。
10.我們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萬人挑取千人,為民運糧,等大眾到了便雅憫的基比亞,就照基比亞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醜事徵伐他們。
11.於是以色列眾人彼此連合如同一人,聚集攻擊那城。
12.以色列眾支派打發人去,問便雅憫支派的各家說:你們中間怎麼做了這樣的惡事呢?
13.現在你們要將基比亞的那些匪徒交出來,我們好治死他們,從以色列中除掉這惡。便雅憫人卻不肯聽從他們弟兄以色列人的話。
14.便雅憫人從他們的各城出來,聚集到了基比亞,要與以色列人打仗。
15.那時便雅憫人從各城點出拿刀的,共有二萬六千;另外還有基比亞人點出七百精兵。
16.在眾軍之中有揀選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機弦甩石打人,毫髮不差。
17.便雅憫人之外,點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萬,都是戰士。
18.以色列人就起來,到伯特利去求問神說: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與便雅憫人爭戰呢?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
19.以色列人早晨起來,對著基比亞安營。
20.以色列人出來,要與便雅憫人打仗,就在基比亞前擺陣。
21.便雅憫人就從基比亞出來,當日殺死以色列人二萬二千。
22.以色列人彼此奮勇,仍在頭一日擺陣的地方又擺陣。
23.未擺陣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華面前哭號,直到晚上,求問耶和華說:我們再去與我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華說:可以上去攻擊他們。
24.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擊便雅憫人。
25.便雅憫人也在這日從基比亞出來,與以色列人接戰,又殺死他們一萬八千,都是拿刀的。
26.以色列眾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華面前哭號,當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華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
27.那時,神的約櫃在那裡;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侍立在約櫃前。以色列人問耶和華說:我們當再出去與我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呢?還是罷兵呢?耶和華說:你們當上去,因為明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
28.並於上節。
29.以色列人在基比亞的四圍設下伏兵。
30.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擊便雅憫人,在基比亞前擺陣,與前兩次一樣。
31.便雅憫人也出來迎敵,就被引誘離城;在田間兩條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亞,像前兩次,動手殺死以色列人約有三十個。
32.便雅憫人說:他們仍舊敗在我們面前。但以色列人說:我們不如逃跑,引誘他們離開城到路上。
33.以色列眾人都起來,在巴力他瑪擺陣,以色列的伏兵從馬裡迦巴埋伏的地方衝上前去。
34.有以色列人中的一萬精兵,來到基比亞前接戰,勢派甚是兇猛;便雅憫人卻不知道災禍臨近了。
35.耶和華使以色列人殺敗便雅憫人。那日,以色列人殺死便雅憫人二萬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
36.於是便雅憫人知道自己敗了。先是以色列人;因為靠著在基比亞前所設的伏兵,就在便雅憫人面前詐敗。
37.伏兵急忙闖進基比亞,用刀殺死全城的人。
38.以色列人預先同伏兵約定在城內放火,以煙氣上騰為號。
39.以色列人臨退陣的時候,便雅憫人動手殺死以色列人,約有三十個,就說:他們仍像前次被我們殺敗了。
40.當煙氣如柱從城中上騰的時候,便雅憫人回頭觀看,見全城的煙氣沖天。
41.以色列人又轉身回來,便雅憫人就甚驚惶,因為看見災禍臨到自己了。
42.他們在以色列人面前轉身往曠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後面追殺。那從各城裡出來的,也都夾攻殺滅他們。
43.以色列人圍繞便雅憫人,追趕他們,在他們歇腳之處、對著日出之地的基比亞踐踏他們。
44.便雅憫人死了的有一萬八千,都是勇士。
45.其餘的人轉身向曠野逃跑,往臨門盤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殺了他們五千人,如拾取遺穗一樣,追到基頓又殺了他們二千人。
46.那日便雅憫死了的共有二萬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
47.只剩下六百人,轉身向曠野逃跑,到了臨門盤,就在那裡住了四個月。
48.以色列人又轉到便雅憫地,將各城的人和牲畜,並一切所遇見的,都用刀殺盡,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這位利未人起初堅持自己的意見、早一點離開(參士十九8),或是順從岳父的挽留、再住一晚(參士十九9),或者走快一點到拉瑪(參士十九11),或者走慢一點到耶布斯(派士十九13),都可以避免這場悲劇,更不會成便雅的災難。但在神的計畫中,基比亞必然要成為以色列人敗壞的開始(參何九9;士十9),因為百姓已經全然敗壞到一個地步,神若不揭開這個屬靈的膿瘡,就不能醫治祂的百姓。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以色列人「如同一人」的合一(士二十1-11)
繼續上一章的經文,他們收到了從那利未人寄來的屍塊,看見以色列中竟然有此兇淫醜惡之事,就激發了他們的憤怒。這裡記載以色列人集體的回應,有三個方面的「如同一人」:
1.眾人都「出來」並「聚集」如同一人(士二十1-7),要查明真相。
「以色列從但到別是巴」(士二十1),「但」是最北端的城市,「別是巴」是最南端的城市。以及「住基列地的眾人」(士二十1),「基列地」是約旦河東。代表以色列全境,都從自己的地方出來,聚集在「在米斯巴耶和華面前」(士二十1),「米斯巴」字義是「瞭望台」。 「以色列民的首領,就是各支派的軍長,都站在神百姓的會中」(士二十2),其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萬」(士二十2),表明幾乎所有以色列十一個支派能打仗的男丁,都捲入了這場內戰。如此的聚集,便雅憫人聽見了,但他們沒有一同上來聚集。
在那裡,那利未人陳述此兇淫醜惡之事的來龍去脈,指控說「基比亞人夜間起來,圍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殺我,又將我的妾強姦致死」(士二十5),但他並沒有提及自己為了自保,親手把妾拉出去推出門外,任由惡行匪事在外面。他選擇性的陳述,掩蓋自己的罪。 「你們以色列人都當籌劃商議」(士二十7),他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操縱百姓的情緒,百姓果然被煽動起來,不惜以公義的名義來製造全以色列的災難。
2.「眾民都起來如同一人」(士二十8),一面倒地做出了決定(士二十8-10),預備爭戰。
雖然百姓「聚集在米斯巴耶和華面前」(士二十1),但他們只是打著神的招牌、走自己的路,不去求問神,就憑著血氣的衝動。他們「照所掣的簽去攻擊他們」(士二十9),並安排各支派中十分之一的人,預備爭戰期間所需的糧食。
3.眾人「彼此聯合」如同一人(士二十11),聚集攻擊那城。
如此「如同一人」的合一,是士師時代難得一見的合一。當人有危機意識,就開始採取行動。回顧《士師記》十七章的記載,米迦在家中設立神堂、雕刻偶像、私自製造以弗得並設立祭司,以及《士師記》十八章的記載,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雕刻的像和祭司,這些事,百姓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沒有聚集合一的去拆除偶像。然而,到了《士師記》十九章,發生了「兇惡醜惡的事」,他們才被激怒。他們無法接受基比亞人的淫亂和殘暴,卻不在乎百姓拜偶像的屬靈淫亂。從某個角度而言,他們對神的事已經漠不關心。但至少,他們不是鐵石心腸,還有一點良心可言,還是有一絲的正義感。
二.與便雅憫談判(士二十12-17)
他們打發人去便雅憫,質問他們此惡事,並要他們把基比亞的那些匪徒交出來,好治死他們,從以色列中除掉這惡。 「便雅憫人卻不肯聽從他們弟兄以色列人的話」(士二十13),並且從他們的各城出來聚集在基比亞,「要與以色列人打仗」(士二十14)。
團結原是好的,但便雅憫此團結一點都不好,因為他們為了袒護惡人,蒙蔽了是非對錯的認知,也蒙蔽了正義之心。而且他們眼光狹窄,只顧自己的小圈圈,看重自己支派的小群體,過於全以色列國整體的合一。我們反思問問自己,是不是也如此不顧是非對錯、不分青紅皂白的偏袒自己人?不但不認錯,反而還為了包庇自己人而攻擊對方呢?只關心自己的小圈圈,忽略了整體的合一?
既然他們談判無效,只好戰場上解決問題,這是一場以色列的內戰。值得一提的是,雙方軍隊人數差距甚大,以色列人有四十萬,而便雅憫人只有二萬六千七百,乍看之下會覺得以色列人必勝無疑。以色列人拿刀的四十萬人,這裡稱他們為「戰士」(士二十17)。而便雅憫軍隊人數雖少,但善於打仗,拿刀的有二萬六千,還有基比亞人的七百「精兵」 (士二十15),如被揀選出來的特種兵。其中也包括了七百左撇子的「精兵」,他們「能用機弦甩石打人,毫髮不差」(士二十16)。如此大的差距,一個有人數優勢,一個有實力優勢,誰能贏?哪一個比較重要呢?人多?還是力大?這一章記載的戰役,我們將看見,不在乎人多,也不在乎力大!爭戰得勝的關鍵從頭到尾都不在乎人,而在乎神!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愛的人」(參詩卅三16-18)。大衛與哥利亞對峙的時候,說「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參撒十七47)。
三.以色列人爭戰失敗中學習依靠神(士二十18-47)
1.第一場戰役(士二十18-21)
在以色列人出戰前,到伯特利去求問神說,「我們中間誰當首先上去與便雅憫人爭戰呢?」耶和華說「猶大當先上去。」(士二十18),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當初約書亞死後,百姓求問神誰當首先上去攻擊迦南人,神也同樣說,猶大當先上去(參士一2)。
既然神已經給話了,他們早晨起來就在基比亞前擺陣,與便雅憫打仗。豈知他們竟然被人數比他們少的便雅憫打敗了!基比亞附近山丘起伏,利於防守,不利進攻;便雅憫人又熟悉地勢、同仇敵愾;所以眾支派聯軍無法發揮人多的優勢,第一場戰役就傷亡了「二萬二千」人(士二十21)。以色列人和便雅憫人是弟兄,便雅憫人的罪,也是以色列的罪,便雅憫的痛,也是以色列的痛;百姓既然執意要攻打弟兄,神就讓他們自己先嚐到傷痛的滋味。
2.第二場戰役(士二十22-25)
以色列人不放棄,他們彼此鼓勵,「彼此奮勇」(士二十22),「仍在頭一日擺陣的地方又擺陣」(士二十22)。同樣,他們再次來尋求神。第一次,他們自信滿滿的來詢問神誰先上去。這次他們的心態已經轉變,以謙卑的姿態和憂傷的靈,「在耶和華面前哭號直到晚上」(士二十23),謙卑的求問神,「我們再去與我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可以不可以?」(士二十23)。之前他們心意已決,必須去打仗,仗著自己人數多,覺得四十萬人一定可以輕易的拿下二萬六千七百人。這次不一樣了,他們問神的許可,「可以不可以?」。耶和華說「可以上去攻擊他們」(士二十23)。
「第二日,他們又上前攻擊便雅憫人」(士二十24)。既然這次神說可以上去,你會不會在想他們一定可以大獲全勝?不,這次他們又敗了!被殺了「一萬八千人」(士二十25)!人一旦走在自己的路上,若不對自己徹底絕望,總是不肯甘心迴轉的。所以神允許百姓繼續打仗,讓他們接受徹底的拆毀,隔天又傷亡了「一萬八千」人。人以為美、神又允許的,不一定是我們所盼望的好事,也可能是對我們的拆毀和管教;唯有神以為美的,才是上好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滿足於神的「允許」。還好故事沒有停在那裡,以色列人也沒有放棄。
3.第三場戰役(士二十26-35)
經歷了兩次的失敗,他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完全的謙卑在神面前,完全的依靠神,按照神的旨意而行!這次與之前有哪些不同呢?
以色列人第一次慘敗,只是在神面前「哭號」(士二十23);第二次慘敗,不但「哭號」(士二十26),而且禁食、獻祭(士二十26)。但他們所獻上的不是認罪悔改的贖罪祭,而是「燔祭和平安祭」(士二十26),表明他們並不是認罪悔改,而是失去了自信和勇氣,所以要來討好神、利用神。他們的心轉向了神,不再定睛於報仇。 「那時神的約櫃在那裡。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侍立在約櫃前」(士二十27)。這次,他們把神的約櫃和祭司也帶了來。因為他們意識到,勝敗不在乎自己的人數多或勢力強大,而在乎神的同在!他們求問耶和華說,「我們當再出去與我們弟兄便雅憫人打仗呢?還是罷兵呢」(士二十28) ?這次,他們不但詢問神的許可,更是降服到一個地步,願意遵從神的旨意而罷兵。耶和華說,「你們當上去,因為明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士二十28)。神任憑以色列人失敗兩次,死了四萬人,直到他們的自信徹底消失,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懷疑之後,這才說:「明日我必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如果神一開始就讓人多勢眾的以色列人得勝,他們就會更加囂張、更難甦醒。因此,神在前兩天是管教以色列人,第三天才是對付便雅憫人;雙方的罪神都不會放過,「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參羅二6)。
這次,他們在基比亞的四圍設下伏兵,好讓前線打仗的以色列人假裝逃跑,引誘便雅憫人離城,伏兵便趁機而入,闖進基比亞,用刀殺死全城的人,並在城內放火,以煙氣上騰為號,前後夾攻。 「有以色列人中的一萬精兵,來到基比亞前接戰,勢派甚是兇猛,便雅憫人卻不知道災禍臨近了」(士二十34)。他們以為必能如前兩次一樣輕易的殺退以色列人。直到他們看見逃跑的以色列人轉身回來,又看見背後全城的煙氣沖天,他們才警覺,甚驚惶,看見災禍臨到自己了。如今局勢已變!因為以色列人不再依靠自己,這次他們是全然依靠耶和華,帶著謙卑依靠神的心志來爭戰。 「耶和華使以色列人殺敗便雅憫人」(士二十35)。
4.趕盡殺絕(士二十36-47)
「 於是便雅憫人知道自己敗了」(士二十36),他們就轉身往曠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後面追殺。在基比亞的時候,也就是便雅憫人「歇腳之處」(士二十43),以色列人輕易的踐踏他們,殺了一萬八千勇士(士二十44)。在便雅憫人逃往曠野的路上,以色列人「如拾取遺穗一樣」殺了五千人(士二十45),並「追到基頓又殺了他們二千人」(士二十45)。 「只剩下六百人,轉身向曠野逃跑,到了臨門盤,就在那裡住了四個月”(士二十47),「臨門」的意思就是「石榴」,臨門盤的地點位於基比亞東北約九公里,有天然峽谷,易守難攻。戰爭的結局是便雅憫人只剩下六百人,躲到臨門盤,便雅憫支派幾乎被滅族。
四.以色列人戰勝之後的殘酷無情(士二十48)
其實,如果停留在(士二十47),這就是一個依靠神爭戰得勝的圓滿結局。但是,以色列人打敗敵軍之後,沒有收手,「以色列人又轉到便雅憫地,將各城的人和牲畜,並一切所遇見的,都用刀殺盡,又放火燒了一切城邑」(士二十48) 。六百人以外沒逃走全城的人,包括所有的婦人孩子,男女老少,全都殺盡!如此冷血無情的殘酷,竟然發生在神的百姓當中!這絕對不是神的心意啊!以色列人面對罪惡滿盈的迦南人,手下留情,卻對自己的兄弟便雅憫支派,趕盡殺絕!無辜、軟弱、無能的婦人小孩和老人也不放過!如此濫殺無辜的恨毒,與基比亞的匪徒,有何不同?心中被血氣蒙蔽了,犯了無法挽回的滔天大罪!
這一章所講的整個的便雅憫支派都袒護這宗惡行,甚至為此發生戰爭也在所不惜,最終招致幾乎滅族。另一則,神對以色列人的試煉中,神必「報應各人」。求神幫助我們,也能夠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放棄,每次的失敗都立刻來到神面前!在失敗中,我們學習神的法則,尋求神的心意,好讓我們全然降服於神,將自己全然獻給神,並依靠神,在哪裡跌倒,就在那裡站起來!求神也幫助我們,在我們經歷得勝的時候,不要忘了神,也不要魯莽行事,更不要被仇恨蒙蔽雙眼,以至於忘了善待身邊的人。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