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穆斯林齋戒月禱告1-16天

家人們平安

3/1-3/30 是穆斯林的齋戒月,每年的齋戒月我們總是會特別為穆斯林來禱告

這次普珥節禁食禱告有部份日期是和穆斯林的齋戒月重疊,結束完禁食禱告之後,我們也要開始為穆斯林的齋戒月禱告。

這二週安息日的禱告我們都會放穆斯林禱告內文,請家人們收藏再逐日禱告。



讀經

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 雅2:22

背景

全球約有19億穆斯林,佔總人口約24%。每年伊斯蘭曆的9月,全球穆斯林共同迎來神聖的齋戒月(Ramadan),在這30天中,他們將透過嚴格的齋戒來表達對真主的虔誠與敬意。

每一天日落時分,穆斯林會以進食結束一天的禁食,這儀式稱為「開齋」(Iftar)。開齋後,穆斯林通常會進行晚間禮拜(Tarawih),祈求神的引導與祝福。日出前,穆斯林會享用齋戒餐(Suhur),這是一天唯一的進食,確保一整天力量充足,心靈堅定。

齋戒不僅要求對食物克制,更是心靈的淨化。穆斯林齋戒期間,力求清除心中的慾望與邪思,離憤怒與憎恨,專注於行善與仁愛,努力成為更好的人。穆斯林希望每年一個月的齋戒,能鍛鍊堅韌的意志,培養體卹貧困者的同情心。

一位穆斯林完成齋戒後,說:「感謝阿拉,讓我一向不太強壯的身體,跟我的意志力合作,完成了齋戒月的功課。希望我能把宗教對我的要求——寬容、慈愛、中庸、尊敬、謙卑,融入我的日常生活。祈願世人平安快樂,天下太平。 」

禱告文

天父,接下來30天,我們要為全球約19億穆斯林禱告,他們透過齋戒,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求父你看見他們虔誠的心志,讓他們遇見你,願意接受主耶穌寶血洗淨一切罪污;在聖靈幫助下成為新造的人。懇求天父幫助我們忠心為穆斯林禱告,除去一切攔阻我們禱告的障礙,讓我們在接下來30天禱告,摸著天父愛穆斯林的心。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葉門 Yemen

讀經

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加3:26

背景

大約三千年前,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王,帶來了香料和黃金作為禮物。離開時,她心中對所羅門王所信的神充滿了敬畏。一般人認為,示巴女王的王國範圍涵蓋今天的也門。

今天,也門的情況截然不同。這個曾經富饒的土地如今極度貧困,領導人面臨嚴峻的挑戰。國家的基本水資源幾乎枯竭,女性識字率僅有25%。自2014年,內戰使也門分裂。全國3,100萬人口中,82%的人需依賴外界援助才能生存。疾病和飢荒為這個曾經美麗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葉門99%人口是穆斯林。國家由北部的胡塞武裝組織(Houthi,又稱「青年運動軍」)、南部的總統領導委員會(Presidential Leadership Council),以及多個政治、軍事和部落領袖共同治理。這些領袖迫切需要神的智慧和拯救。

對於也門的領導人,接受基督教信仰是極具挑戰的事,因為穆斯林改信基督教將會面臨死刑的懲罰。然而,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大衛曾祝福兒子所羅門,能收到示巴君王的禮物,這首詩也預言主耶穌基督作王的榮耀(詩72:10)。某種程度上,神回應了這個禱告。今天,讓我們為更大的應允祈求——求神使也門的穆斯林統治者承認基督為救主。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福音在也門廣傳祈禱,直到傳到政府最高層。「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但願也門的國家和地方領袖如詩人的禱告,敬畏全能真神,信靠主耶穌基督。懇求天父幫助也門的領袖有智慧管理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並擁有跟隨基督的自由。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索馬利亞的索馬利亞族 Somalis In Somalia

讀經

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林後5:18

背景

位於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擁有1,700萬人口,官方統計中全體居民皆為穆斯林。內戰之後,索馬利亞陷入分裂與動盪。索馬利亞人民正面臨飢荒、政治不定、乾旱和洪水的困擾。

大部分索馬利亞人以牧養羊和駱駝為生,並將牲畜出口至阿拉伯海灣國家及其他地區。然而,由於乾旱和管理不善,許多遊牧民族的生計已被摧毀。他們被迫離開鄉村,在擁擠的難民營或首都尋求庇護。

索馬利族內部的衝突不斷加劇。在困頓的環境中,無力感像疾病一樣蔓延。人們失去了太多,許多孩子因飲用受污染的水、缺乏健康食物和醫療而死亡。伊斯蘭激進組織「索馬利亞青年黨」(Al-Shabaab)阻礙國際救援進入急需幫助的地區,導致約900萬人處於嚴重飢荒中。

納迪拉(Nadira)被迫與丈夫離婚,獨自撫養5個孩子,而丈夫則在另一個國家開始了新的家庭,使她的生活更加艱難。但她信主後,得到信徒的關心和幫助,她十分感恩。然而,前夫要求納迪拉將兒子薩米送去為他的新家庭工作。納迪拉帶著破碎的心送別薩米,常常為他禱告。1年後,這個11歲的孩子終於回到了母親身邊,雖然經歷創傷,但他很高興回到媽媽的懷抱。

禱告文

天父,祢希望人們安居樂業,祢也願意賜下日用飲食給人。求祢顧念索馬利亞百姓的需要,賜他們一切所需。懇求你讓索馬利亞的領袖在國家面臨眾多問題時,有從你而來的智慧,為沮喪和絕望的索馬里人帶來希望與解方。祈願索馬利人在夢中遇見耶穌,或透過基督教電視台等管道認識主。因為「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

讀經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

背景

一輛車穿越阿拉伯半島,沿著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行經不同的村莊。當司機行駛在山區時,注意到山坡上有許多房屋,處山谷中有小鎮。沙烏地阿拉伯有數十萬人生活在村莊中。

如今,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駕駛豐田卡車,不再像以前靠驢子出入,但他們的世界觀沒有太大改變。他們依然遵循著幾個世紀以來的伊斯蘭傳統。當陌生人進入村莊,蒙面的婦女會羞怯地迅速回到屋內;男人是一家之主,他為了家庭的最佳利益,做出所有決定,包括兒子的教育和女兒的婚姻。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終於被允許開車之後,一位老人說:「女人可以在城市裡開車,但我的妻子和女兒絕對不會開車!」

對伊斯蘭傳統感到自豪的沙烏地阿拉伯人,未來將會如何?他們生活在一個新舊激烈衝突的時代,當新的想法透過智慧手機和網路進入他們的家庭時,父母還能讓孩子堅持傳統嗎?

今天,原本與世隔絕的村民有機會透過手機聽到聖經故事,也可以透過通訊軟體和基督徒交流。此外,基督教電視台的節目讓村民有機會聽到神愛他們的好消息,許多年輕人正在尋求真理。

禱告文

天父,願你透過異夢和異象向村莊領袖和家庭的一家之主顯現,使他們接受主耶穌的救恩,並帶領全村、全家歸主。懇求天父使用那些經過沙烏地阿拉伯村莊的信徒,讓他們有機會和當地居民交談、祈禱,並把福音帶給他們。「凡信耶穌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祝福沙烏地阿拉伯大小村莊的人都得著基督赦罪的救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卡達 Qatar

讀經

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祂便救了我們。多3:4-5

背景

2022年,世界盃在卡達舉行。這個擁有270萬人口的沙漠國家,驕傲地承辦了全世界最負盛名的足球賽事。許多好客的卡達人打開家門,招待賓客享用椰棗和茶。許多基督徒趁著這個開放的機會,積極向卡達人傳講福音。

卡達人只佔總人口的約10%,其餘人口50%來自其他阿拉伯語國家,還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在這個富裕的海灣國家生活和工作。其中有基督徒用多種語言敬拜和團契,並向當地的穆斯林傳福音。

(Ahmed)來自卡達一個富裕的家庭。當他的巴基斯坦基督徒同事向他傳講福音時,他接受了基督,並找到了新的盼望。哈德渴望與其他卡達人一起用母語敬拜耶穌,但他十分害怕,因為一旦家人發現他信主了,他可能會被驅逐出家門,甚至面臨迫害和生命的威脅。

禱告文

天父,如經上所記:「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感謝主!福音的沙漠中,已經有人接受了主,但願福音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願每一位初信者都勇敢地向家人和鄰舍作見證,願基督徒把握機會,與人分享信仰。求主讓卡達享有信仰自由的環境。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烏爾都語穆斯林

Urdu-Speaking Muslims

讀經

我們既如此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貼文前2:8

背景

印度擁有多元的穆斯林人口,涵蓋孟加拉、泰米爾、馬拉亞利、古吉拉特等多個族群。每個族群都有獨特的文化、語言和宗教習俗。

然而,講烏爾都語的穆斯林群體在印度佔據主導地位,他們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烏爾都語穆斯林擁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因為烏爾都語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和中東部分地區的穆斯林中廣泛使用。除了受到伊斯蘭傳統和價值觀的影響,他們也吸收了當地的習俗和傳統。烏爾都語的文學、詩歌、音樂和美食在文化上佔有重要地位。

烏爾都語穆斯林的人口難以準確計算,因為他們分佈在許多地區和國家。約65%的巴基斯坦穆斯林以烏爾都語為母語;印度、孟加拉和阿富汗也有大量的烏爾都語穆斯林人口。全球約有2.3億烏爾都語使用者。

許多烏爾都語穆斯林都在1947年印度分治時,從現今的孟加拉(當時是東巴基斯坦)遷徙至印度。然而,他們常被視為外來者,不斷面臨獲取公民和遭遇歧視的挑戰。隨著印度民族主義的抬頭,穆斯林社群進一步被邊緣化。針對穆斯林社區的暴力事件和騷亂日益增加,許多烏爾都語穆斯林對未來感到不安和恐懼。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眾多烏爾都語的穆斯林祈求救恩,「耶穌說:『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求父差遣人去向他們傳福音,使他們得救。求主讓烏爾都語穆斯林在生活中有機會接觸基督徒,並聽到福音。主啊,我們也祈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平共處,願在他們當中的基督徒成為彼此和平的橋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巴基斯坦信德省

Sindh, Pakistan

讀經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太4:19

背景

穆罕默德(Mohammad)是一名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12歲男孩,他來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庭。每天清晨,太陽升起前,他會起床做清晨禱告(Fajr),然後準備上學。在步行到伊斯蘭學校的路上,他會用手機聽古蘭經的朗誦,有時也會查看最新的板球比分,因為他非常喜愛信德板球隊。

抵達學校後,穆罕默德先以傳統的「沙拉姆」向同學和老師們問安,然後才走進教室上課。他在這所學校主要學習阿拉伯語、古蘭經、伊斯蘭歷史和傳統。此外,他也學習烏爾都語(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以及他的母語信德語。

巴基斯坦信德省擁有約3,600萬人口,絕大多數為穆斯林。信德省是許多蘇菲聖者和神秘主義者的發源地,也是蘇菲詩歌的重要創作地。

放學後,穆罕默德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打板球,直到晚禱時間才回家。穆罕默德的父母對宗教非常虔誠,並希望他在學校表現優秀,將來在當地大學繼續深造。信德省以生產棉花、小麥、稻米、甘蔗等農產品聞名,港口是重要的出口通道,穆罕默德的父親在卡拉奇的港口工作。但父親希望穆罕默德將來成為醫生或牙醫。

巴基斯坦的基督徒人口不到總人口2%,因此信德省的居民很少有機會透過朋友或同事聽到福音。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信德省的穆斯林祈求,願他們透過網路或其他平台聽到耶穌基督的福音。願這片土地上的少數基督徒成為穆斯林鄰舍中的光和鹽,「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我們祝福信德省的穆斯林早日認識並接受耶穌基督。也祝福在海外學習或工作的穆斯林接觸到福音,並將這好消息帶回家庭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印尼米南佳保人

Minangkabau Of Indonesia

讀經

你們的光也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背景

(Angku Wan)是西蘇門答臘一個漁村的長老,這裡是印尼米南佳保人的故鄉。他在一場標語寫作比賽中贏得了15萬美元的獎金,但不幸的,他領獎之前就去世了。

為了全村人集體的利益,村莊的人正考如何隱瞞萬的死訊,以領取這筆獎金。他們一方面要遵守伊斯蘭規範,一方面想靈活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喜劇電影《喔不! 》(Onde Mande!)的情節。

這部電影大部分的對白是當地語言,描繪的村莊類似米南佳保導演成長的環境。他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充分享受這部電影。該片展現了米南佳保人對自己語言和傳統的自豪,以及他們的互助精神、精明能幹,還有穆斯林身分所賦予的價值觀。

禱告文

天父,祢愛米南佳保人,呼召他們:「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願米南佳保人早日認識愛他們的天父,並回應天父的呼召。求天父興起跟隨耶穌的人,以米南佳保語言並符合當地文化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將福音帶給他們。感謝父神,米南佳保聖經已經翻譯完成,求天父保守尚需進行的修訂工作,以提高在米南佳保社群中的實用性。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康卡尼穆斯林

Konkani Muslims

讀經

14:1-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背景

擁擠的庭院裡,伊斯瑪特(Ismat)看到久未見面的老同學,但人實在太多,他無法走近,只能遠遠地揮揮手打招呼。伊斯瑪特剛從加拿大趕回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邦(Goa),參加姊姊的婚禮。

婚禮現場的天花板裝飾著美麗的花環,樂隊正演奏著熱鬧的樂曲,有人端著大盤的手抓飯招待來賓。

康卡尼穆斯林的婚禮是盛大的慶典,充滿歡笑和熱鬧的氣氛。康卡尼人以慷慨好客和熱愛美食而聞名。他們的婚禮儀式包括西拉特儀式(Seerat),婦女們唱歌祝賀一對新人;還有曼海蒂儀式(Mehendi),就是在新娘的手腳畫上復美麗的圖案。

康卡尼穆斯林是印度的少數宗教群體,主要分佈在果阿邦和卡納塔卡邦的沿海地區。據說他們是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的後裔。

伊斯瑪特知道家人期望他也盡快結婚,因為他已經定居加拿大,並擁有一份定工作。然而,伊斯瑪特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加拿大一直參加教會聚會和學習聖經,對基督教信仰很感興趣。他不知道家人會如何反應?然而,他不打算在婚禮上提起這件事。

禱告文

天父,祈求聖靈感動康卡尼穆斯林,願意敞開心能聆聽福音,對基督教信仰感興趣,並接受耶穌為救主。願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康卡尼穆斯林,與基督徒交朋友,讓友誼成為認識主的管道。「你的話語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祝福康卡尼穆斯林早日蒙神引領,走向豐盛生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比哈爾穆斯林 Bihari MuslimsMuslims


讀經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徒4:13

背景

艾哈(Ahmed)低頭走向清真寺,但他的眼睛和耳朵時時刻刻保持警醒。就在幾週前,他居住的比哈爾邦小鎮發生了暴動,一名穆斯林和一名印度教徒的爭執,最終演變成一場騷亂,好些建築物燒毀,不少家庭受到驚嚇。暴動期間,艾哈德的腳踏車被偷了,他家的窗戶也被打破,但他沒有報警,因為害怕自己被逮捕。艾哈德的家族在該鎮生活了4代,他不明白為何鄰居會變成了人。

比哈爾是印度東部的一個邦,穆斯林人口占相當大比例。多數比哈爾穆斯林是12世紀從中亞、波斯和阿富汗遷徙而來的後裔。他們是該邦重要的少數族群,約佔16%人口,其餘的人幾乎都是印度教徒。

比哈爾的文化結合了伊斯蘭傳統和印度教習俗,例如他們慶祝兩種宗教的節日,飲食習慣是印度和中東飲食的混合,受歡迎的菜餚受穆斯林的影響,例如比哈爾著名的烤肉串和一種由烤鷹嘴豆粉製成的傳統食品比哈爾薩圖(Bihar Sattu)

儘管比哈爾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擁有相似的傳統,但他們仍然面臨歧視。近年來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印度抬頭,穆斯林少數群體經常成為極端分子的目標,有時甚至遭受暴力襲擊,導致世代共居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村莊和城鎮局勢緊張。

禱告文

天父,但願比哈爾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願意為社區的利益共同努力。求主使用比哈爾邦弱小的教會,成為兩個宗教信眾和解的橋樑,因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祝福比哈爾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相信耶穌,得著耶穌所賜的平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人

Saharawis In Algeria


讀經

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徒5:42

背景

巴希爾(Bashir)坐在簡陋的門前,用少許茶葉為自己沖泡一杯傳統茶。他住在阿爾及利亞西南部撒哈拉沙漠中的難民營,他和同胞都覺得被世界遺忘了。

1975年,西班牙放棄了西撒哈拉的殖民地後,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隨即佔領了這片領土,引發一場長期的戰爭,迫使成千上萬的撒哈拉人逃往阿爾及利亞。

1991年起,約18萬撒哈拉人,被困在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難民營,面臨食物、醫療和教育資源稀缺的困境,每一天都為生存而掙扎。

撒哈拉人長期無家可歸、缺乏基本生活必需品,令他們非常絕望。他們的希望如同每天生活的沙漠,早已枯竭。他們幾乎沒有機會認識那位願意賜給他們活水的耶穌基督。約100萬人口中,幾乎沒有耶穌的追隨者,在他們當中的宣教士也非常少。

禱告文

天父,你宣告「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懇求你顧念撒哈拉人生活和屬靈的需要,供應他們日用的飲食和一切所需,並讓他們認識乾水的主耶穌基督,得著永恆盼望。禱告少數基督徒面對壓力和迫害時,經歷祢是又真又活的神,祢眷顧他們,保護他們,使他們在信仰上成長,並勇敢作見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讀經

我為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13:15

背景

每次阿米娜(Amina)接到在首都阿的斯阿貝巴(Addis Ababa)的雙胞胎兒子打來的電話時,都感到非常高興。她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與兒子們失去了聯繫。兩年戰爭期間,她位於衣索比亞北部提格雷省(Tigray)的家與外界完全隔絕。這場省政府與衣索比亞軍隊之間的戰爭,導致超過50萬人喪生,提格雷地區遭受沉重打擊。

當年,阿米娜意識到戰爭即將爆發,毅然將兩個兒子送往遙的首都。他們成功抵達並安全無恙。

阿米娜一生剋服了許多危機。她出生於穆斯林家庭,年紀輕輕便嫁給年長的丈夫。有一天,她拿到一本聖經,開始偷偷閱讀,不幸被丈夫發現,將她和兒子都趕出家門,並與她離婚。那時起,阿米娜成為耶穌的跟隨者,並勇敢與人分享她的信仰。她面臨許多意和迫害,但也帶領了許多人歸向基督。阿米娜說:「我的道路雖艱難,追隨耶穌帶來許多痛苦,但神是信實的!我很榮幸領受神給我的任務,就是與穆斯林分享福音。」

大多數提格雷人是東正教徒。然而,阿米娜居住的提格雷省東部,穆斯林人口較多,約佔總人口510%。歷史上,這個地區一直是伊斯蘭教進入提格雷及整個非洲的門戶。這裡很少福音派基督徒和教會。

禱告文

天父,祢應許「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祈求這應許在提格雷穆斯林當中實現,在這個地區興起大規模的歸主浪潮。願神興起許多勇敢的福音使者,使提格雷的教會大大擴展,成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我們也為衣索比亞的衝突代禱,求神帶來可行的解決方案,讓這地區的人民過上和平安的生活。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塔吉克斯坦的移工

Tajik Migrant Workers

讀經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

背景

拉蘇爾(Rasul)坐在塔吉克首都杜尚貝(Dushanbe)一家咖啡館裡,考著要不要接受一份在德國採摘水果的工作邀約。

一年前離開學校後,拉蘇爾失業,他對於沒有收入感到沮喪。這份工作不只可以賺錢,還提供旅行的機會,讓他很心動。然而,他也曾聽聞在國外工作被騙的例子,如只得到微薄工資,甚至沒有薪水。拉蘇爾離開咖啡館,他決定到清真寺尋求建議,因為那裡許多人曾到國外打工。

塔吉克是中亞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許多塔吉克人因為失業,只好背井離鄉到西歐國家工作。他們通常被招募到建築、農業和服務等行業,雖可賺取收入供應家庭所需,但不能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更糟的是,移工經常成為不道德中介和無良雇主的犧牲品,他們長時間工作,卻只獲得微薄報酬。然而,由於害怕被遣返回國,多數移工不願揭露自己受到剝削的遭遇。

塔吉克99%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仰俄羅斯東正教和其他宗教。塔吉克政府嚴格控制國內所有宗教活動。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尋找國外工作的塔吉克穆斯林禱告,求祢賜給他們安全且合法的工作,足以養家活口。也求你祝福塔吉克的經濟狀況,得以改善,使人民不必無奈地背井離鄉到外地工作。你的話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願塔吉克穆斯林認識那位賜予永生的神,每一天都經歷你在身心靈上的豐富供應。我們也為在國外的塔吉克穆斯林遇到基督徒朋友並聽到福音而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塔吉克斯坦的阿富汗難民

Afghan Refugees In Tajikistan


讀經

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敬的。撒上9:6

背景

多年來,阿富汗人一直逃離自己的祖國,尤其是塔利班加劇了對異議人士的迫害和暴力。塔吉克是願意接納阿富汗難民的國家之一,截至2023年,塔吉克斯坦約有5千名阿富汗難民居住,其中許多人已經生活了5年、10年,甚至更久。這些難民來自不同的民族背景,包括普什圖人、哈札拉人、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等,他們都是穆斯林。

然而,塔吉克僅能為難民提供安全,而對生活其他方面的支持則有限。許多難民在這裡僅僅是茍延殘喘。儘管阿富汗與塔吉克斯坦在文化和語言上有密切聯繫,但阿富汗難民幾乎沒有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定生活的希望。約80%的難民失業,他們在祖國獲得的教育學位未被承認,得到的物質支持也十分有限,而且獲得公民身份的前景幾乎為零。

難民們承受著迫害和逃亡帶來的心理創傷,面對憂鬱、絕望、貧困,以及時時擔心被遣返到阿富汗的恐懼。其中約有300400人信奉耶穌,他們不僅要應付這些挑戰,還面臨來自家人的排斥和拒絕。

大多數阿富汗難民希望離開塔吉克斯坦,前往加拿大或美國。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人贊助,並承擔費用和擔保。幾乎所有難民都寄望於這個選擇,儘管這條路漫長且艱辛。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難民們代禱,求祢成為他們的盼望,為他們的未來帶來希望。 「但我是困苦憂傷的;神啊,願你的救恩將我安置在高處。」請你特別眷顧那些遭受創傷的人,讓他們能得到專業的幫助和治療。也為那些因信仰而遭受家人拒絕的耶穌跟隨者代禱,求你賜給他們堅定和安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阿富汗的蒙茲人

The Munji People In Afghanistan


讀經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9:3

背景

蒙茲人是伊斯瑪儀派穆斯林(Ismaili Muslims)註,居住在阿富汗的山區。幾個世紀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山谷中,保持著獨特的語言和身份,靠著農耕和養殖為生。數十年的戰亂嚴重影響了他們,貧窮和交通不便使他們難以獲得醫療、營養和教育資源。他們對當前局勢感到恐懼,對未來缺乏希望。

每到夏天,他們都帶著牲畜前往高山的牧場,享受豐收季節和壯麗的美景。除了伊斯蘭的宗教節日,他們也會舉辦當地傳統節日,如豌豆豐收節和傳統新年,大夥兒聚集慶祝。

蒙茲人中沒有已知基督徒,大多數人也無法用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但神沒有忘記蒙茲人!一位蒙茲人在夢中看見耶穌站在高處,光芒四射,手持一本書,掌控著雨水和風暴。這個夢引導他踏上一段漫長的旅程,為要尋找「耶穌的書」和有關耶穌的真理。讓我們為像祂一樣的人禱告,願他們踏上認識主耶穌的蒙福之旅!

註:伊斯蘭教一個派別,屬什葉派一支,信仰體系和儀式有獨特的教義和實踐。

禱告文

主耶穌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我們祈求天父幫助貧困的蒙茲人獲得他們日常所需的醫療照顧和教育。我們也為那些受毒癮所害的蒙茲人代禱,求主差派人去幫助他們,使他們透過認識主耶穌完全脫離毒品的捆綁。願主祝福蒙茲人,讓他們得到耶穌的救恩,擁有新的生命和新的面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為挪威的穆斯林祈禱

Muslims In Norway


讀經

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背景

瑪麗安(Mariam)低下頭,試圖避開任何人的眼神接觸。她快步穿越奧斯陸(Oslo)的街道,帶著剛買的貨匆匆趕回家。她戴著羊毛製的頭巾抵禦初冬的寒意,但這使她成為路人言語騷擾的目標。

5年前,為了躲避更嚴重的騷擾和死亡威脅,瑪麗安和丈夫從阿富汗逃到挪威。她努力學習挪威語,適應完全不同的飲食和氣候。然而在挪威,除了清真寺社區,他們幾乎結交不到任何朋友。瑪麗安不禁懷疑是否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

挪威穆斯林只佔人口約4%,卻是許多挪威人關注焦點。幾乎全部挪威穆斯林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家庭組成,主要居住在市中心。許多居住在鄉村的挪威人幾乎沒有與穆斯林接觸,但調查顯示,仍有相當大部分挪威人反對穆斯林移民,避免與他們接觸。許多穆斯林移民承認他們曾經面對偏見或騷擾。

挪威被稱為基督教國家,擁有悠久的宣教歷史。早期幾個世紀,挪威曾是世界很重要的宣教士差派國,如今只有少數挪威人定期去教會。瑪麗安(Mariam)低下頭,試圖避開任何人的眼神接觸。她快步穿越奧斯陸(Oslo)的街道,帶著剛買的貨匆匆趕回家。她戴著羊毛製的頭巾抵禦初冬的寒意,但這使她成為路人言語騷擾的目標。

5年前,為了躲避更嚴重的騷擾和死亡威脅,瑪麗安和丈夫從阿富汗逃到挪威。她努力學習挪威語,適應完全不同的飲食和氣候。然而在挪威,除了清真寺社區,他們幾乎結交不到任何朋友。瑪麗安不禁懷疑是否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

挪威穆斯林只佔人口約4%,卻是許多挪威人關注焦點。幾乎全部挪威穆斯林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家庭組成,主要居住在市中心。許多居住在鄉村的挪威人幾乎沒有與穆斯林接觸,但調查顯示,仍有相當大部分挪威人反對穆斯林移民,避免與他們接觸。許多穆斯林移民承認他們曾經面對偏見或騷擾。

挪威被稱為基督教國家,擁有悠久的宣教歷史。早期幾個世紀,挪威曾是世界很重要的宣教士差派國,如今只有少數挪威人定期去教會。

禱告文

天父,我們為挪威的穆斯林移民祈禱,他們正努力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願他們在環境中有機會接觸福音,並且得著新生命。我們也為挪威的基督徒祈禱,求主重燃他們的宣教熱情,願意主動以耶穌的愛接觸穆斯林,實踐耶穌的教導:「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祝福每一位挪威的穆斯林都來跟隨耶穌,並在基督裡成長,將福音傳給他們的鄰舍和家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