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歡慶中人心得意忘形,無論是心中充滿好奇或是任何不討神喜悅的意念,這些不潔的人擅自觀看聖潔神的約櫃,就因此七十人被擊殺了。


撒母耳記.上-伯示麥人擅觀約櫃(補06)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讀了《撒母耳記.上》的前五章,是不是很精彩?也很緊張?故事情節的節奏來了個急轉彎,從《士師記》的黑暗和失望,《撒母耳記.上》前三章講述撒母耳的出生和童年,來到第四到第七章,焦點轉移在「耶和華的約櫃」。 「神的約櫃被擄去」(參撒四11)!上一章看見,非利士人因「耶和華的約櫃」(參撒上五3),災殃就臨到他們。 「耶和華的約櫃」被擄去,絕對不是神失誤,也不是神無助的被人操控。其實,神有更高的旨意。因視頻屬主題分享,考慮不同讀者需要,採逐章分享,按音頻內容《撒母耳記.上》六章1-21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撒母耳記.上》六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在我們開始讀經文之前,我們先問自己,「耶和華的約櫃」對今天的我們有何意義?其實,「耶和華的約櫃」就是神彰顯同在的地方。當初神吩咐摩西造聖所,因為神要住在百姓中間。神吩咐摩西造施恩座安置在約櫃上,並把法版放在約櫃裡,神說「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參出廿五22)。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六章1-21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 六章

1.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

2.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

3.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然後你們可得痊癒,並知道他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

4.非利士人說:應當用什麼獻為賠罪的禮物呢?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

5.所以當製造你們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或者他向你們和你們的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

6.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

7.現在你們應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

8.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裡,放在櫃旁,將櫃送去。

9.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10.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只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裡,

11.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金痔瘡像的盒子都放在車上。

12.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

13.伯示麥人正在平原收割麥子,舉目看見約櫃,就歡喜了。

14.車子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就站住了。在那裡有一塊大磐石,他們把車劈了,將兩隻母牛獻給耶和華為燔祭。

15.利未人將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盒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當日伯示麥人將燔祭和平安祭獻給耶和華。

16.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

17.非利士人獻給耶和華作賠罪的金痔瘡像,就是這些:一個是為亞實突,一個是為迦薩,一個是為亞實基倫,一個是為迦特,一個是為以革倫。

18.金老鼠的數目是照非利士五個首領的城邑,就是堅固的城邑和鄉村,以及大磐石。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到今日仍在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

19.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裡(原文是七十人加五萬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

20.伯示麥人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那裡去呢?

21.於是打發人去見基列·耶琳的居民,說:非利士人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來了,你們下來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吧!

 

神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參出廿五22)向摩西,表明公義、聖潔的神是在恩典中向人說話,因此舊約常用「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參撒上四4)來稱呼神。若不是神用恩典向罪人說話,罪人連聆聽神話語的膽量都沒有(參出二十19)。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非利士人送走以色列神的約櫃 (撒上六1-12)

「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撒上六1),這七個月他們經歷了什麼?

1.神攻擊他們的偶像;

2.神攻擊他們的百姓,生了痔瘡或翻譯為腫瘤;

3.神攻擊他們的田地,遭老鼠的毀壞。

人無法駕馭神,就算「耶和華的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但他們和他們的神像與田地在「耶和華的約櫃」面前站立不住!如今,他們知曉「耶和華的約櫃」輕慢不得。所以想法子要將「耶和華的約櫃」送回原處。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敢怠慢,所以招來了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詢問方法,他們說:

1.「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撒上六3),承認自己得罪並觸犯了以色列人的神。他們認為,若送上賠罪禮之後他們得醫治,就能確定這災來自於耶和華的手。

2.「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痔瘡,五個金老鼠」(撒上六4),為得罪的禮物,「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撒上六5),希望耶和華網開一面,鬆開祂的手,不再打擊他們和他們的神明以及他們的田地。

3.「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撒上六6)。原來非利士人對於耶和華在埃及救贖以色列的作為,一點都不陌生。

4.「造一輛新車」(撒上六7),來承載「耶和華的約櫃」和賠罪的金物,以示對約櫃的賠罪,並「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撒上六7),使牛犢回家去,與母牛分離。以此查驗是否這事是否出於耶和華。首先,兩隻未曾負軛的母牛,照理說不會規規矩矩的行在大道上,再來,乳養牛犢的母牛若與牛犢分離會非常緊張失措,必會想盡辦法回家去找牛犢。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兩隻母牛套著的新車如果還能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他們就確實的知道,「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撒上六9)!若不然,便可以知道這些災純屬偶然。

「伯בַּיִת」原文的意思是「家」(撒上六9);凡是以「伯」開頭的地名,意思都是某某之家。 「伯·示麥」的意思是“太陽神之家”,位於猶大境內的梭烈谷,是與非利士人交界的利未人城邑(參書廿一16),在以革倫東面大約14公里,與瑣拉隔著梭烈谷相對。結果,母牛「一面走一面叫」(撒上六12),可能是因為被迫與小牛分開,不是自願拉車前往伯·示麥。雖然神的百姓丟了約櫃,也不努力取回約櫃,但神卻對不爭氣的百姓不離不棄,親自引導母牛前往伯·示麥,向陷入黑暗中的百姓顯明了恩典。非利士人證實了災禍真的是出於以色列的神。

 

二.伯·示麥人把約櫃看作災禍 (撒上六13-21)

1.百姓的屬靈光景 (撒上六13-16)

伯·示麥位於示非拉丘陵,「平原」(撒上六13)指梭烈谷中的平坦之處。 「收割麥子」(撒上六13)大約是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七個月前被擄走的約櫃,竟然回來了! ! 「車子到了伯示麥人約書亞的田間」(撒上六14),就停住,在那裡有一塊大石頭。利未人將車子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物的盒子」拿下來,放在大磐石上。伯示麥人把車劈了當柴燒,宰了母牛,當日,他們獻燔祭和平安祭給耶和華。那時,示羅已經被毀了,但「耶和華的約櫃」卻來到他們當中,他們立刻在神面前獻祭給神!在感恩中一同慶賀!

這裡搬耶和華約櫃和獻祭的「利未人」,其實是祭司,是屬利未支派的人,所以這裡稱他們為利未人。這裡有個有趣發現,怎麼那麼巧正好在這個地點、這個時間會有祭司出現?這裡祭司的出現,不是偶然。其實,這都在神的計劃中! 「耶和華的約櫃」來到「伯.示麥」,對非利士人而言理所當然,因為「伯.示麥」就是他們和以色列人的邊界。

但是,還有一個原因是非利士人所不知道的,原來「伯.示麥」是當時約書亞分給祭司的其中一個城邑和郊野(參書廿一16),而且還是特別分配給「利未支派中哥轄的宗族」(參書廿一20)!哥轄的子孫當初在曠野則是負責抬聖所和聖所的一切器具,包括約櫃(參民四15-17)。如今「耶和華的約櫃」來到屬於祭司的「伯.示麥」,而哥轄的子孫正好在那裡,可以安置約櫃。神早已預備了!但獻燔祭要用沒有殘疾的公牛(參利一3),當時的利未人並沒有太多思考,只是看見約櫃回來了,就用自己的方法獻祭。他們不是用自己的祭牲,也沒有採取神的方法獻祭,這就是當時百姓的屬靈光景,即使是利未人也沒有真正認識神! 「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看見,當日就回以革倫去了」(撒上六16),其實非利士人看見神的作為,就如他們自己的祭司和占卜說的,如果看見這事如此如此成就,就知道這事出於耶和華。但是,他們有因此悔改嗎?是否因此轉向真神?從後來的事蹟來看,他們並沒有因此轉向真神,仍然拜偶像,仍然與以色列人做對,經常攻擊他們。法利賽人看見耶穌的神蹟奇事,當中也有不相信耶穌、不願意悔改的人。

2.懼怕卻不敬畏(撒上六17-21)

在非利士人眼中,他們看見載著祭物的約櫃自行回到以色列地伯示麥,充滿驚訝,他們認識耶和華是真神,卻仍跟祂沒有關係,只是懼怕送上“作賠罪的金痔瘡像”(撒上六17)、“金老鼠”(撒上六18)及“以及大磐石”(撒上六18)。大磐石是安置約櫃的,位於以色列境內,不是非利士的領土。如果修改原文母音,則可以解釋成「見證」,也就是安放約櫃的磐石就是一個「見證」。 「這磐石是放耶和華約櫃的」(撒上六18),只是一段歷史,對非利士人而言沒有改變,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認識約櫃之上有位聖潔的神。

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群伯.示麥人的回應。除了祭司以外,一般人「連片時不可進去觀看聖所,免得他們死亡」(參民四20),但伯·示麥人卻毫無敬畏地圍觀神的約櫃,違反了律法。在歡慶中人心得意忘形,無論是心中充滿好奇或是任何不討神喜悅的意念,「因伯‧示麥人擅觀祂的約櫃」(撒上六19),這些不潔的人擅自觀看聖潔神的約櫃,就因此七十人被擊殺了。這被擊殺的數目,比起當時在那裡的五萬人,是很小的比例,這也是神的恩典!此時他們親身經歷了何為聖潔的神,以至於他們心生畏懼,只可惜更多是對神的懼怕,卻沒有對神的愛慕及敬畏。

他們問了兩個問題。問題一,「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神面前侍立呢?」(撒上六20)他們的心,沒有想著要如何改變自己,來尋求神的旨意,來留住神的同在。他們沒有想著如何能夠侍立在聖潔的神面前。他們沒有想要成為符合標準的人,而是想要尋找符合此標準的人來帶走「耶和華的約櫃」。很可惜,此時的他們一心想要送走「耶和華的約櫃」。緊接著就是第二個問題,「這約櫃可以從我們這裡送到誰那裡去呢?」(撒上六20),此舉動與非利士人有何不同呢?不認識耶和華的外邦人不也如此一而再的因災殃而趕緊送走「耶和華的約櫃」嗎?但是,伯示麥人不是外邦人啊!他們是屬於神的子民!是聖潔的國民!是祭司的國度!當神的同在來到他們當中,他們竟然要送走神的同在!

「基列耶琳」(撒上六21)的意思是“森林之城”,原來是基遍人的城邑(參書九17),也是猶大與便雅憫支派的邊界(參書十八14),位於伯·示麥東北大約14公里。基列·耶琳在從沿海平原經梭烈谷上到耶路撒冷的路上,位於猶大山地,比伯·示麥離非利士人更遠。 「將約櫃接到你們那裡去吧」(撒上六21),非常的可惜,伯.示麥人竟然沒有調整自己來與神的心意對齊,他們沒有留住神的同在。

 

神有親自的主權,祂的同在輕慢不得。最後神選擇在基列·耶琳這地停留。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值得我們省思的是否渴慕神的同在?我們是否不想離開神的同在?我們不希望為了堅持自己的喜好和老舊的生活方式而送走神的同在,我們也不希望只有當我們在讀經禱告和敬拜的時候才感受到神的同在,求主幫助我們渴望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夠活在神的同在裡!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