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那鴻書》得了安慰的百姓,現在要藉著《哈巴谷書》,預備接受即將到來的管教。
哈巴谷書(一)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劉老師
《哈巴谷書》的希伯來名是「哈巴谷חבקוק / Khavaquq」,《哈巴谷書》被放在《那鴻書》之後,宣告神將使用迦勒底人來管教猶大,然後又使用列國來審判迦勒底人。那鴻、哈巴谷和西番雅生活在南國即將滅亡之前,哈巴谷的生平不詳,可能是一位帶領詩班的利未人(哈三19)。他事奉的時間在猶大被擄之前,當時聖殿還在(哈二20)。他所描述社會敗壞的情形,很可能是在約雅敬王在位早期(王下二十三36-37)、巴比倫入侵猶大(王下二十四1)之前。藉著《那鴻書》得了安慰的百姓,現在要藉著《哈巴谷書》,預備接受即將到來的管教。我們一起來聽聽劉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篇幅按視頻介紹順序:
「哈巴谷」的意思是「擁抱」,這個書名非常貼切,因為先知的信息,就是預備以準確的態度接受神的管教、充滿「歡欣、喜樂」(哈三18)地擁抱即將到來的審判:「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7-18)。尤以《哈巴谷書》二章四節所說「惟義人因信得生」一語,在新約經文中引用三次,如羅一17注重義字(義人),加三11注重信字(活出),來十38注重生字(得救)。
開卷第一節「所得的默示」,原文是「所看見的重擔、預言」。神可能是藉著異象,讓先知看見將來要發生的事,並且在先知的心中成為重擔,不得不發表出來。 2-4節是哈巴谷的第一個問題:神為什麼對百姓的罪惡坐視不管? 世人最喜歡這樣控告神,把一切的責任都推給神,覺得自己比神還要公義、慈愛,正如信徒也常常這樣質疑神,因為人的頭腦也同樣有限。但神「嗤笑」(詩二4)世人的狂妄,卻耐心地回答先知的問題,因為祂樂意向自己的百姓啟示真理,所以「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 。
哈巴谷書第一章 1-4
1.先知哈巴谷所得的默示。
2.他說:耶和華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你,你還不拯救。
3.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你為何看著姦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
4.因此律法放鬆,公理也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所以公理顯然顛倒。
沒有人有資格在神面前誇口自己的公義,只能承認自己的敗壞、接受神的徹底拆毀,仰望「惟義人因信得生」的救恩之道。今天,當我們覺得神「看著姦惡而不理」的時候,正確的態度不是質疑神,而是靠著聖靈尋求神的心意。神是樂意啟示自己的神,祂允許先知提出質疑,藉著人的問題發表祂的救贖心意;神也允許我們發出疑問,藉著人的困惑引導我們走出自己和眼見,最終也像哈巴穀一樣,在神裡面「歡欣、喜樂」。
哈巴谷就像先知中的約伯,兩者都在探討受苦的問題,但約伯面臨的是個人的受苦,而哈巴谷關注的乃是國家的問題。本書信息歸納:第一章是一個默示;第二章是一個異象;第三章是一個祈禱。在第一章我們有個雙重的問題;第二章是個雙重的保證;第三章卻是個雙重的結果-為過去而讚美,為將來而感謝。另補充《哈巴谷書》章節中的分段,參考如下:
一.先知悲痛的呼求(一2~4)
二.先知所得之答覆(一5~11)
三.先知痛心之贅問(一12~17)
四.先知警醒之守望(二1~3)
五.先知種種的警告(二4~20)
六.先知最高之祈禱(三1~19)
1、音樂附註(三1、19b)
2、祈求(三2)
3.神的權能顯在歷史中(三3~15)
(1)神的來臨(三3~7)
(2)神的爭戰(三8~15)
4.敬畏與信心(三16~19a)
當我們抱怨公義不彰、罪惡橫行的時候,總是假設自己是公義良善的「義人」(哈一4)。但神「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詩一百三十3),正如猶大和迦勒底人一樣滿了「強暴」(哈一2),人眼中的「義人」和「惡人」其實同樣敗壞,只是沒有得著犯罪的能力和時機而已。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