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拿在此之前是個很自卑的女人,因為她沒有生育的能力。她得到兒子之後的感恩禱告卻讓我們看到,她是個喜樂的人,開口就是讚美的話。


撒母耳記 信心的歡呼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康老師

《撒母耳記.上》是一卷時代轉換過渡的書,因為在其中我們發現以色列國的歷史,從士師秉政轉變成君王掌權。聖經告訴我們說,哈拿不能生育,耶和華不使她生育。繼續經文主要的人物是哈拿,哈拿向上帝禱告,她選擇的是「用禱告戰勝自己的軟弱、用禱告戰勝自己的愁苦、用禱告使自己的靈命更加剛強」的原則。藉著禱告使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更親近。她把人的事放在背後,把上帝擺在面前。按影片內容《撒母耳記.上》一章15-28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哈拿因為心裡愁苦,痛痛哭泣,別人在激動她,她於是到耶和華面前祈禱,我的苦情惟有耶和華上帝你知道,惟有你最了解我,如果你“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哈拿的許願、祈禱是很明確的,耶和華我們要看到,她說「我必使哈拿,依照影片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一章15-28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上 一章15-28

15.哈拿回答說: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

16.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

17.以利說: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祂所求的!

18.哈拿說:願婢女在你眼前蒙恩。於是婦人走去吃飯,面上再不帶愁容了。

19.次日清早,他們起來,在耶和華面前敬拜,就回拉瑪。到了家裡,以利加拿和妻子哈拿同房,耶和華顧念哈拿,

20.哈拿就懷孕。日期滿足,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撒母耳,說:這是我從耶和華那裡求來的。

21.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羅去,要向耶和華獻年祭,還所許的願。

22.哈拿卻沒有上去,對丈夫說:等孩子斷了奶,我便帶他上去朝見耶和華,使他永遠住在那裡。

23.他先生以利加拿說:就隨你的意行吧!可以等兒子斷了奶。但願耶和華應驗他的話。於是婦人在家中哺乳兒子,直到斷了奶;

24.既斷了奶,就把孩子帶上示羅,到了耶和華的殿;又帶了三隻公牛,一伊法細面,一皮袋酒。 (那時,孩子還小。)

25.宰了一隻公牛,就領孩子到以利面前。

26.婦人說:主啊,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從前在你這裡站著祈求耶和華的那婦人,就是我。

27.我祈求為要得這孩子;耶和華已將我所求的賜給我了。

28.所以,我將這孩子歸與耶和華,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於是在那裡敬拜耶和華。

 

我們沒有辦法考證哈拿結婚幾年了還沒有孩子,但是我們知道她這樣的苦情肯定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哈拿是默默地禱告,這樣動嘴唇的時候,以利以為她喝醉了。以利已經年老昏花,卻說對了話,成為神話語的出口。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耶和華顧念哈拿(撒上一15-20)

以利以為哈拿「喝醉了」(撒上一13),哈拿便向以利解釋說明。 「主啊,不是這樣」(撒上一15),哈拿稱呼以利「主啊」,當時是一種尊稱,因為以利是祭司也是士師。 「傾心吐意」(撒上一15),原文的意思是「傾倒出自己的生命」。哈拿所經歷的難處越沉重,與神的交通就越深入,以致她在神面前“傾倒出自己的生命”,也摸著了神的心意。 「不正經」(撒上一16),原文的意思是不重要的、沒用的。哈拿經過禱告之後,神藉著以利向哈拿說「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準你向祂所求的。」(撒上一17),從以利向哈拿說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此時哈拿並不知道,神已答應要給她一個兒子了。以利之所以能說對話,並非因為他明白神的心意,而是因為他的職分是祭司。哈拿聽到了以利的一句話,「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上一18),因為神所賜的平安已經進入了她的心,讓她得著了安息。我們看到在有關禱告的問題方面,首先第一點我們從哈拿的身上可以看到的就是交託,就是要把我們所有的問題和困難都交託與神,求神引導。將內心的感覺告訴神,讓祂來解決困局,這才是克服愁苦的良方,然後我們便可以再尋求良師益友的支持。

「耶和華顧念哈拿」(撒一19),人的禱告對了,成了能與神同工的人,神的手就開始做工,「兒子」(撒上一20)就出生了。 「撒母耳」(撒一20)字義是「祂的名是上帝」,原文的發音「שְׁמוּאֵל/shem·ü·āl' 」與「求」(20節)的發音「שָׁאַל/shä1大概」(20節)的發音「שָׁאַל/shä大概·拿”

 

二.終身歸與耶和華(撒上一21-28)

哈拿全家「要向耶和華獻年祭,並還所許的願。」(撒上一21),「獻年祭」原文是“那些日子的祭”,是指耶和華的節期的獻祭,不過這個祭的性質與細節已經無可考。 「還所許的願」原文沒有還,僅僅是“為了獻年祭和許願”,妻子哈拿許的願,必須經過丈夫以利加拿的認可(參民三十1-16),這個願可能是以利加拿認可哈拿的願,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願。 「直到斷了奶」(撒上一22)的時間,在古代以色列通常是三歲。 「永遠住在那裡」(撒一22),指撒母耳將終生在神的殿事奉。撒母耳不是以亞倫後裔的身分當祭司,而是依照拿細耳人的條例被神選作祭司。以利加拿說「隨你的意行吧」(撒上一23),就是認可他妻子所許的願,因此,這也就成了他自己的願(參民三十7)。 「願耶和華應驗祂的話」(撒一23),在七十士譯本和死海古卷中的翻譯是「願耶和華堅定你的話」、「願耶和華使你照你的話行」。

「既斷了奶,就把孩子帶上示羅」(撒上一24),利未人任職的歲數是廿五至五十歲(參民八24-25)。但撒母耳不但是利未人,也是終身奉獻的拿細耳人,所以從小就開始事奉神。 「公牛」(撒一24)是還願祭中最昂貴的一種(參民十五3),而哈拿卻獻上了三份。 「一伊法細麵,一皮袋酒」(撒上一24),就是與「三隻公牛」(撒上一24)同獻的素祭和奠祭的分量(參民十五8-10)。哈拿不但用三份獻祭表達了感恩,她更大的、更蒙悅納的奉獻,是毫無保留地順服了神的權柄,徹底獻上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歸與」(撒上一28)原文和「求」(撒上一26、27)是同一個字「שָׁאַל」,這是雙關語。神把哈拿所「求שָׁאַל」的賜給她,哈拿就把向神「求」來的獻上「歸於שָׁאַל」神,這正是神所悅納的「本於祂,倚靠祂,歸與祂」(參羅十一36)的事結果奉心、方法和方法。撒母耳是哈拿辛苦盼來的兒子,但她願意將之奉獻給神,甚至是長期與小孩分離也在所不惜。這幾節經文說明,我們應當把甚麼樣的禮物獻給神。平常所獻上的是微不足道的(例如:禮拜天早晨去敬拜神,循例作十一奉獻等),還是作出重大犧牲的禮物呢?或是向神像徵性地獻上,還是將整個人生獻給神呢?

 

哈拿在此之前是個很自卑的女人,因為她沒有生育的能力,被人激動,就多有愁苦,也不想吃飯,天天睡不著覺。她得到兒子之後的感恩禱告卻讓我們看到,她是個喜樂的人,她開口就是讚美的話,她也肯去吃飯了。她知道上帝是她的幫助,是她的避難所。因為她感恩,上帝給她更多的恩典。我們是否天天活在感恩當中?因為感恩的人才會更得到神的恩典。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