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羅的失敗非因敵人打敗他,乃因他面對不了恐懼和壓力,尤其是他不跟隨神。我們都同樣面對不斷改變的社會和經濟所帶來的壓力,而這些將來仍然會改變。
撒母耳記.上-勉強獻上燔祭 (補13)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生活一帆風順的時候,要愛神,要聽從神的話語,感覺理所當然。但是,人生一旦起了風暴,面對外在環境的威脅,身邊朋友的離棄,以及自己心中的恐慌,這時候要愛神、聽從神的話語,就是一個信心的考驗!但是,當一個人諸事不順,例如過去除了沒完沒了的疫情,而今又加上通貨膨脹的打擊。甚至有人丟了工作,因病失去家人,就連身邊的家人朋友也離你而去,卻還未看見神的幫助,心裡充滿了迷茫和懼怕。這時候,是否仍要遵守神的話?考慮不同讀者需要,採逐章分享,接續我們以音頻分享第十三章,按音頻內容《撒母耳記.上》十三章1-23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撒母耳記.上》十三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神之前透過撒母耳再三勸戒百姓,要敬畏神,盡心事奉神,聽從神的命令,不要偏離神,不要違背神的命令。然而,掃羅面對仇敵的逼近,百姓也四處逃亡而散去,就連撒母耳也遲遲不來,掃羅心中千萬個懼怕的理由。這時候,掃羅面對外在環境危在旦夕,是否仍遵守神的話?接下來這一章,我們將看見,掃羅作王治理以色列之後,是否在危難時,仍然按照神所吩咐的而行。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十三章1-23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上 十三章
1.掃羅登基年四十歲;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時候,
2.就從以色列中揀選了三千人:二千跟隨掃羅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隨約拿單在便雅憫的基比亞;其餘的人掃羅都打發各回各家去了。
3.約拿單攻擊迦巴、非利士人的防營,非利士人聽見了。掃羅在遍地吹角,意思說,要使希伯來人聽見。
4.以色列眾人聽見掃羅攻擊非利士人的防營,又聽見以色列人為非利士人所憎惡,就跟隨掃羅聚集在吉甲。
5.非利士人聚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就上來在伯亞文東邊的密抹安營。
6.以色列百姓見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叢林、石穴、隱密處,和坑中。
7.有些希伯來人過了約但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掃羅還是在吉甲,百姓都戰戰兢兢地跟隨他。
8.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還沒來到吉甲,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
9.掃羅說:把燔祭和平安祭帶到我這裡來。掃羅獻上燔祭。
10.剛獻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掃羅出去迎接他,要問他好。
11.撒母耳說:你做的是什麼事呢﹖掃羅說: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
12.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
13.撒母耳對掃羅說:你做了糊塗事了,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華必在以色列中堅立你的王位,直到永遠。
14.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為你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你的。
15.撒母耳就起來,從吉甲上到便雅憫的基比亞。掃羅數點跟隨他的,約六百人。
16.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並跟隨他們的人,都住在便雅憫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安營在密抹。
17.有掠兵從非利士營出來,分為三隊:一隊往俄弗拉向書亞地去,
18.一隊往伯和侖去,一隊往洗波音谷對面的地境向曠野去。
19.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
20.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
21.但有銼刀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
22.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
23.非利士人的一隊防兵到了密抹的隘口。
合神心意的人,敬重耶和華神。掃羅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心意,而不是神的心意。掃羅面對非利士人,寡不敵眾已經夠糟的了。現在,我們看到神允許非利士人在科技裝備上擁有遠超過以色列人的巨大優勢。以色列人要贏得戰爭,唯一的方法就是凡事信靠神。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掃羅信心與順服的考驗 (撒上十三1-14)
「密抹」(撒上十三2)位於在伯特利西南7公里的丘陵地帶,不利於非利士人戰車的行動。 「伯特利山」(撒十三2)原文是「伯特利的山區」。 「約拿單」(撒上十三2)的意思是“耶和華已給予”,是掃羅的長子。掃羅王要作戰,王的責任是要帶領百姓爭戰,他盡了職責做了該做的事。以色列人原來沒有常備軍,亞捫人之戰聚集民兵(參撒上十一8),戰後解散。掃羅作王后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建立一支常備軍,他自己指揮兩千人,他兒子約拿單指揮一千人。這正是百姓所期望的。 「非利士人聚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有車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那樣多,就上來在伯亞文東邊的密抹安營。」(撒上十三5),這裡提及戰車馬兵,其實反映非利士人的戰力。百姓看見便到處躲藏,而且「戰戰兢兢地跟隨他」(撒上十三7),由此可見以色列尚未作好預備。而掃羅王領兵是沒有預備的,只有三千人,也沒有兵器,彷彿沒有操練似的。換句話說,以色列王的軍隊的製度尚未建立,根本不可能戰勝敵軍。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上十三8),可能撒母耳曾經指示,每逢大事總會在「七日」之內前來獻祭(參撒上十8)。 「七日」足夠撒母耳從以色列的任何一個地方趕到這裡,「七日」也能顯明人肉體真實的光景:百姓只看環境,本來就已經很害怕(撒上十三6),「七日」的等待讓他們更加恐懼。 「掃羅就獻上燔祭」(撒上十三9),這樣做顯然是有罪的。首先,很明顯掃羅沒有順服撒母耳。其次,掃羅是國王,不是祭司,惟有祭司可以獻祭。掃羅無權代替祭司履行惟有祭司才能擔任的職事。 「你做的是什麼事呢?」(撒上十三11),撒母耳起來挑戰掃羅指出他的不是。掃羅違命是因為他的基礎問題,掃羅說「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撒上十三12),掃羅的理由看似是對的,是敬虔的,然而,他把王的製度除去。掃羅「勉強」獻祭,是因為害怕百姓「離開掃羅散去了」(撒上十三8)。但他在神的光照面前(撒上十三11),卻不肯認罪,反而找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解。
撒母耳一針見血,直言不諱地指出「沒有遵守耶和華-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撒上十三13)。神曾命令掃羅,指示他去做一些事情,然而他完全反著乾。 「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撒上十三14),從這些話來看,我們可能認為掃羅會當場遭到失去王位。然而,實際上,掃羅的統治會再持續20年。他仍將作為國王坐在王位上,但情況將不再一樣。因為他的王朝必然終結,這是確定無疑的。 「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指神已經預備了「合祂心意的人」,而不是神終於找到了合祂心意的人。合神心意的人,有一顆謙卑柔軟、樂意悔改的心。當掃羅受到質疑,他為自己的罪找了千般藉口。合神心意的人,愛神愛人。掃羅變得越來越乖戾,越發苦待百姓,越來越疏遠人,以自己為中心。然而,神將要賜給以色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而且神要興起那人成為以色列下一任君王。此時是掃羅作王第二年(撒上十三1),大衛可能還要八年才會出生(參撒下五4)。
二.以色列人的考驗 (撒上十三15-23)
接下來這一段,為下一章鋪展。掃羅在考驗中失敗了,如今以色列人的困境仍未解決。撒母耳在吉甲責備了掃羅就離開,起身「從吉甲上到便雅憫的基比亞」(撒上十三15),那裡原是約拿單負責的營地(撒上十三15)。掃羅中斷的獻祭儀式就不了了之,既然是不討神喜悅獻祭,也沒有必要去完成。 「掃羅數點跟隨他的,約六百人」(撒上十三15)。上一次爭戰是一年前,那時掃羅剛登記作王,約有三十萬人(參撒上十一8),作王第二年掃羅留下三千人,如今面對非利士人擺陣的時候,他只剩下600人! 「便雅憫的迦巴」(16)在密抹南面,隔著蘇維尼特旱溪的峽谷與非利士人遙遙相對。非利士人所佔據的密抹居高臨下,便於監視以色列人的行動。掃羅和約拿單並跟隨的人,從吉甲離開時,掃羅不能再回去密抹,因為非利士人的大軍已經在那裡安營。所以,他們就往便雅憫的迦巴去,就住在那裡。此時的以色列人與強大的非利士人相比,在人眼中如同以卵擊石,是一場不可能的戰役:
1.敵軍人多勢眾,強勢進攻(撒上十三17-18)。「有掠兵從非利士營中出來,分為三隊」,從南邊出發,一隊往北,就是「往俄弗拉向書亞地去」。另一對往西,「往伯和崙去」。還有一隊往東,就是「往洗波音谷對面的地境向曠野去」。
2.敵軍掌控以色列的軍械製造(撒上十三19-22),導致以色列人連爭戰的刀槍都沒有!原來早在士師時代,非利士人佔領以色列土地的年間,為了避免將來的叛變,禁止以色列境內有自己的鐵匠,禁止他們製造刀槍,只允許他們使用耕種田地和日常生活的器具,若要維修,也只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鋤頭、犁頭、斧頭和鏟子,也只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鋤頭,百姓負擔不起。這是古時常見的策略,為避免百姓叛變。 「所以到了爭戰的日子,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人,沒有一個手裡有刀有槍的,惟獨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有。」(撒上十三22)。
3.敵軍掌控兩軍陣營的峽谷之間唯一「密抹的隘口」(撒上十三23),位於從北方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是橫越蘇韋尼特旱溪(Wadi Suwenit)峽谷的戰略渡口。非利士人在此安營,他們堵住從北方通往耶路撒冷的渡口,斷絕資源的互通,並且擺陣隨時可以進攻以色列人駐守的迦巴,形勢立刻變得緊張起來。
屬肉體的第一個特徵是只看環境,屬肉體的第二個特徵是不肯認罪。掃羅原有的三千人僅剩六百人作戰,這次非利士人來了一支裝備精良的大軍,很快攻占了掃羅駐防的「密抹」,所以嚇得百姓四處躲藏、逃避,剩下的「都戰戰兢兢地跟隨」掃羅。他的失敗非因敵人打敗他,乃因他面對不了恐懼和壓力,尤其是不跟隨神。我們都同樣面對不斷改變的社會和經濟所帶來的壓力,而這些環境將來仍會改變。然而,我們不要被這些變動嚇怕,不要被恐懼打敗,我們的心仍然要跟在神後面(after God),跟隨神!如此,我們必經歷神的拯救和大能。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