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羅一路辛苦尋找父親失落的驢,顯示他對父親孝敬、順服、忠心、體貼,這些品格完全符合百姓對領袖的理想。器皿已經揀選了,但祂還沒有預備。


撒母耳記上- 新心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康老師

在上一章中,以色列人不要撒母耳的兒子作他們的領袖,他們要撒母耳給他們立一個王,他們要向外邦人一樣,有王治理他們,統管他們,帶領他們爭戰。但以色列人卻不知道他們其實早已經有一位超越地上所有君王的王,那就是全能神自己。今天的經文很清楚的說明任命君王的目的是為了「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上九16),而非作威作福、橫徵暴歛。我們今天帶領基督徒,是否也認清他們是屬神「我的百姓」(撒上九17),而我們只是「陪伴者、幫助者」。按影片內容《撒母耳記.上》九章6節至十一章11節,我們一起先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掃羅的父親吩咐他去尋找丟了的驢子(撒上九3)。我們常常以為事件是偶然發生的,但是從掃羅的事可以看出,神可能使用平常的事件,來達到祂的目的。我們要相信一切的境遇皆可能是」神所命定」的,對塑造我們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請你思想最近影響你的順從際遇,你能否從其中看出神的旨意,祂可能想使你具有某種素質,或者要領你在另一方面事奉祂。 「文字版」我們將以每日一章來分享,按逐章研讀進度,我們來看《撒母耳記.上》九章 1-21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 九章

1.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玄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或譯:大財主)。

2.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3.掃羅的父親基士丟了幾頭驢,他就吩咐兒子掃羅說:你帶一個僕人去尋找驢子。

4.掃羅就走過以法蓮山地,又過沙利沙地,都沒有找著;又過沙琳地,驢也不在那裡;又過便雅憫地,還沒找著。

5.到了蘇弗地,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

6.僕人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一切都應驗。我們不如往祂那裡去,或是祂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

7.掃羅對僕人說:我們若去,有什麼可以送那人呢?我們囊中的食物都吃盡了,也沒有禮物可以送那神人,我們還有什麼沒有?

8.僕人回答掃羅說:我手裡有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請他指示我們當走的路。

9.(從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問神,就說:我們問先見去吧!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

10.掃羅對僕人說:你說的是,我們可以去。於是他們就往神人所住的城裡去了。

11.他們上坡要進城,就遇見幾個少年女子出來打水,問他們說:先見在這裡沒有?

12.女子回答說:在這裡,他在你們前面。快去吧!他今日正到城裡,因為今日百姓要在邱壇獻祭。

13.在他還沒有上邱壇吃祭物之先,你們一進城必遇見他;因他未到,百姓不能吃,必等他先祝祭,然後請的客才吃。現在你們上去,這時候必遇見他。

14.二人就上去;將進城的時候,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要上邱壇去。

15.掃羅未到的前一日,耶和華已經指示撒母耳說:

16.明日這時候,我必使一個人從便雅憫地到你這裡來,你要膏他作我民以色列的君。他必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因我百姓的哀聲上達於我,我就眷顧他們。

17.撒母耳看見掃羅的時候,耶和華對他說:看哪,這人就是我對你所說的,他必治理我的民。

18.掃羅在城門裡走到撒母耳跟前,說:請告訴我,先見的寓所在哪裡?

19.撒母耳回答說:我就是先見。你在我前面上邱壇去,因為你們今日要與我同席;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將你心裡的事都告訴你。

20.至於你前三日所丟的那幾頭驢,你心裡不必掛念,已經找著了。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

21.掃羅說:我不是以色列支派中至小的便雅憫人嗎?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

22.撒母耳領掃羅和他僕人進了客堂,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客約有三十個人。

23.撒母耳對廚役說:我交給你收存的那一分祭肉現在可以拿來。

24.廚役就把收存的腿拿來,擺在掃羅面前,撒母耳說:這是所留下的,放在你面前。吃吧!因我請百姓的時候,特意為你存留這肉到此時。當日,掃羅與撒母耳同席。

25.眾人從邱壇下來進城,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

26.隔天清早起來,黎明的時候,掃羅在房頂上。撒母耳叫他說:起來吧,我好送你回去。掃羅就起來,和撒母耳一同出去。

27.二人下到城角,撒母耳對掃羅說:要吩咐僕人先走(僕人就先走了);你且站在這裡,等我將神的話傳與你聽。

 

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將在父親「丟了幾頭驢」(撒上九3)的引領下,走上通往君王的道路。神如何利用生活中,看似平凡又令人煩惱的環境,我們往往不得而知。關於神如何透過環境來引導人,人們有兩種錯誤認識。一種是,以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具有神的意旨。另一個錯誤的看法是,無視神的運行,無視祂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環境所做的工。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尋找父親走失的驢子 (撒上九1-14)

1.掃羅的身家 (撒上九1-2)

「是個大能的勇士」(撒上九1),掃羅之父基士是個富裕顯貴、有財有勢的以色列人。因此,掃羅出身名門望族,家世顯赫。 「掃羅」(撒上九2)一名的意思是「求神」。以色列求立一個王,而掃羅名至實歸,確實是一個「要求神」的人。又健壯又俊美:經文既提到掃羅的出身,也提到他的外貌。 「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九2)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神揀選的第一位君王,為了滿足世界的眼光完全取決於外表形象,完全符合君王所擁有的典型形象。

2.掃羅為尋驢求見神人 (撒上九3-14)

他最後繞到撒母耳住的地方去了,就是蘇弗地。 「到了蘇弗地」(撒上九5),蘇弗地就是撒母耳的家鄉「拉瑪‧瑣非」(參撒上一1)。 「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撒上九5),他既忠心,又體貼孝順。掃羅一路辛苦尋找父親失落的驢,顯示他對父親孝敬、順服、忠心、體貼,這些品格完全符合百姓對領袖的理想。器皿已經揀選了,但祂還沒有預備。我們被選上之後,也要繼續預備自己。 「僕人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裡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撒上九6),掃羅是種田的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問世事,不知道社會正在發生什麼事。他已經來到了撒母耳的故鄉,卻沒聽聞過大名鼎鼎的先知撒母耳,竟然還要由僕人來提議。在這個時間點,他仍是頗封閉的。 「沒有禮物可以送那神人」(撒上九7),出於對撒母耳的尊敬,掃羅不想兩手空空去見他。 「沒有禮物」聖經中只出現這一次,有學者認為這是「見面禮」的專用名詞。 「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撒上九8),大約是當時工人一個星期的工資。

古代以色列的城邑通常建於水源附近的高地,所以要「上坡」(撒上九11)才能進城。城裡的人每天都要出城打水。 「打水」(撒上九11)通常是婦女的工作,一般是在比較涼快的黃昏時分。他們「遇見幾個少年女子出來打水」(撒上九11),顯示此時已近黃昏。 「撒母耳正迎著他們來,要上邱壇去」(撒上九12),「邱壇」原文是高處,指山丘上獻祭的地方。示羅被毀後,撒母耳在拉瑪築壇獻祭(參撒上七17)。不過撒母耳已經「士師」這麼久,沒有建立集中敬拜地方,導致邱壇成為以後的問題,也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撒母耳與掃羅相遇 (撒上九15-27)

神在前一天,「已經指示撒母耳」(撒上九15),原文是「已經打開撒母耳的耳朵」。神在萬有之上掌管一切,藉著一系列的瑣事、巧合,把掃羅帶到撒母耳面前。 「明日這時候」(撒上九16),關於未來的事情,神給了先知撒母耳具體的指示。掃羅受膏,是被神揀選執行兩大任務:

1.「救我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上九16),儘管掃羅的統治存在許多問題,卻並非一無是處,不應視為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掃羅帶領以色列取得了許多軍事勝利,使以色列從非利士人的轄制下獲得進一步的獨立。

2.「治理我的民」(撒上九17)。顯示掃羅不是外邦人的集權君王,而是管理神的「民」、神的「產業」(參出卅四9)的管家,必須按照神的旨意來做王。

這兩項任務是為了解決當時百姓認為最重要的兩大問題:

1.安全的保障;

2.整全的政府治理。

既然百姓一意孤行地要把屬靈的問題當作政治的問題來解決(參撒上八19),神就「依從他們的話」(參撒上八22),允許他們用政治的方法來解決屬靈的問題,好讓他們從自己的你們選裡學到功課,「那時,你們因所揀耶和華的王允」(你們而定下18)。

「走到撒母耳跟前」(撒上九18),掃羅前來求見一位大名鼎鼎的先知,不曾想他詢問的第一個人竟然就是那位先知。 「你們今日要與我同席」(撒九19),掃羅一定感到驚訝。接著,這位神人邀請掃羅共赴筵席。最後,他從先知口中聽到一些會令眾人感到害怕的話,「明日早晨我送你去,將你心裡的事都告訴你」(撒上九19)。 「至於你前三日所丟的那幾頭驢」(撒上九20),由此,撒母耳向掃羅證明,他是一位神差派的真先知。他向掃羅表明他知道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除非神向他顯明,否則他是絕無可能知道的。 「以色列眾人所仰慕的是誰呢?不是仰慕你和你父的全家嗎?」(撒上九20),意思是把掃羅所關心的驢子與眾人所關心的君王作對比。 「我家不是便雅憫支派中至小的家嗎?」(撒上九21),掃羅的父親是顯貴,他的家世是大財主(撒上九1);「你為何對我說這樣的話呢?」(撒上九21),這完全是掃羅的謙遜之言,但卻並非完全真誠。人只要還活在肉體裡面,一旦身分、地位、成就變了,謙卑就會變成驕傲,溫柔就會變成剛硬。因此,我們永遠也不可以對自己有把握,需要時時接受十字架的對付。

這個宴席可能是當地長老們參加的平安祭宴席。 「使他們在請來的客中坐首位」(撒上九22),在當時那種文化中,晚餐的座位安排有特殊的禮儀。貴賓席位總是位於主人席位的旁邊。 「收存的腿」(撒上九24),是最好的肉。平安祭的「右腿」是歸給祭司的分(參利七32-34),只有祭司能吃。這條可能是左腿,撒母耳把它讓給掃羅,表示待掃羅如上賓,能夠在先知撒母耳旁邊入座簡直是莫大的殊榮。古代以色列的建築,屋頂平坦,可以用來招待客人睡覺,所以撒母耳讓掃羅住在房頂上。而「撒母耳和掃羅在房頂上說話」(撒上九25),可能是為了讓城裡的人都看在眼裡(參賽十五3),好在眾人面前抬舉掃羅。 「城角」(撒九27),原文是「城的邊緣、城的盡頭」。 「等我將神的話傳給你聽」(撒上九27),撒母耳以激動人心的開場白引入他對掃羅的膏立,膏抹他做王。無疑,撒母耳將以色列渴望立王,以及他如何成為以色列優秀的君王等事宜都告訴了掃羅。

 

神引導人的腳步來成就祂的旨意。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干的人事物,似乎偶然出現,但到最後就看到背後有一條線,把這些穿起來,那根線就是神的旨意。最後把掃羅帶到了撒母耳面前。而神在掃羅來到的前一天,已經對撒母耳預告了第二天要發生的事情以及撒母耳該做什麼。這非常的奇妙。這不只是發生在舊約時代,或聖經裡面。相信在今天,神依然親自帶領著每一位願意順服的神的兒女。或許我們可以回想過去的日子裡,神是如何帶領我們的。求主引領我們的腳步,走在神的旨意中。幫助我們順服神,敬畏神,一生不偏神的道路。求神祝福神的教會,祝福神的兒女們!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