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羅和約拿單兩人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約拿單信靠神,對神充滿了信心,神就與他同在。掃羅靠著自己的決定做出了假敬虔的宗教行為,失去了神的同在。


撒母耳記上-繼續犯錯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康老師

從《撒母耳記.上》十三章到十五章記述掃羅王的敗落、掙扎。前一章講到掃羅立王后打了第一場仗,由於軍力懸殊,他等不及撒母耳來到就自行獻祭(參撒上十三9),違反了神對於獻祭的命令,因為獻祭必須由祭司利未人做,當他越過這條界線,他的王位就必不長久(參撒十三14)。其實,即使事情做錯了,我們仍可向神認罪挽回局勢,但若不處理,事情會越來越嚴重。按影片內容《撒母耳記.上》十四章16節至十五章 8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延續上一章,講述掃羅招聚以色列民攻打非利士人之後,掃羅領導全民毫不稱職,那不只是由於本身的性格,更是由於他屬靈品格的腐敗。我們的行為常常是屬靈景況的縮影,尤其要作英明的領袖,具備屬靈的品格是極重要的。在今日經文所描述的戰爭,突顯了約拿單的勇氣和他對上帝的信靠、並且有著上帝的同在;相反掃羅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與約拿單大相迳庭。從本章的敘述可看到約拿單的真信心和掃羅的虛假宗教行為。 「文字版」我們將以每日一章來分享,按逐章研讀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上》十四章 1-52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上 十四章

1.有一日,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那邊,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但他沒有告訴父親。

2.掃羅在基比亞的盡邊,坐在米幾崙的石榴樹下,跟隨他的約六百人。

3.在那裡有亞希突的兒子亞希亞,穿著以弗得。 (亞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兒子,以利的孫子。以利從前在示羅作耶和華的祭司。)約拿單去了,百姓卻不知道。

4.約拿單要從隘口過到非利士防營那裡去。這隘口兩邊各有一個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

5.一峰向北,與密抹相對,一峰向南,與迦巴相對。

6.約拿單對拿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未受割禮人的防營那裡去,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

7.拿兵器的對他說:隨你的心意行。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與你同心。

8.約拿單說:我們要過到那些人那裡去,使他們看見我們。

9.他們若對我們說:你們站住,等我們到你們那裡去,我們就站住,不上他們那裡去。

10.他們若說:你們上到我們這裡來,這話就是我們的證據;我們便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們手裡了。

11.二人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見。非利士人說:希伯來人從所藏的洞穴裡出來了!

12.防兵對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說:你們上到這裡來,我們有一件事指示你們。約拿單對拿兵器的人說:你跟隨我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了。

13.約拿單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隨他。約拿單殺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隨著殺他們。

14.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起頭所殺的約有二十人,都在一畝地的半犁溝之內。

15.於是在營中、在田野、在眾民內都有戰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戰兢,地也震動,戰兢之勢甚大。

16.在便雅憫的基比亞,掃羅的守望兵看見非利士的軍眾潰散,四圍亂竄。

17.掃羅就對跟隨他的民說:你們查點查點,看從我們這裡出去的是誰?他們一查點,就知道約拿單和拿兵器的人沒有在這裡。

18.那時神的約櫃在以色列人那裡。掃羅對亞希亞說: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

19.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吧!

20.掃羅和跟隨他的人都聚集,來到戰場,看見非利士人用刀互相擊殺,大大惶亂。

21.從前由四方來跟隨非利士軍的希伯來人現在也轉過來,幫助跟隨掃羅和約拿單的以色列人了。

22.那藏在以法蓮山地的以色列人聽說非利士人逃跑,就出來緊緊追殺他們。

23.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

24.掃羅叫百姓起誓說,凡不等到晚上向敵人報完了仇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因此這日百姓沒有吃什麼,就極度困。

25.眾民進入樹林,見有蜜在地上。

26.他們進了樹林,見有蜜流下來,卻沒有人敢用手取蜜入口,因為他們怕那誓言。

27.約拿單沒有聽見他父親叫百姓起誓,所以伸手中的杖,用杖頭蘸在蜂房裡,轉手送入口內,眼睛就明亮了。

28.百姓中有一人對他說:你父親曾叫百姓嚴嚴地起誓說,今日吃什麼的,必受咒詛;因此百姓就疲乏了。

29.約拿單說:我父親連累你們了。你看,我嚐了這一點蜜,眼睛就明亮了。

30.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從仇敵所奪的物,擊殺的非利士人豈不更多嗎?

31.這日,以色列人擊殺非利士人,從密抹直到亞雅崙。百姓甚是疲乏,

32.就急忙將所奪的牛羊和牛犢宰於地上,肉還帶血就吃了。

33.有人告訴掃羅說:百姓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了。掃羅說:你們有罪了,今日要把大石頭滾到我這裡來。

34.掃羅又說:你們散在百姓中,對他們說,你們各人將牛羊牽到我這裡來宰了吃,不可吃帶血的肉得罪耶和華。這夜,百姓就把牛羊牽到那裡宰了。

35.掃羅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是他初次為耶和華築的壇。

36.掃羅說:我們不如夜裡下去追趕非利士人,搶掠他們,直到天亮,不留他們一人。眾民說:你看怎樣就去行吧!祭司說:我們先當親近神。

37.掃羅求問神說:我下去追趕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你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不交?這日神沒有回答他。

38.掃羅說:你們百姓中的長老都上這裡來,查明今日是誰犯了罪。

39.我指著救以色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就是我兒子約拿單犯了罪,他也必死。但百姓中無一人回答他。

40.掃羅就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站在一邊,我與我兒子約拿單也站在一邊。百姓對掃羅說:你看怎樣就去行吧!

41.掃羅禱告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求你指示實情。於是掣簽掣出掃羅和約拿單來;百姓盡都沒事。

42.掃羅說:你們再掣簽,看是我,是我兒子約拿單,就掣出約拿單來。

43.掃羅對約拿單說:你告訴我,你做了什麼事?約拿單說:我實在以手裡的杖,用杖頭蘸了一點蜜嚐了一嚐。這樣我就死嗎(或譯:吧)?

44.掃羅說:約拿單哪,你定要死!若不然,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

45.百姓對掃羅說:約拿單在以色列人中這樣大行拯救,豈可使他死呢?斷乎不可!我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連他的一根頭髮也不可落地,因為他今日與神一同做事。於是百姓救約拿單免了死亡。

46.掃羅回去,不追趕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

47.掃羅執掌以色列的國權,常常攻擊他四圍的一切仇敵,就是摩押人、亞捫人、以東人,和瑣巴諸王,並非利士人。他無論往何處去,都打敗仇敵。

48.掃羅奮勇攻擊亞瑪力人,救了以色列人脫離搶掠他們之人的手。

49.掃羅的兒子是約拿單、亦施韋、麥基舒亞。他的兩個女兒:長女名米拉,次女名米甲。

50.掃羅的妻名叫亞希暖,是亞希瑪斯的女兒。掃羅的元帥名叫押尼珥,是尼珥的兒子;尼珥是掃羅的叔叔。

51.掃羅的父親基士,押尼珥的父親尼珥,都是亞別的兒子。

52.掃羅平生常與非利士人大大爭戰。掃羅遇見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來跟隨他。

 

戰事繼續進行,團體來說打了勝仗,但對個人或領袖來說,咒詛越大。這是我們要思想的。這是一章頗長的聖經,我們略作以下五段分述:

 

一.約拿單起來(撒上十四1-15)

「拿兵器的少年人」(撒上十四1),指為君王或將軍拿盾牌、武器的隨從。以色列人正捲入一場軍事衝突之中,而勝利似乎遙遙無期。敵人的人數遠遠超過他們,軍事裝備上遙遙領先他們。但約拿單無所畏懼,仍要「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撒上十四1),看看耶和華神怎樣行。掃羅坐在失敗中,然而,他的兒子約拿單卻起來。 「掃羅在基比亞的盡邊,坐在米幾崙的石榴樹下,跟隨他的約六百人。」(撒上十四2),「米幾崙」原文意思是恐懼、放棄;「以迦博」(撒上十四3)意指神的榮耀離開。 「約拿單去了,百姓卻不知道」(撒上十四3),這說明約拿單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不是為了榮耀自己,贏得個人榮譽。掃羅坐在那裡,希望不再出錯,以確保王權。 「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撒上十四6),約拿單起來,他認為神得勝不在乎人多,他起來作戰。 「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撒上十四7),這些話是為約拿單拿兵器的人說的,想必他的話使約拿單大受鼓舞。當我們憑信而行,得到鼓勵會激勵一切變好;而聽見喪氣的話會激發一切變壞。

「你們上到我們這裡來」(撒上十四10),在正常情況下,非利士人應該要求約拿單留在原處,而不是讓他們爬上懸崖接近自己。因此,約拿單用反常的情況作為神開路的證據。 「二人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見」(撒上十四11),約拿單憑信而行。值得注意的是,他沒有要求事先得知神的整個作戰計畫。他願意一步一步來,讓神逐漸顯明祂的計劃。非利士防兵一面嘲笑約拿單,一面讓他們爬上山,認為這是難以辦到的事。 「一畝地的半犁溝」(撒十四14),原文是「半個犁過的約克」。 「約克」是土地量度單位,一「約克」大約是半公頃,即一對牛在一個工作日能犁出來的土地面積。 「地也震動,戰兢之勢甚大」(撒上十四15),約拿單可以用的有他虔敬的心和手中的刀劍,但神做了約拿單做不到的事——讓大地震動,透過地震使非利士人驚恐萬分。通常,我們等待神來做我們所能做的事。然而,如果我們願意盡自己的本分做我們所能做的事,神往往會施行神蹟奇事——做唯有祂才能做到的事。

 

二.神保守以色列(撒上十四16-23)

「非利士的軍眾潰散,四圍亂竄」(撒上十四16)以色列的看守人時刻關注非利士人大軍的動向,他們觀察到這支大軍開始崩潰瓦解。雖然兩個人與非利士人打仗,但因為神超自然的介入,非利士人內心非常驚恐,加上地大震動,結果兵敗如山倒。 「你們查點查點」(撒上十四17),在那個時候,這純粹是無用之舉。在這個關鍵時刻掃羅應去對抗非利士人。但他擔心的可能是誰在領導這場戰鬥,誰將獲得榮譽。 「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撒上十四18),在那個時候,這純粹是無用之舉。掃羅這裡可能想試圖展現自己的靈性;但是他這樣做對尋求神無足輕重。有時我們應走到一旁祈禱;有時我們應當拔劍奮力對抗敵人。如果掃羅是為了問神能否出戰可倒好,但掃羅看不清當時的時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

「停手吧!」(撒上十四19),指停止用烏陵和土明來尋問神。掃羅本來要求問神,但非利士營中明顯的混亂,使他滿有把握地認為不必再求問神,可以倚靠自己的判斷投入戰鬥。 「羅和跟隨他的人都聚集,來到戰場」(撒上十四20),掃羅是以色列的領袖,但他花了很長時間才開始領導該國。現在他跟隨神與約拿單加入戰鬥。 「從前由四方來跟隨非利士軍的希伯來人」(撒上十四21),可能指被迫跟隨非利士人的以色列僕從。 「希伯來人」這裡原文的意思是指經過約旦河來的民族。 「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撒上十四23),的確使用了約拿單,但這不是約拿單的勝利。這是耶和華神的得勝。神只是在等待一個如約拿單一般勇敢無畏、信靠祂的人。縱然神指出掃羅王位不長,但神的恩典仍在以色列人中間。所以約拿單起來,神就使用他行奇事。

 

三.得勝因掃羅中斷(撒上十四24-35)

掃羅輕率地中止求問神,卻草率地「叫百姓起誓」(撒上十四24),可能想用起誓的方法來討好神。這個誓言聽起來很熱心,卻完全沒有必要。 「因此這日百姓沒有吃甚麼,就極其困顯」(撒上十四24),反而減弱了百姓的戰鬥力。倚靠肉體的事奉,有時冷淡,有時也會很熱心;但無論是冷淡還是熱心,都是根據肉體、根據環境,而不是根據真理,所以在神面前都不蒙悅納。 他的起誓是過度的假敬虔,作戰是需要體力的,但他卻在神行動的時候,要求百姓禁食作戰,這過度的敬虔為百姓帶來咒詛。 「約拿單沒有聽見父親叫百姓起誓」(撒上十四27),因此,約拿單吃了一些蜂蜜,甘甜的蜂蜜讓他立刻又有了精氣神「眼睛就明亮了」(撒上十四27)。這裡記述的「眼睛就明亮了」(撒上十四27、29) 與《創世記》三章,亞當夏娃吃了禁果的「眼睛明亮」(參創三5)是有所不同的。本章提及的是,意思是體力恢復。一點的食物就帶來能力,這反映了掃羅的胡亂、妄為;《創世記》提及的是分別善惡的能力。 「連累你們」(撒上十四29),指百姓受到誓言的限制,體力不支,因此不能徹底殲滅敵軍,密抹的戰鬥只能獲取不完全的勝利(撒上十四30)。

掃羅要求百姓禁食戰爭,間接讓百姓犯罪。 「從密抹直到亞雅崙」(撒上十四31)大約有32公里、一天的路程,非利士人已被逐出了以色列人的心臟地帶。 「肉還帶血就吃了」(撒上十四32),百姓在飢餓中宰殺牛羊,匆忙中來不及將血完全放淨,違反了「不可吃血」(參申十二23)的律法。當百姓吃了帶血的肉,掃羅就「將大石頭滾到我這裡來」(撒上十四33),掃羅是明白律法的,但也違背了所起的誓(撒上十四24)。在「大石頭」上宰殺牛羊,可以將血完全放淨,流入土壤(參申十二24)。大石頭是作祭壇用,掃羅想大家趕快將牛羊獻祭,就可以吃了。掃羅立了一塊石頭,既可以用於恰當地宰殺牲畜,又可以用以「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撒上十四35)。這時的掃羅四十二歲,已作王兩年。也就是說,從他出生到四十二歲是第一次築壇,掃羅自以為這樣做至少算是將功補過。

 

四.單單討神的喜悅(撒上十四36-46)

掃羅沒有求問神、信靠神的心,而是倚靠肉體,心中早有決定。 「我們先當親近神」(撒上十四36),只是在祭司的提醒下履行一個形式。 「親近神」意思是求問神。因此,「這日神沒有回答他」(撒上十四37),因為神不回答例行公事的禱告。掃羅不但不反省自己、承認錯誤、帶頭悔改,反而滿有把握地認為是百姓犯了罪(撒上十四33)。掃羅自己不肯接受十字架的對付(撒上十四38),所以冒失地起了第二(撒上十四39)、第三個誓言(撒上十四44),要殺死無辜的約拿單。冒失起誓的後果是嚴重的,尤其當所起的誓不合情理,又很難做到時,就更加被動了。

「掣簽掣出掃羅和約拿單來;百姓盡都無事。」(撒上十四41),其實百姓犯的罪,遠比約拿單的過犯大。掃羅倚靠肉體行事,不肯順服神;神就「掣出約拿單來」(撒上十四42),讓屬肉體的百姓違抗掃羅的命令(撒上十四45),使不肯順服的掃羅蒙羞,三個誓言句句落空。神要我們看到,屬肉體的人,必然會肉體碰肉體,肉體被肉體羞辱。掃羅要追殺約拿單是矯枉過正。但他表面的敬虔卻敵不過百姓的聲音,所以百姓犯罪,吃了帶血的肉,他沒有責備百姓,兒子卻定意要死。掃羅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決定「夜裡下去追趕非利士人」的是掃羅(撒上十四36);被百姓頂撞之後,決定「不追趕非利士人」的也是掃羅(撒上十四46)。這兩個決定都不是根據神的旨意,而是根據人意。 「非利士人也回本地去了」(撒上十四46),這節經文暗示,如果沒有掃羅愚蠢的誓言,他們本會取得更大的勝利。

 

五.掃羅一生的總結(撒上十四47-52)

「掃羅執掌以色列的國權」(撒上十四47),這章經文的最後一段全是關於掃羅的力量,掃羅是強大的。掃羅主動攻擊東方的「摩押人、亞捫人」、南方的「東人」、西方的「非利士人」、北方的「瑣巴諸王」和曠野的「亞瑪力人」,雖然屢戰屢勝,但也越來越驕傲、越來靠勢力;外面是得勝的,裡面卻是屢戰屢勝的。連外面的得勝其實也是不徹底的,因為他最終也沒能製伏非利士人,反而死在非利士人的手中。 「救了以色列人脫離搶掠他們之人的手」(撒上十四47),無論掃羅到那裡,都得勝。 「掃羅的兒子是約拿單、亦施韋、麥基舒亞。」(撒上十四49),這裡沒有提到掃羅的另一個兒子伊施波設(參撒下二8),因為筆者有意只提那些與掃羅一同徵戰沙場,後來又與他一同被殺的兒子。

「掃羅遇見有能力的人或勇士,都招募了來跟隨他。」(撒上十四52),掃羅召募勇士來跟隨他,神讓掃羅繼續前行,神是好神,仍然給他機會。掃羅應該找撒母耳,讓撒母耳幫他迴轉。然而,縱然他軟弱,王位不長,神仍有恩典。神的愛仍在那裡;撒母耳的禱告,神仍垂聽;神仍看顧掃羅。

 

在今天的經文中教導我們不要像掃羅依靠自己做一個假敬虔的人,而是要效法約拿單的真信心單單的依靠神,跟隨神。我們從其中看到掃羅和約拿單兩人的所作所為,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對比。約拿單信靠神,對神充滿了信心,神就與他同在,而掃羅卻是依靠自己的決定做出了假敬虔的宗教行為,失去了神的同在,因此兩個人就活出很不一樣的生命。求神憐憫我們,讓我們明白神的心意,好叫我們不走在血氣的敬虔路上,不靠自己的努力來留住神的恩典。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