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洗約翰說他無法賜給他們,他好像代表一個舊階段的服事,並期待一個新階段的能力


馬太福音義人的夢想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孫老師

 

繼續《馬太福音》三章1-12節,提及「那時」和「當下」(太三13),形成一個很明顯的分段。 「火」(太三10-12)好像成為兩段之間的連接,所以我們可以默想「火」這個字。馬太福音三3是引用以賽亞書四十3,施洗約翰這位先鋒出現從沒有行神蹟,卻一直好像在扮演先知的角色。我們一起來聽聽孫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章節按視頻介紹順序: 

 

「那時」(太三1)也可能是指主耶穌年約三十歲(路三23),準備正式傳道之前不久的日子。 「悔改」(太三2)就是人的心裡接受神的權柄,所以主耶穌說:「神的國就在你們的心裡」(路十七21)。以賽亞說「修平神的路」,而馬太在這裡用「修直祂的路」(太三3),熟悉以賽亞書的猶太人立刻就能聯想到,即將登場的主耶穌就是神。施洗約翰甘心過簡樸生活,住在「曠野」;放棄人前的榮耀,「穿駱駝毛的衣服」;不倚賴人的供應,「吃的是蝗蟲野蜜」(太三4)。有這樣的心志,才能脫離人情的顧慮牽掛,單單做神話語的出口,自由地作基督的先鋒。施洗約翰的「洗」(太三6)又被稱作「悔改的洗」(徒十九3-4),表明人有悔改的心,

 

約翰所傳的信息在猶太社會中引起了極大的震撼。 《猶太古史記》指出,當時猶太人有四大派系:愛色尼派(Essene)、法利賽派(Pharisee)、撒都該派(Sadducee)和奮銳黨(Zealot)。我們就今天章節簡述:

1.「法利賽」(Pharisee)詞義是「分別的」,是解釋律法的權威,掌控會堂,得到大多數猶太人的擁護,但並無政治權力。

2.「撒都該」(Sadducee)詞義是「正的」,「撒都該人」大都是猶太貴族、祭司,掌控聖殿和政治事務。他們接受希臘化思想,與羅馬人妥協,只承認摩西五經。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太三7)都是當時猶太教的主要派系,彼此敵對(徒廿三7),他們「也來受洗」,並非真心悔改,而是以為只要接受約翰的浸,就能免受神的審判。 「與悔改的心相稱」(太三8)神不看重外表的形式,乃看重屬靈的實際。 「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太三10)指時日無多,隨時會把樹砍下來。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指假意悔改的人,裡面沒有屬靈的實際,外面就沒有屬靈生命的流露。 「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三11)對於真實悔改信主的人,祂要把他們浸到聖靈裡,使他們得著神的生命;對於不肯悔改信主的人,祂要用火給他們施浸,就是審判。

 

馬太福音第三章 1-12

1.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

2.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3.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

5.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

6.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7.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

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

9.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

10.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11.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12.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施洗約翰是瑪拉基(舊約)之後的第一位先知。聖靈不是引導施洗約翰在城市里傳道,也不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傳道,而是在沒有多少人的「猶太的曠野」傳道,因為他的使命不是要在人群中製造熱鬧,乃是要叫人悔改、為主預備道路,吸引那些真心等候彌賽亞基督的人前來。約翰是為基督預備百姓,基督不需要湊熱鬧的人,祂所要的是樂意事奉及跟從祂的人。我們要有生命的果子,有生命的能力跟隨神。我們沒有聖靈就無法得勝,因為這是神的工作。

 

聖經多次提到「火」,聖經的火有兩種,一種是審判的火,另一種是複興、異象、能力的火。一位事奉者期待的是能力和異象的火,但施洗約翰說他無法賜給他們,他好像代表一個舊階段的服事,並期待一個新階段的能力,所以他說耶穌來到就能賜下這種能力。求主賜下聖靈充滿我們,幫助我們領受權柄和能力,並領受神的愛,在愛中起來服事,傳天國的福音,神必大大賜福我們。以馬內利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2 對“10/15-16 每日灵修|马太福音 -义人的梦想”的思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