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掃羅還不敢承擔君王的職責,但神不但揀選了掃羅,也為他預備了一群勇士,為掃羅準備好了具備君王的一切。


撒母耳記上- 掃羅受膏作王(補10)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掃羅是以色列君王時代的第一位王,我們將看到掃羅確實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雖然掃羅不是神眼中君王的最佳人選,但神仍然彌補掃羅在屬靈上的欠缺,讓他經歷聖靈的澆灌,列在先知中受感說話,而且藉著掣籤的方式在眾人面前立掃羅為王。 就如使徒保羅所說「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參羅十一29)。考慮不同讀者需要,採逐章分享,接續我們以音頻分享第十章,按音頻內容《撒母耳記.上》十章1-27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撒母耳記.上》七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撒母耳將國法對百姓說明」(撒上十25),與別國的君王不同,以色列人的王有明文國法要他們遵行(參申十七14-20)。異教的君王被奉為神明,他們自己訂定律法,不用向任何人負責。以色列的王和他們迥異,要向更高的權威負責,凡事都要向天地的主宰交代。以色列人現在有了王,照他們所求的像列國一樣,但是撒母耳對百姓與王說明,以色列君王的統治,跟異教的國家不同,他將國法”記在書上,放在耶和華面前”,表示他將這書放在米斯巴的祭壇前,作為立約的憑證。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十章1-27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 十章

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嗎?

2.你今日與我離別之後,在便雅憫境內的洩撒,靠近拉結的墳墓,要遇見兩個人。他們必對你說:你去找的那幾頭驢子已經找了。現在你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你擔憂,說:我為兒子怎麼才好呢?

3.你從那裡往前行,到了他泊的橡樹那裡,必遇見三個往伯特利去拜神的人:一個帶著三隻山羊羔,一個帶著三個餅,一個帶著一皮袋酒。

4.他們必問你安,給你兩個餅,你就從他們手中接過來。

5.此後你到神的山,在那裡有非利士人的防兵。你到了城的時候,必遇見一班先知從邱壇下來,前面有鼓瑟的、擊鼓的、吹笛的、彈琴的,他們都受感說話。

6.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你就與他們一同受感說話;你要變為新人。

7.這兆頭臨到你,你就可以趁時而做,因為神與你同在。

8.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裡獻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裡,指示你當行的事。

9.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神就賜他一個新心。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

10.掃羅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見他,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說話。

11.素來認識掃羅的,看見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說話,就彼此說:基士的兒子遇見什麼了?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

12.那地方有一個人說: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此後有句俗語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

13.掃羅受感說話已畢,就上邱壇去了。

14.掃羅的叔叔問掃羅和他僕人說:你們往哪裡去了?回答說:找驢去了。我們看見沒有驢,就到了撒母耳那裡。

15.掃羅的叔叔說:請將撒母耳向你們所說的話告訴我。

16.掃羅對他叔叔說:他明明地告訴我們驢子已經找了。至於撒母耳所說的國事,掃羅沒有告訴叔叔。

17.撒母耳將百姓招聚到米斯巴耶和華那裡,

18.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領你們以色列人出埃及,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又救你們脫離欺壓你們各國之人的手。

19.你們今日卻厭棄了救你們脫離一切災難的神,說:求你立一個王治理我們。現在你們應當按著支派、宗族都站在耶和華面前。

20.於是,撒母耳使以色列眾支派近前來掣簽,就掣出便雅憫支派來;

21.又使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近前來,就掣出瑪特利族,從其中又掣出基士的兒子掃羅。眾人尋找他卻尋不著,

22.就問耶和華說:那人到這裡來了沒有?耶和華說:他藏在器具中了。

23.眾人就跑去從那裡領他來。他站在百姓中間,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24.撒母耳對眾民說:你們看耶和華所揀選的人,眾民中有可比他的嗎?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

25.撒母耳將國法對百姓說明,又記在書上,放在耶和華面前,然後遣散眾民,各回各家去了。

26.掃羅往基比亞回家去,有神感動的一群人跟隨他。

27.但有些匪徒說:這人怎能救我們呢?就藐視他,沒有送他禮物;掃羅卻不理會。

 

有人成了掃羅的終生的同伴,也有人藐視他。作領袖的要虛心聽取有益的批評,不要把寶貴的光陰和活力放在反對自己的人身上,而要專注隨時甘願幫助自己的人,更要專注倚靠神來榮耀神的名。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受膏作王 (撒上十1-8)

「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撒上十1),受膏的儀式,是將膏油倒在人的頭上,在舊約中只有三種職分需要受膏:祭司、君王和先知。 「祂產業的君」(撒上十1),顯示以色列的王不是集權君王,而是作為神的僕人(Vassal)來管理神的「產業」(參出卅四9)。 「拉結的墳墓」(撒上十2),位於從耶路撒冷到伯利恆的路上(參創四八7)。 「他所泊的橡樹」(撒上十3),位於伯特利附近。 「伯特利」(撒上十3)位於以法蓮支派境內,亞伯拉罕、雅各都在此築過壇,這些壇當時可能還在,所以有人會在那裡敬拜神。耶和華的靈必大大感動你”(撒上十6),原文是“耶和華的靈必大大衝擊你”,指聖靈的催逼。 「變成新人」(撒十6)原文是“變成另一個人”,能力足以領導以色列人。 「趁時而做」(撒上十7)原文是“做你手所找到的”,也就是“做該做的”,意思是要掃羅跟著先知“受感說話”(撒上十6)。 「你要等候七日」(撒上十8),這是一個重要的命令。從其職務的本質來看,君王不等人──其他人等候他們。不過,撒母耳卻吩咐掃羅等候他,因為神的先知比王更有治理以色列的真正權柄。掃羅必須表明,即使他是國王,他也要臣服於耶和華神和神的先知。因為掃羅未能等待撒母耳,他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面對困局,陷入困境。

掃羅從來沒有作王的想法,自然會覺得受膏心裡害怕。因此,撒母耳主動告訴掃羅三個「兆頭」(撒上十7),作為神揀選他、與他同在的記號:

1.尋回失去的驢子(撒上十2),確保他能結束過去的責任,開始新的職事;

2.得到兩個獻祭的餅(撒上十3-4),確保百姓將接受他為受膏者;

3.在先知中說預言(撒十5-6),確保他將得到聖靈所賜的能力。一旦這些兆頭都應驗了(撒上十7),就證明神與掃羅同在,掃羅便有足夠的信心去接受任務。

 

二.兆頭應驗 (撒上十9-16)

聽完撒母耳的三個兆頭,掃羅的心還沒有來得及消化所聽到的消息,神就在他的身上作改變的工作。神賜給他一個不一樣的心,「賜他一個新心」(撒上十9),原文是「轉化他,給他另一顆心」。掃羅受膏後,神立刻把做王的能力賜給掃羅,卻不是改變他的生命。我相信,這顆不一樣的心裡如今有對神的信心,對神的百姓的同理心,對百姓遭遇患難的憐憫心,在面對仇敵時生出的勇敢的心。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參箴四23)。我們是否曾經問過自己的心,是否神所賜的一顆新心?在艱難的環境中是否仍對神有信心?是否在看到弟兄姊妹需要的時候有憐憫之心?是否在各種挫折之中仍有盼望的心呢?

「神的靈必大大感動他」(撒上十10),原文是“神的靈大大衝擊他”,指聖靈的催逼。 「受感說話」(撒十10)原文是「說預言」。 「這些人的父親是誰呢」(撒上十12),可能因為掃羅與這些先知一同「受感說話」,所以被人嘲諷他們的身份不明。 「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撒上十12),可能因為人對掃羅的突然變化深感驚奇,所以後來這話成了以色列人的諺語,形容判若兩人的巨大變化。神藉撒母耳的話告訴掃羅的兆頭都應驗了,當日,掃羅就在敬拜的先知當中受感說話。 掃羅的舉動讓人驚奇,大家猜測一定是有神蹟發生,才讓這位原本與屬靈的事情無關的掃羅列在了先知中間。 「掃羅的叔叔」(撒上十14),可能就是邱壇遇見的認識他的人(撒上十11)。 「國事」(撒十16)原文是「王室的事」。此時掃羅非常低調、謹慎,並沒有洩漏受膏的事。或許掃羅這樣做是明智的,因為他知道必須由耶和華神來顯明他作以色列王這件事。除非耶和華神宣告他作以色列的王,否則高喊「我現在是國王了!」又有什麼意義?也許是掃羅在經歷了與神的大爭戰後在處事上變得和許多人一樣。從掃羅向叔叔報告驢子找著了,卻絕口不提撒母耳膏立自己為以色列君王的事情中,我們看到掃羅此時的謙卑,他真的是有一顆不一樣的心了。

 

三.掣簽立王(撒上十17-27)

雖然撒母耳已經私下膏立了掃羅(撒上十1),但還需要召集各支派的領袖到米斯巴,讓百姓見證神的揀選。 「米斯巴」(撒上十17)位於便雅憫境內,撒母耳曾經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參撒上七12)。在士師時代,神不但屢次興起士師,從外邦人手中拯救了百姓;埃及的軍隊也曾多次穿越迦南地,卻沒有攻擊以色列人,反而抑制了周圍列國對迦南地的覬覦。但百姓卻不認為神救他們「脫離一切災難」(撒上十19),反而執意要「立一個王治理我們」(撒上十19)。耶和華神透過撒母耳說話,向以色列人指出,他們厭棄神真是毫無道理。拒絕這樣一位親自救你們脫離一切災禍和患難的神是不明智的。

在前面掃羅被膏確立了掃羅成為君王有神的認可; 「掣出基士的兒子掃羅」(撒上十21),現在以掣簽的方式在眾民面前掣出掃羅,是讓掃羅君王的地位得到人的認可。 「眾人尋找他卻尋不著」(撒上十21),當時在米斯巴參加掣簽大會的人應該比較眾多,以至於當掃羅躲藏在器具中間時,都沒有被發現。 「他藏在器具中了」(撒上十22),掃羅躲藏顯示他此時的謙卑,也顯示他對承擔君王的職責仍缺乏信心。當眾人看到掃羅「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十23)時,就歡呼,認可掃羅為王了。如此看來,人實在「看外表」過於「看內心」的。 「眾民就大聲歡呼說:願王萬歲!」(撒上十24),他們渴望能有一個儀表堂堂、魁梧奇偉的人類君王,渴望能為王大擺排場,大張旗鼓舉辦華麗的盛典;以色列民早就想大聲喊出這句話了。他們知道所有其他國家都要舉行皇家典禮和活動。現在,他們也得照樣擁有一切,不落下乘。

「撒母耳將國法對百姓說明」(撒上十25),撒母耳可能根據《申命記》十七章14-20節的內容教導他們有關神對統治者和臣民的指引。撒母耳熟知律法,必定希望以色列的領袖遵照神的律法而行。 「神感動的一群人跟隨祂」(撒十26),原文是「神觸摸他們心的一群勇士」。雖然掃羅還不敢承擔君王的職責,但神不但揀選了掃羅,也為他預備了一群勇士,為掃羅準備好了具備君王的一切。 「匪徒」(撒十27),原文是“卑鄙的小人”,意指反對掃羅作君王的人。那時,並不是所有以色列眾人都支持掃羅。因為之前他們從未有過君王,所以不可能他們選擇誰作王,誰立刻就能得到全國上下所有人的支持。對於這種情況,神讓掃羅作出了明智的反應「掃羅卻不理會」(撒上十27),表明掃羅此刻有君王的寬廣胸襟,因為神賜給他一個新心(撒上十9)。

 

我們看到神雖然不高興百姓立王的請求,卻仍然願意滿足他們,親自為他們揀選一個王,而且以超自然的方式改變掃羅,讓他有與他的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新心。 這是何等奇妙的作為。 神實在是顧念我們所需要的神。 而神的恩賜和選用是沒有後悔的。 若是掃羅珍惜與神的美好關係,每天到神的面前來領取新鮮的恩膏,而且遵照神的話而行,他的國位必定長久。求神賜給我們一顆新心,讓我們成為一個新人,就像此時的掃羅一樣,生命可以為神所用。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