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時代以色列的確沒有神,但竟然仍在敬拜神!我們要保有警醒的心,每日與主保持親近的關係,才不被混亂的環境影響自己的價值觀,魯莽衝動的行事。
士師記–為便雅憫人後悔 (補21)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士師記》十七章至廿一章,不像前面記載了士師領袖的敗壞或成功及外族的侵略,反倒是著眼在以色列立國根基的毀壞,前半段提到宗教信仰的敗壞(參士十七至十八),後半段提及道德的敗壞(參士十九至廿一)。這段附錄發生的時間應該都在《士師記》早期「約書亞死後」(參士一1),作者似乎透過這段附錄,訴說著整個士師時代敗壞與衰弱的背後原因。這卷書,士師年代將要結束。總結這書卷就是「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以色列不是沒有王,只是他們沒有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王。按音頻進度《士師記》廿一章1-25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士師記》廿一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在整個士師時代,百姓的光景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得更糟。經過一場嚴重的內戰後便雅憫支派「只剩下六百人」(參士二十47),幾乎要被其他支派的聯軍給滅盡了,人的肉體生命實在是太頑梗悖逆了,總以為可以靠著肉體做點什麼善事。所以神要用舊約裡的全部歷史來向我們顯明,亞當的後裔已經「全然敗壞」(參申卅一29),無論怎樣努力、怎樣嘗試,結果都不可能行出良善,因為人的「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參羅七18)。唯一的出路,就是以神為王,凡事「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參加五16)。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士師記》廿一章1-25節的經文:
士師記 廿一章
1.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說:我們都不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
2.以色列人來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聲痛哭,
3.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啊,為何以色列中有這樣缺了一派的事呢?
4.次日清早,百姓起來,在那裡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
5.以色列人彼此問說:以色列各支派中,誰沒有同會眾上到耶和華面前來呢?先是以色列人起過大誓說,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華面前來的,必將他治死。
6.以色列人為他們的弟兄便雅憫後悔,說:如今以色列中絕了一個支派了。
7.我們既在耶和華面前起誓說,必不將我們的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現在我們當怎樣辦理、使他們剩下的人有妻呢?
8.又彼此問說:以色列支派中誰沒有上米斯巴到耶和華面前來呢?他們就查出基列雅比沒有一人進營到會眾那裡;
9.因為百姓被數到的時候,沒有一個基列雅比人在那裡。
10.會眾就打發一萬二千大勇士,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用刀將基列雅比人連婦女帶孩子都擊殺了。
11.所當行的就是這樣:要將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盡行殺戮。
12.他們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見了四百個未嫁的處女,就帶到迦南地的示羅營裡。
13.全會眾打發人到臨門盤的便雅憫人那裡,向他們說和睦的話。
14.當時便雅憫人回來了,以色列人就把所存活基列雅比的女子給他們為妻,還是不夠。
15.百姓為便雅憫人後悔,因為耶和華使以色列人缺了一個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
16.會中的長老說:便雅憫中的女子既然除滅了,我們當怎樣辦理、使那餘剩的人有妻呢?
17.又說:便雅憫逃脫的人當有地業,免得以色列中塗抹了一個支派。
18.只是我們不能將自己的女兒給他們為妻;因為以色列人曾起誓說,有將女兒給便雅憫人為妻的,必受咒詛。
19.他們又說:在利波拿以南,伯特利以北,在示劍大路以東的示羅,年年有耶和華的節期;
20.就吩咐便雅憫人說:你們去,在葡萄園中埋伏。
21.若看見示羅的女子出來跳舞,就從葡萄園出來,在示羅的女子中各搶一個為妻,回便雅憫地去。
22.他們的父親或是弟兄若來與我們爭競,我們就說:求你們看我們的情面,施恩給這些人,因我們在爭戰的時候沒有給他們留下女子為妻。這也不是你們將女子給他們的;若是你們給的,就算有罪。
23.於是便雅憫人照樣而行,按著他們的數目從跳舞的女子中搶去為妻,就回自己的地業去,又重修城邑居住。
24.當時以色列人離開那裡,各歸本支派、本宗族、本地業去了。
25.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以色列人殘酷地毀滅了便雅憫支派的「一切城邑」(參士二十48),不管是出於熱心,還是為了報復,都不符合神的律法。我們不知道瑪拿西支派的基列·雅比人這場殘酷大屠殺的詳實過程,但是以色列其餘各支派,似乎皆仿效便雅憫在基比亞事件的模式。他們把對支派的忠誠,放在順服神的命令之上,認為要改變過去的錯誤,現在就應該採取非常的行動。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人在血氣中起誓(士廿一1-15)
經過一場嚴重的內戰後,便雅憫支派己乎要被其他支派給滅盡了。這時以色列人後悔了,但這後悔不是真正的悔改,因為在自義裡沒有真正的悔改,他們想到的解決問題方法是用一隻替罪羔羊,來取代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以色列人從「在米斯巴曾起誓」(士廿一1),再假意因情緒激動而冒失「起過大誓」(士廿一5),舊約有很多愚蠢、不智的起誓,這裡即為一例。其他有名的還有「耶弗他的起誓」(參士十一30-31)、「掃羅的起誓」 (參撒上十四24)。
「基列‧雅比」(士廿一8)位於約旦河東岸,屬於瑪拿西支派,與便雅憫支派同屬於拉結的後裔。基列·雅比人沒有參與以色列人這場魯莽的戰爭,結果卻成了這場戰爭的犧牲品。為了讓便雅憫人有後,就殺盡沒有來參戰的基列.雅比人的男子和已嫁的女子並孩子(士廿一10),把剩下的「四百個未嫁的處女」(士廿一12),給便雅憫人作他們的妻。因著這場被迫的婚姻,基列‧雅比人與便雅憫人成了親戚,三百多年後,神使用便雅憫支派的掃羅王(參撒上十一15)。當用屬人的方法,將所剩的少數男人需要妻子生兒育女,確保這支派不至於滅絕,但是「還是不夠」(士廿一14)。 「百姓為便雅憫人後悔,因為耶和華使以色列人缺了一個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士廿一15),以色列中的破口,是以色列人自己造成的,但他們不但沒有認罪悔改的反省,反而把責任都推給神;只說「耶和華使缺了一個支派」,卻不許以色列人」,卻允許這事的原因。 「百姓為便雅憫人後悔」而不是自省罪咎,百姓與神的關係到了這種地步,難怪他們繼續代替神來出主意,製造新的問題去解決老的問題。
在這段經文中有好幾處提到百姓很看重他們來到耶和華的面前,像是「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聲痛哭」(士廿一2),「誰沒有同會眾上到耶和華面前來呢?」(士廿一5),「我們既在上帝面前起誓說」(誰廿主7),「以色列但他們所做的與神沒有關係,他們所做的只是宗教行為。他們在神的面前起誓,是為了讓自己所說的更有說服力,這些起誓就像民間的宗教信仰,他們靠的不是神,而是自己的誓言。他們守的是宗教行為,並沒有守神的命令律法,因此他們所做的是與神沒有關係的,都是出於自己的想法。以色列人在宗教上敗壞,一錯再錯!他們第一個錯是起誓,第二個錯是殺基列.雅比人。其實,真正的信仰是叫我們跟神有好的關係,並保存生命。 人的生命比以色列人所說的宗教原因重要,但以色列人卻重視宗教原因,而犧牲了別人的生命!
以色列各支派的領袖長老們所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所想的都是惡事,將心中所想所求的私意合理化。所以他們只有外表的信仰,並沒有真實的敬虔信仰。因為他們所思所想都與神的屬性及法則相違背。我們要小心任何靠宗教行為起誓,作為向神交換利益的陷阱。要讓神來管理我們的生命,要真正的敬畏神和與神有真實的關係。我們的生命要不斷地被提升,要真實地敬拜神,以神成為我們生命的王,讓祂來管理我們的生命。
二.搶示羅女子為妻(士廿一16-24)
為了讓便雅憫人「使那餘剩的人有妻呢?」(士廿一16),看到以色列人一錯再錯。 「耶和華的節期」(士廿一19),可能是葡萄收穫之後舉行的住棚節。示羅人與這場戰爭毫無關係,卻成了這場戰爭最後的犧牲品。百姓的動機好像是為了保存十二個支派,但卻是以作惡來成善,結果並不能顯明神百姓合一的見證。不但任意滅族,現在更因著怕違背誓言被咒詛,又讓便雅憫人強搶示羅的女子為妻(士廿一21),以色列人不願遭受咒詛,卻自私的要別人來成為他們的替罪羔羊。
他們所做就是從誓約中找漏洞,因為誓言說不可將女兒嫁給便雅憫人,而現在不是將女兒嫁給他們,而是讓他們搶,這就不受誓言約束。以色列人叫示羅那些做父親和兄長的,睜隻眼、閉隻眼,就這樣來解決便雅憫人「免得以色列中塗抹了一個支派」(士廿一17)的問題。以色列人任意而行,當任意而行,魯莽行事時就會闖禍,闖了禍就找其他方法來補救而不是悔改迴轉向神。便雅憫支派靠著以錯糾錯的方法得到了重建(士廿一23),而後來以色列人所立的第一個掃羅王,竟然就來自他們認為十惡不赦的基比亞(參撒上十26)。 「當時以色列人離開那裡,各歸本支派、本宗族、本地業去了」(士廿一24),最後仗打完了,這裡描述的好像問題已經解決,他們都鬆一口氣地回去但卻留下許多創傷。 「各歸本支派、本宗族、本地業」代表他們安居下來。然而,這是虛假的繁榮安定因為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最終必會帶來嚴重的惡果!
三.沒有拯救的總結(士廿一25)
士師記以「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作為結語,耶和華是拯救主,但祂已不與以色列同在。 「以色列中沒有王」不只是指沒有領袖、士師,更是沒有神。 「各人任意而行」就是各人看見就做、想做就做。以色列的確沒有神,但他們竟然仍在敬拜神!本節是全卷書的總結,也是今天許許多執政掌權者的寫照,貪污腐敗,各人任意而行,因為心中沒有神!亞當的後裔雖然已經全然失敗,但神救贖的計劃絕不會落空,祂也不會讓我們失去盼望。
日光之下無新事,雖然我們處在不同的時代,但都上演著相同的事情,我們要引以為鑑,不要為了信仰,只把指頭指向別人,而不自省。我們要保有一顆警醒的心,每日與主保持親近的關係,才能不被混亂的環境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魯莽衝動的行事。從今天的經文我們看到整個《士師記》的世代都是可悲的世代!接下來我們在『歷史書』繼續探討,「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飢荒」(參得一1),要從同樣是士師時代的《路得記》看見盼望。求神幫助我們,在血氣裡不要起誓,讓我們更看見魯莽及衝動行事所帶給我們的只有後悔和生命中的破口。 求聖靈來幫助我們聆聽神的聲音,順服聖靈的帶領,進入神為我們預備的豐盛生命。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