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祭是唯一沒有祭獻流血的。但從來不單獨獻上,被稱為同獻的素祭,他與燔祭或平安祭一同獻上。平安祭不能以鳥為祭,祭祭不限制公母。這是唯一獻祭者可以分享祭物的祭。
利未記 (二) 素祭、平安祭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胡老師
《利未記》裡講到獻給神的「祭」有兩種:一個是為自己的罪而獻的「贖罪祭」、「贖愆祭;另一個是跟罪無關的「感謝祭」。而燔祭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就是將牛羊鳥獻給上帝,總之是肉,是蕎的。是跟生活上隱而未現的虧欠有關。接著我們研讀的經文進度是按影片進度《利未記》二至三章,我們一起來聽聽胡老師的分享
影片107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新約聖經也說明我們一切的奉獻、獻祭必須都不是出於勉強,乃是自己甘心樂意才能蒙神喜悅(參林後九5-7)。隨同燔祭獻上的素祭,是為感謝神而獻的。 「素祭」獻的是細麵,這些最後都是給祭司、利未人,還有城裡的孤兒寡婦吃,耶和華一口都不吃。它使百姓記住:食物既是由神而來,生命也是祂所賜的。按影片的經文進度,我們先來看《利未記》二章,經文:
利未記 二章
1.若有人獻素祭為供物給耶和華,要用細麵澆上油,加上乳香,
2.帶到亞倫子孫作祭司的那裡;祭司就要從細面中取出一把來,並取些油和所有的乳香,然後要把所取的這些作為記念,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3.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
4.若用爐中烤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餅,或是抹油的無酵薄餅。
5.若用鐵鏊上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
6.分成塊子,澆上油;這是素祭。
7.若用煎盤做的物為素祭,就要用油與細麵做成。
8.要把這些東西做的素祭帶到耶和華面前,並奉給祭司,帶到祭壇前。
9.祭司要從素祭中取出作為記念的,燒在壇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10.素祭所剩的要歸給亞倫和他的子孫。這是獻與耶和華的火祭中為至聖的。
11.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不可有酵;因為你們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當作火祭獻給耶和華。
12.這些物要獻給耶和華作為初熟的供物,只是不可在壇上獻為馨香的祭。
13.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
14.若向耶和華獻初熟之物為素祭,要獻上烘了的禾穗子,就是軋了的新穗子,當作初熟之物的素祭。
15.並且要抹上油,加上乳香;這是素祭。
16.祭司要把其中當作記念的,就是一些軋了的禾穗子和一些油,並所有的乳香,都焚燒,是向耶和華獻的火祭。
《利未記》第二章,記述神對素祭的要求。素祭是惟一沒有血的祭,主要的祭物是初熟的穀物。呈獻穀物的素祭,喻表神悅納人工作的成果。神藉此給我們教導,人如何在工作、事奉裡討神的喜侻。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必須與油調和
「就要用調油的無酵細麵」(參利二4-7)
這裡講述以細麵為素祭的五種狀態,然而不管是生的還是烤的,或用哪一種方式,都必須與油調和。油在聖經中喻表聖靈,神在教導我們,當我們把工作的成果帶到神面前的時候,每一部分都要有聖靈的引領,並且要靠著聖靈的能力完成。
二.不可有酵和蜜
「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不可有酵;因為你們不可燒一點酵、一點蜜當作火祭獻給耶和華。」(利二11)
酵在聖經中喻表罪惡,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若有一點酵,那怕只有一點兒偏差,慢慢就會越走越偏,最後整個工作都會充滿罪惡。事實,在我們工作的場所其實很容易有酵。舉例說,有客戶來電,你卻不想接電話,就吩咐秘書說自己不在,這樣酵已經摻到工作裡;當你想把公司納入國際化的管理時,或許你就得補簽過去的文件和會議記錄,虛假的東西,是不討神喜悅的。
新約中,耶穌也提到酵代表錯誤的教導。耶穌對門徒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也要防備希律王的酵。法利賽人的酵是假冒為善,就是所教導的正確,自己卻做不到,這是不討神喜悅的;撒都該人的酵則是不相信復活,我們在工作中若沒有依靠神,凡事講求理性,不相信神蹟,就與撒都該人一樣;希律王的酵則是喜歡聽表面的真理,然而當影響到我們的面子和喜好時,我們就拒絕,並按照世上的標準而行,這也是神不喜悅的。
聖經也提到素祭中不可有蜜。蜜喻表世上的宴樂,讓你吃得更加愉悅,但燒給神的素祭,神說不要加蜜,因為吃蜜過多是不好的,並且蜜本身若放久了,也會變質和發酵。
三.必須用鹽調和
「凡獻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約的鹽。一切的供物都要配鹽而獻。」(利二13)
神要我們用鹽立約,一方面提醒我們,祂與我們是好朋友,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是與神立約,行事為人必須按照神的律例誡命而行。當我們把工作的成果帶到神面前的時候,必須都要按照神的律例典章來建立。鹽還有另一個意思,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鹽可以防腐,使食物不容易變壞,所以素祭中有鹽,就是我們在工作時,要與人有美好的關係。
四.須加乳香奉上
素祭中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材料-「乳香」(利二15),乳香只放在要獻給神的部分。當食物加入乳香,從遠處就能聞到香味,所以我們可以把乳香理解為神的榮耀。當我們靠著神的大能,按著神的規矩,也沒有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完成工作,我們要把榮耀歸給神,不要竊取神的榮耀。
素祭是五祭中唯一沒有祭祀流血的。但從來不單獨獻上,被稱為“同獻的素祭”,他與燔祭或平安祭一同獻上。 《利未記》之前的獻祭,都是人對神的一片心意。這些其實都是好的,是神所記念的,然而到此,神開始教導人要如何獻祭才能蒙祂悅納。我們必須要靠著聖靈,與神與人有對的關係,並除去一切罪惡,把所有成果都歸給神,才能蒙祂悅納。接續我們先來看《利未記》三章,經文:
利未記三章
1.人獻供物為平安祭(平安:或作酬恩;下同),若是從牛群中獻,無論是公的是母的,必用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
2.他要按手在供物的頭上,宰於會幕門口。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
3.從平安祭中,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也要把蓋髒的脂油和髒上所有的脂油,
4.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5.亞倫的子孫要把這些燒在祭壇的燔祭上,就是在火的柴上,是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
6.人向耶和華獻供物為平安祭,若是從羊群中獻,無論是公的是母的,必用沒有殘疾的。
7.若獻一隻羊羔為供物,必在耶和華面前獻上,
8.並要按手在供物的頭上,宰於會幕前。亞倫的子孫要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
9.從平安祭中,將火祭獻給耶和華,其中的脂油和整肥尾巴都要在靠近脊骨處取下,並要把蓋髒的脂油和髒上所有的脂油,
10.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並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
11.祭司要在祭壇上焚燒,是獻給耶和華為食物的火祭。
12.人的供物若是山羊,必在耶和華面前獻上。
13.要按手在山羊頭上,宰於會幕前。亞倫的子孫要把血灑在祭壇的周圍,
14.又把蓋髒的脂油和髒上所有的脂油,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並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獻給耶和華為火祭。
15.並於上節。
16.祭司要在祭壇上焚燒,作為馨香火祭的食物。脂油都是耶和華的。
17.在你們一切的住處,脂油和血都不可吃;這要成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本章記述平安祭的獻祭條例,平安祭不能以鳥為祭,祭祭不限制公母。這是唯一獻祭者可以一起分享祭物的祭。不能以鳥為祭的原因,應該是鳥太小了,無法與他人分享之故。平安祭的祭品也必須是「沒有殘障的」 (利三1),而且每次都是要獻上完整的祭牲,不能獻上半隻一類的。這是神教導人的第三種獻祭,也就是第三種與神互動的方式。當人向神感恩、甘心或還願,都可以到神面前呈獻平安祭。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從平安祭學習互動
「他要按手在供物的頭上,宰於會幕門口。」(利三2),平安祭宰殺於會幕門口,除了要獻給神與祭司的部分,平安祭的祭牲沒有進入會幕範圍內。神藉平安祭教導我們學習感恩,人生命中若沒有感恩的元素,人際關係就不會好,所以我們要數算神和人給我們的恩典。當我們能夠表達對神、對人的感恩,在我們當中就能建立一個和諧的關係。
還願也是與神、與人一種很特別的關係,一個從來不向神禱告,不拜託別人的人,事事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他的人際關係也不會好。因此平安祭不但是人來到神面前的一種方式,也是神教導我們與人互動的方式。
獻平安祭的第三個動機是甘心,若有人對神沒有特別想求的事,但想向神奉獻,就會想對神、對人、對教會好,這也是神要教導人的一種應有特質。
二.從獻祭中與神互動
「從平安祭中,將火祭獻給耶和華,也要把蓋髒的脂油和髒上所有的脂油,並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與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利三3-4)
聖經記述人要獻上脂油和腰子。當我們獻上平安祭的時候,我們要向神感恩,承認一切都是神大能的恩手所成。 「脂油」的原文字根有「榮耀」之意,所以獻平安祭就是把榮耀和能力都歸給神,感謝神在自己身上成就的事。另外,平安祭是心甘情願的,所以我們向神感恩,若不甘心樂意,寧可不作。
「脂油都是耶和華的」(利三16),當我們獻平安祭的時候,神只要獻脂油和腎,剩下的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會歸給祭司。當我們向神表達感恩的時候,神要我們與利未人一同歡樂,所以當我們作感恩奉獻時,可以宴請教牧同工,這是神教導我們向神表達感恩的一種方式。
三.從吃祭物與人互動
「永遠的定例」(利三17),這在《利未記》出現十七次之多。平安祭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獻祭者必須按時把牛、羊吃完,一個家庭如何吃下一頭牛呢?這必須與別人分享,把獻祭餘下的牛、羊大開筵席,邀請大家一同歡樂。當我們領受神極大的恩典,為神獻上感恩祭時,我們會發現這恩典是可以與人分享的,並且我們可以趁機為神作見證,人們就更懂得如何與神相交。神設立平安祭,期望人獻祭的同時,能與眾同樂。當我們領受恩典越多,我們要予人分享的更多。 「作為馨香火祭的食物」(利三16)是用擬人的方法來比喻神與獻祭者一起參加彼此相交的「平安祭」筵席,並不是神真的需要吃食物(參詩五十13) 。
「平安祭」也可譯為「相交之祭」。獻祭的人以此感謝神,並藉此與神相交。因為這種祭象徵與神和好,獻祭的人可以吃這祭物中的一部分。神藉此教導我們,「平安」所表達的是與神、與人的和諧關係。事實,當我們與人的關係不好,就很難喜樂。因此我們要將平安祭的元素放進生命中,透過對神表達感恩、還願、甘心,也會自然想到人的恩典和需要,所以我們要常存感恩的心,為所經歷的一切感恩。阿們! 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