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靠着神在军事上、财物上、治理上都得胜。 神所赐的胜利,不是局部的,也不是勉强的,而是全面的得胜。
撒母耳記下– 活出得胜的生命 (补8)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康老師
大卫在耶路撒冷顺利登基作了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君王,他将耶和华的约柜从俄别以东欢欢喜喜地迎接到大卫的城,他得了神的应许,永远坚立他的国。 在《撒母耳记.下》八章中,大卫治服了以色列北面、东面、南面和西面的仇敌,「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下八14),让我们从本章学习大卫得胜的秘诀,好叫我们也能够活出得胜的生命。考虑不同读者需要,采逐章分享,接续我们以音频分享第八章,按音频内容《撒母耳记.下》八章 1-18节,我们一起来听听康老师的分享
音频《撒母耳记.下》八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大卫做全国的王时,立即定耶路撒冷为首都。大卫在几年之间,把一个无名小国,建成强国。当年,在西南边疆的埃及帝国经已衰微。在东方的亚述与巴比伦等帝国尚未崛起,以色列国处国际要冲,在当时虽不能算为左右世界的帝国,但在转瞬之间,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了。 按音频进度,我们先来看《撒母耳记.下》八章 1-18节的经文:
撒母耳記.下 八章
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原文是母城的嚼环);
2.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3.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
4.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
5.大马色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
6.于是大卫在大马色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7.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
8.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9.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
10.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
11.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12.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13.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或译:以东,见诗篇六十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
14.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15.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16.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17.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
18.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神与大卫所立的约中有这样的应许,就是众仇敌要被打败,不再欺压以色列人(参撒下七10-11);神要助大卫打败敌对的列国,以成全祂的应许。大卫作战,非常顺利,完全征服了非利士人,摩押人,亚兰人,以东人,亚扪人,亚玛力人,与在埃及和幼发拉底河所有之敌国。我们略做以下分述:
一.大卫攻击外族敌人,获得胜利 (撒下八1-14)
「此后」(撒下八1),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承接第七章的“大卫之约”,神的应许和祝福成为大卫实际的得胜经历。
1.战胜南方的非利士人与摩押人 (撒下八1-2)
大卫之前的两次利乏音谷之战(参撒下五17-25),是被动的防御;现在「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撒下八1),是主动的出击,目的是要得着整个应许之地。「京城的权柄」(撒下八1)意思是“统治中心、权力所在”,可能指非利士的都城迦特(参代上十八1)。约旦河东的「摩押人」(撒下八2),是罗得的女儿乱伦而生的后代(参创十九37),是以色列人的亲戚,在士师时代曾经欺压过以色列人(参士三14)。大卫的祖先路得是摩押女子(参得一22),他在逃避扫罗追杀的日子,曾把自己的父母送到摩押王那里避难(参撒上廿二4)。犹太传统认为,大卫之所以攻打摩押人,是因为摩押人后来杀了大卫的父母,但圣经并未记载或考古证实。「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撒下八2),可能指身材高大的战士被杀,一般身高的战士就存活。这正应验了神借着巴兰所说的预言:「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参民廿四17)。
非利士人被击败,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大卫的前一任以色列王扫罗,就是死在非利士人手中,而且当时非利士人已经占据以色列中部,将以色列切割成两块。另摩押人住在死海以东,军事上与宗教上都是以色列长期的威胁(参撒上十四47)。
2.战胜琐巴王和亚兰人 (撒下八3-8)
「琐巴」(撒下八3)是位于北方大马士革和哈马之间一个亚兰王国。「大河」(撒下八3)指幼发拉底河。此时琐巴王哈大底谢正准备向美索不达米亚扩张势力,结果被大卫击败。「马兵一千七百」(撒下八4)可能是抄写错误,以《历代志上》记载「战车一千,马兵七千」(参代上十八4)较为明确。「砍断蹄筋」(撒下八4)指砍断马的小腿筋,使马失去作战能力。大卫可能效法约书亚(参书十一9),遵守「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的命令(参申十七16),「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撒下八4),免得百姓把信心放在战利品中眼见的马匹车辆上。
「亚兰人」(撒下八5)就是叙利亚人,亚兰后来被希腊人称为叙利亚。「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撒下八6),「设立防营」即设立要塞,控制北方通往美索不达米亚的商道,并向亚兰人收取贡品。大马士革是古代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上的重要城市。「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撒下八7),大卫夺了仇敌的荣耀,将他们变为神大能和美善的战利品。这些金盾牌安放在会幕里,证明神藉大卫做工,以及神在大卫生命里成就工作。大卫在战争中夺取了「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撒下八8),是为了将来建造圣殿(参代上十八8)。
3.哈马王的臣服 (撒下八9-12)
「哈马王陀以」(撒下八9),「哈马」位于琐巴以北,本来是哈大底谢攻击的目标,所以现在来向得胜的大卫进贡。哈马后来一直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参王上八65;王下十四28),直到被亚述所灭(参王下十九13)。陀以派儿子出使,「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撒下八10),「约兰」是一个以色列名字,意思是“耶和华是被称颂的”。这位哈马王子的原名是「哈多兰」(参代上十八10),意思是“哈达神是被称颂的”,现在特地取了一个称颂神的以色列名,以表示臣服。大卫知道得胜并非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神使他得胜(撒下八6),所以不肯将所得的贡物和战利品据为己有,而是把它们「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撒下八11),意义是使这些财物成为受祭司经管,不入王库的产业。
4.以东人都归服 (撒下八13-14)
大卫征服以东,「得了大名」(撒下八13),应验了神所应许的「我必使你得大名」(参撒下七9)。「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撒下八14),「设立防营」即设立要塞,控制南方通往红海的商道,并向以东人收取贡品。圣灵第一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下八6),是说大卫主动出击,打败了「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撒下八12),征服了从埃及小河到哈马口的整个应许之地(参民卅四2-12),是全面的得胜;圣灵第二次说「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下八14),是说大卫打败了入侵的以东人,超出了应许之地的范围,是得胜有余。神所赐的得胜,不是局部的得胜、也不是勉强的得胜,而是完全的得胜。每一次胜利和每一个被制服的仇敌都是一个见证,证明了耶和华神在大卫生命中的力量,祂保护大卫的生命,维护大卫的统治。
二.大卫身边的重臣 (撒下八15-18)
大卫作王「向众民秉公行义」(撒下八15),「秉公行义」原文是“施行公平和公义”。这说明大卫对他自己的臣民来说,是一个贤良英明的君王,而且他不仅制服列国,还以公平和正义对待他统治下的所有人。「元帅」(撒下八16)是军队的统帅。「史官」(撒下八16)负责记录国家大事、管理政府的档案和文件,兼作传令官。「撒督」(撒下八17)是非尼哈的后裔(参代上六4-8),他和以利的后裔「亚比亚他」一同作祭司长。「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撒下八17),可能是文士抄写错误,应该是「亚希米勒的儿子亚比亚他」(参撒上廿二20;王上一7)。「书记」(撒下八17)负责管理外交公文,相当于外交部长。「比拿雅」(撒下八18)是大卫的护卫长,在所罗门的时代取代约押作了元帅(参王上四4)。「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撒下八18)是来自地中海克里特岛(现今希腊)的雇佣兵,作大卫的近身侍卫。「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撒下八18),「领袖」可能指“王室顾问”,大卫使众子「都在王的左右」(参代上十八10)学习如何治理行政事务。
大卫国度的行政组织,以色列的国家体制开始制度化。大卫有了神的应许,但却不是躺着等待神来坚立国度,而是紧紧抓住神的应许,一面对外南征北战,一面对内「向众民秉公行义」(撒下八15),积极支取神的得胜。如果没有秩序和组织,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是有限的,我们个人能为神所做的也是有限的。这并不是说秩序和组织是基督徒生活进步的必要条件。它们是基督徒生活的一个过程,不仅帮助我们生命增长,亦使我们更像基督。
大卫靠着神在军事上、财物上、治理上都得胜。 神所赐的胜利,不是局部的,也不是勉强的,而是全面的得胜。如今,我们比大卫更加幸运。 因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他胜过了罪恶和死亡。 我们只需要来到耶稣基督的面前,完全信靠祂,支取祂的得胜。求主帮助我们,一无挂虑,凡事都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到神的面前,相信神必供应我们的需要,赐下出人意料的平安和喜乐。 阿们!我们明天继续,以马内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