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動機,卻像列國一樣,這與神最先的計劃完全背道而馳。求立王並不是錯,錯在立王的動機和原因。


撒母耳記上- 神與王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康老師

從上一章我們知道,以色民在撒母耳的帶領下經歷了一場屬靈的復興。他們除掉外邦偶像,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事奉他。不僅如此,他們禁食禱告,認罪悔改。當非利士人攻擊時,撒母耳為百姓獻上番祭並呼求耶和華,神就應允他,幫助以色列人大勝非利士人。撒母耳也因此奠定士師的地位,在伯特利,吉甲,米斯巴以及他的家鄉拉瑪這四個迦南中部城市事奉。到了本章,儘管聖經沒有記載多少年過去了,但從第一節中我們知道撒母耳已經老邁,估計二三十年, 一代人的時間己經過去了。以色列人又故病復發,遠離神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色列人求王的起因,結果和教訓。按影片內容《撒母耳記.上》八章至九章 5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以色列周圍的國家,「王」和「神」是分不開的,法老是太陽神或太陽神之子,亞捫人的「摩洛」、「米勒公」,摩押的「基抹」原文都跟「王」有關。所以當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時,其實撒母耳想到的是附近國家那種集政治、軍事、宗教權力於一身的君王。這當然就是厭棄撒母耳與耶和華的表現。不過後來以色列王變成是「神的受膏者」的身份,與周圍列國的君王宗教上的身份有所差異。 「文字版」我們將以每日一章來分享,按逐章研讀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八章 1-22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上

1.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

2.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

3.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

4.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

5.對他說:你年紀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來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6.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

7.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遵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8.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

9.故此你要遵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10.撒母耳將耶和華的話都傳給求他立王的百姓,說:

11.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

12.又派他們作千夫長、五十夫長,為他耕種田地,收割莊稼,打造軍器和車上的器械;

13.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煮飯烤餅;

14.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僕。

15.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僕;

16.又必取你們的僕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

17.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僕人。

18.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卻不應允你們。

19.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來治理我們,

20.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21.撒母耳聽見百姓這一切話,就將這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

22.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只管遵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各歸各城去吧!

 

以色列人過去直到士師的政體是神權政治,神並沒有阻擋撒母耳兩個兒子的敗壞,也沒有興起新的士師。因為神使用撒母耳,就像使用新約的拿細耳人施洗約翰一樣,是要讓他成為國度君王的開路先鋒,引進合神心意的大衛王。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以色列民立王的動機 (撒上八1-9)

1.兩個兒子的敗壞(撒上八1-3)

撒母耳「立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撒上八1),可能是讓他們作審判案件的助手。撒母耳平時巡行的範圍,是迦南地中部的「伯特利、吉甲、米斯巴、拉瑪」(參撒上七16-17),而「別是巴」(撒上八2)是猶大最南部的城邑,靠近南地,撒母耳平時不會去那裡。 「約珥」(撒上八2)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神”,「亞比亞」(撒上八2)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父親”,這兩個名字代表了撒母耳對他們的屬靈寄望。撒母耳能讓他們當助手,表示他們的能力和表現應該都很好。但是,屬聖靈的人也會生出屬肉體的兒子,人若沒有建立起自己與神的關係,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必然會顯出敗壞的肉體本相。所以這兩位父親面前的好兒子,一旦獨立工作,就「不行他的道」(撒上八3),「收受賄賂」(撒上八3),違反律法(參出廿三8;申十六19)。這三節經文讓我們看見撒母耳這位神所重用的僕人人生的缺失。首先,他把士師的職份傳給他的兩個兒子,有枉顧私情之嫌,因為士師不是世襲的。從來沒有一個士師立自己的兒子作士師,每一位士師都是神自己興起的。其次,他的兩個兒子不行正道,貪圖財利,屈枉正直,讓我們想到前任大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的敗壞。很難想像撒母耳居然會讓他們成為士師,雖然聖經沒有說到撒母耳教子無方,但是從結果上看撒母耳應該是有責任的。這是對我們作父母的提醒:在兒女教養上,從小塑造他們正直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事。

2.不要神作他們的王(撒上八4-9)

撒母耳的兩個兒子在那裡的實權和影響都很有限,他們的腐敗只是百姓立王的藉口(撒上八5)。因為「以色列的長老」(撒上八4)並不是擔心撒母耳「年紀老邁」(撒上八5),也不是想反對腐敗,而是不肯以神為王(參出十五18)、不敢信靠神的保護,所以想「像列國一樣」(撒上八5),就是以人為王,不敢建立中央集權和安全軍隊,滿足自己的安全感。撒母耳「不喜悅」(撒上八5)百姓要立王,因為神在以便以謝賜下的得勝(參撒七13)已經證明:百姓得救和蒙福的唯一途徑,就是除掉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祂」(參撒上3),而不是建立一個更好的製度。但撒母耳並沒有立刻反對,而是先「禱告耶和華」(撒上八6),以神的決定為決定。因為他知道,神的意念總是高過人的意念。現在,百姓要求「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撒上八5),實際上是認為列國的君王比神更稱職,棄絕在西乃山與神所立的約(參出十九6)。因此,神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7)。

神指出,百姓的問題是「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撒上八8);百姓用政治的方法來解決屬靈的問題,把製度當作「別神」來事奉。雖然百姓要求立王的動機和時間都不對,但神卻能藉著這事來成就祂的計劃。因此,現在百姓帶著「最後通諜」來到神面前,神就任憑他們,讓撒母耳「只管遵從」(撒上八7),並且「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撒上八9)。 「那王」(撒上八9)原文是單數,特指百姓想立的那種王。掃羅不是神所揀選的,而是神所指出的最符合百姓心意的王。人若把權力集中在一起,固然可能一時非常有效率;但一旦偏離神,就可能徹底敗壞。現在百姓卻要求效法列國,立一個中央集權的王,不是神要建立國度的道路。

 

二.為他們立王 (撒上八10-22)

1.先警戒百姓立王的後果 (撒上八10-18)

神要撒母耳先警戒他們,要立一個王,這個王就會管轄他們、勞役他們。趕車、奔走在車前” (撒上八11),原文都是指“戰車”,指服兵役。 「跟馬」(撒八11)原文是「做馬兵」。以色列人原來沒有常備軍,所以無法製造戰車、訓練騎兵。只有立了王、建立了正規軍隊以後,才能提供戰車和騎兵所需的製造、訓練和維護。 「千夫長、五十夫長」 (撒上八12),指訓練有素的職業軍官。神以撒母耳警告百姓,以人為王,結果將是兵役、勞役、納稅、剝奪財產、喪失自由(撒上八11-17)。 「那時你們必因所選的王哀求耶和華,耶和華不應允你們」(撒上八18),因為「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參加六7),百姓必須自食其果,才能學到教訓。

在給百姓立王之前,神先告訴百姓:以神為王,作神的「僕人」(撒上八17),是叫人得著自由、享用豐富;以人為王,作人的「僕人」(撒上八17),只會叫人喪失自由、失去豐富。神從來不勉強人,祂過去讓人在伊甸園選擇生命樹,在西乃山選擇律法,現在也讓人在拉瑪選擇王;神每次都先清楚地把選擇的結果擺在人面前,讓人學習為自己「所選的」(撒上八18)負責。

2.撒母耳為百姓立王(撒上八19-22)

「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撒上八19),百姓不肯聽,堅持要立一個王。 「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撒上八20),這本是神的工作(參申二十1-4),現在百姓卻希望由王來執行。神揀選百姓,是要他們「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 (參出十九5),成為「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參民廿三9)。但現在,百姓卻要求「像列國一樣」(撒上八20),用人所立的王來代替以神為王。今天,信徒若不肯順服神,只追求解決自己眼前的問題,也會「像列國一樣」,用追隨人來代替跟從神,用追隨敵基督來代替跟隨基督。既然百姓一意孤行,神就任憑他們,「只管遵從他們的話」(撒上八22),這其實是對百姓的管教(參羅一24)。但神的目標不只是為了管教,更是為了成就祂榮耀的計劃,照著祂的時間,將祂的國度和祂所揀選的王顯出來(參創四九10;民廿四17)。

 

以色列人被稱為聖潔的族類,與萬民有別,也是在萬國中單單屬於神的民族(參利二十26)。他們要求立王的動機,卻像列國一樣,這與神最先的計劃完全背道而馳。求立王並不是錯,錯在立王的動機和原因。今天這個世界越來越紛亂,我們相信神仍然做王,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以神為我們的神,仍然相信耶和華是王,神會保護我們。我們要緊緊跟隨神,相信神是掌權!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