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和利甲以藉口要取軍糧而混進王宮,進去伊施波設的房子,並刺殺正在午休、毫無防備的伊施波設,割了他的首級,就一路逃跑。


撒母耳記下伊施波設的死(補04)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北方的元帥押尼耳挾著兵權來控制掃羅死後的以色列國,然後以色列國與猶大國不斷地有內戰。在《撒母耳記.下》三章,押尼耳看見自己不為伊施波設所喜悅,就出賣了主人,說以色列的長老和士兵都喜悅他投誠大衛,並為大衛熱心,把大衛的前妻米甲帶回來。這些都不是耶和華所喜悅要做的事,但押尼耳就憑血氣做了這些事,最後死在約押的手裡。考慮不同讀者需要,採逐章分享,今天來到第四章,講到伊施波設的死,按音頻內容《撒母耳記.下》四章1-12節,我們一起來聽聽康老師的分享

音頻《撒母耳記.下》四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在第四章的故事開端,講到北方的騷亂怎樣產生,只因為元帥押尼耳已死。大衛什麼也不用做,但北方則在不斷的騷動和擾亂中,北方很多人來大衛面前邀功,他們看得出大衛很明顯是耶和華的受膏者。然而,這位受膏者是否需要他們的幫助來做王呢?他不需要,因為他只需要等候耶和華使他作王。依音頻進度,我們先來看《撒母耳記.下》四章1-12節的經文:

 

撒母耳記. 四章

1.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聽見押尼珥死在希伯崙,手就發軟;以色列眾人也都驚惶。

2.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有兩個軍長,一名巴拿,一名利甲,是便雅憫支派、比錄人臨門的兒子。比錄也屬便雅憫。

3.比錄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裡寄居,直到今日。

4.掃羅的兒子約拿單有一個兒子名叫米非波設,是瘸腿的。掃羅和約拿單死亡的消息從耶斯列傳到的時候,他才五歲。他乳母抱著他逃跑;因為跑得太急,孩子掉在地上,腿就瘸了。

5.一日,比錄人臨門的兩個兒子利甲和巴拿出去,約在午熱的時候到了伊施波設的家;伊施波設正睡午覺。

6.他們進了房子,假作要取麥子,就刺透伊施波設的肚腹,逃跑了。

7.他們進房子的時候,伊施波設正在臥房裡躺在床上,他們將他殺死,割了他的首級,拿著首級在亞拉巴走了一夜,

8.將伊施波設的首級拿到希伯崙見大衛王,說:王的仇敵掃羅曾尋索王的性命。看哪,這是他兒子伊施波設的首級;耶和華今日為我主我王在掃羅和他後裔的身上報了仇。

9.大衛比較錄人臨門的兒子利甲和他兄弟巴拿說:我指著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起誓:

10.從前有人報告我說,掃羅死了,他自以為報好消息;我就拿住他,將他殺在洗革拉,這就作了他報消息的賞賜。

11.何況惡人將義人殺在他的床上,我豈不向你們討流他血的罪、從世上除滅你們呢?

12.於是大衛吩咐少年人將他們殺了,砍斷他們的手腳,掛在希伯崙的池旁,卻將伊施波設的首級葬在希伯崙押尼珥的墳墓裡。

 

大衛作以色列王,是神的命定,是神的應許,神必親自成就,按照神的時間,按照神的方式,不需要人用任何不義的手段介入。有些人則按耐不住,走在神的前面,急於用自己方法去成就“神的應許”,實則為自己利益打算。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伊施波設被殺(撒下四1-7)

1.掃羅家的勢力衰敗 (撒下四1-4)

在北方以色列的這個王、掃羅家的兒子伊施波設一聽到元帥死在希伯崙,就手發軟沒力氣了,「以色列眾人也都驚惶」(撒下四1),恐怕大衛家要來殺他們。當眾人不知所措時,有兩個人按耐不住了,他們以陰謀詭計,想要除去懦弱無能的伊施波設,用自己的方法歸順大衛王。他們名叫「巴拿」和「利甲」(撒下四2),原是伊施波設的兩個軍長,「是便雅憫支派、比錄人臨門的兒子」(撒下四2)。當初掃羅帶兵與非利士人對抗中戰敗被殺,以色列百姓棄城逃跑,「比錄」就被非利士人佔領(參撒上卅一7),而「比錄人早先逃到基他音,在那裡寄居,直到今日」(撒下四3)。 「比錄人」流離失所,漂流在外邦人之地,也可能與掃羅違約殺死基遍人有關(參撒下廿一1-2)。這時,身為伊施波設軍長的巴拿和利甲趁虛而入,以為這是為自己同胞翻身的機會。

「約拿單有一個兒子名叫米非波設,是瘸腿的。」(撒下四4),這裡特地提到「米非波設」,表明即使殺了「伊施波設」(撒下四1),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將來也可能被人當作傀儡來繼承王位。因此,下一個被殺的,可能就是「米非波設」。 「米非波設」的意思是「終結偶像”,原名「米力巴力」(參代上八34),後來為了避免用巴力,改為「波設」。米非波設從小在逃難的時候腿就瘸了,是不適合當王的,不能夠起來領導。所以,現在無人能與大衛相爭。表面上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走難間因乳母的驚惶跌瘸了腿是不幸,然而他的不幸卻為他免去更多的苦難,亦為日後大衛追念與約拿單的立約,善待米非波設埋下伏筆。

2.巴拿和利甲刺殺伊施波設 (撒下四5-7)

押尼珥死後,伊施波設的軍隊並非真正擁戴他。 「午熱的時候」(撒下四5)原文是「熱的時候」。在中東一帶,中午是最炎熱的時間,人們常常都會休息或「睡午覺」(撒下四5)。巴拿和利甲以藉口要取軍糧而混進王宮,進去伊施波設的房子,並刺殺正在午休、毫無防備的伊施波設,割了他的首級,就一路逃跑。 「拿著首級在亞拉巴走了一夜」(撒下四7),「亞拉巴」指約旦河谷到死海的曠野地帶,從亞拉巴一路來到希伯崙見大衛,大約一百公里的路程。巴拿和利甲大約第二天上午到達希伯崙,顯示他們邀功請賞的心情非常迫切。

 

二.報消息的賞賜 (撒下四8-12)

屬肉體的人都喜歡「替天行道」,用屬靈的外表來掩蓋裡面的肉體,正如這兩個兇手聲稱他們的謀殺是「耶和華今日為我主我王在掃羅和他後裔的身上報了仇」(撒下四8)。這是在押尼珥之後,仇敵繼續製造試探的機會,要用不合神心意的方法,把大衛推上寶座。大衛稱神為「救我性命脫離一切苦難、永生的耶和華」(撒下四9),表明他已經在曠野被追趕的經歷中熟悉了神做事的法則,已經學會把「救我性命」的事交託給神,而不是倚靠人的方法。

當周圍的人還停留在掃羅追殺大衛的仇恨裡,大衛清楚的告訴他們,之前自稱殺了掃羅的亞瑪力人,來到大衛面前,「自以為報好消息」(撒下四10)說掃羅死了,以為會在大衛那裡得著好處,大衛卻當下把他處死,「作了他報消息的賞賜」(撒下四10),因為他自稱殺了耶和華的受膏者,就該被處死(參撒下一16)。大衛以此為例,責備巴拿和利甲,說「何況惡人將義人殺在他的牀上,我豈不向你們討流他血的罪,從世上除滅你們呢?」(撒下四11)。對巴拿和利甲而言,伊施波設沒有傷害他們,也沒有作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們竟然對他下此毒手。對大衛而言,他不但沒有因伊施波設的死而幸災樂禍,也沒有被他們拉攏,反而當場將他們處置,吩咐人把他們殺了,甚至還「砍斷他們的手腳,掛在希伯崙的池旁」(撒下四12),公開的地方應該是眾人取水的「希伯崙的當地」,這應該是公開的地方。如此嚴厲的懲罰其原因有二:

1.並不是因為殺「義人」(撒下四11)比殺「耶和華的受膏者」(參撒下一14)的罪更大,而是為了杜絕這種罪行再次發生,否則還會有人繼續去殺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來邀功請賞。

2.表明無辜,大衛與伊施波設的死無關,如同之前約押殺了押尼珥的事件一樣,大衛表明自己不認可此殘忍的手段。

大衛想統一以色列,但不想在自己的臣僕約押與伊施波設的軍長之間,種下永不磨滅的芥蒂。為了顯示自己與除滅掃羅王族絲毫無關,於是下令處死殺害伊施波設之人,並將伊施波設的首級厚葬。大衛必保持自己的良知,做到問心無愧,免得罪神,害人又害己。大衛更信守誓言,要保護掃羅的家族和後人,使其能存留,並且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參撒上廿四20-22)。

 

身為領袖,我們必須清清楚楚的顯明立場,賞善罰惡,好讓群羊分辨是非善惡。對於惡行,必須公開譴責和處置,而不是模擬兩可。耶穌清楚的教導,引導百姓走義路,如此百姓才不會被謊言蒙蔽,不會被世界誤導。同樣在職場或教會中,身為領袖的人,要如同大衛一樣,需要清清楚楚的劃清界線,教導真理,不要遮遮掩掩導致他人陷入模糊不清的迷茫中。求主幫助我們也要如同大衛一樣信靠你,等候你,凡事尋求主的心意,凡事降服於主的帶領。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