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一切的罪」是指著我們信主那一天,已往所有的罪。所以一直到基督成為挽回祭,神的公義要求才得到滿足,救贖才真正完成,神跟人才能和好。


利未記 (十一) 贖罪日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胡老師

我們前面已經研究過的《利未記》十一至十五章,包含一些關於不潔的規則條例。如今,在《利未記》十六章,要研究關於摩西律法中,最為重要的──在贖罪日要行的事,和它的意義。 《利未記》十一至十五章都是潔淨的條例,而《利未記》十六至十七章是潔淨條例的高峰-「贖罪日」的條例。同時它是最高的潔淨行動,所以在此刻敘述是恰當的。贖罪日是以色列人所有條例中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他們在當天要為全會眾的罪來贖罪,也要為聖所贖罪。贖罪日於猶太歷提斯利月「七月初十日」(利十六29)舉行。繼續影片中帶領我們進入《利未記》十六章1-34節,我們一起來聽聽胡老師怎麼說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犯了罪如何被潔淨呢?罪得潔淨須靠血。每年的七月初十日,大祭司要獻上贖罪祭的公牛(為自己及本家)、公山羊(為以色列百姓),並把歸與阿撒瀉勒(替罪、離去之意)的公山羊放逐曠野。這一年一度的贖罪日要一直守下去,直到我們的大祭司主基督耶穌來了,他只一次獻上自己,就完成了贖罪的工作。按影片的進度我們先來看《利未記》十六章1-34節經文:

 

利未記十六章

1.亞倫的兩個兒子近到耶和華面前死了。死了之後,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2.要告訴你哥哥亞倫,不可隨時進聖所的幔子內、到櫃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為我要從雲中顯現施恩座上。

3.亞倫進聖所,要帶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4.要穿上細麻布聖內褲,把細麻布褲子穿在身上,腰束細麻布帶子,頭戴細麻布冠冕;這都是聖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後再穿戴。

5.要從以色列會眾取兩隻公山羊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

6.亞倫要把贖罪祭的公牛奉上,為自己和本家贖罪;

7.也要將兩隻公山羊安置在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

8.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

9.亞倫要把那拈鬮歸與耶和華的羊獻為贖罪祭,

10.但那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

11.亞倫要把贖罪祭的公牛牽來宰了,為自己和本家贖罪;

12.拿香爐,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幔子內,

13.在耶和華面前,將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14.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

15.隨後他要宰那為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帶入幔子內,彈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彈公牛的血一樣。

16.他因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當這樣在聖所行贖罪之禮,並因會幕在他們污穢之中,也要照樣而行。

17.他進聖所贖罪的時候,會幕裡不可有人,直等到他為自己和本家並以色列全會眾贖了罪出來。

18.他出來,要到耶和華面前的壇那裡,在壇上行贖罪之禮,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壇上四角的周圍;

19.也要用指頭把血彈在壇上七次,潔淨了壇,從壇上除掉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使壇成聖。

20.亞倫為聖所和會幕並壇獻完了贖罪祭,就要把那隻活著的公山羊奉上。

21.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這罪都歸在羊的頭上,藉著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曠野去。

22.要把這羊放在曠野,這羊要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地。

23.亞倫要進會幕,把他進聖所時所穿的細麻布衣服脫下,放在那裡,

24.又要在聖處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來,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獻上,為自己和百姓贖罪。

25.贖罪祭牲的脂油要在祭壇上焚燒。

26.那放羊歸與阿撒瀉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後進營。

27.作贖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帶入聖所贖罪,這牛羊就要搬到營外,將皮、肉、糞用火焚燒。

28.焚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後進營。

29.每逢七月初十日,你們要刻苦己心,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什麼工都不可做;這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

30.因在這日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你們要在耶和華面前得潔淨,使盡一切的罪愆。

31.這日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刻苦己心;這為永遠的定例。

32.那受膏、接續他父親承接聖職的祭司要穿上細麻布的聖衣,行贖罪之禮。

33.他要在至聖所和會幕與祭壇行贖罪之禮,並要為眾祭司和會眾的百姓贖罪。

34.這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為他們贖罪。於是,亞倫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贖罪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是「遮蓋」的意思。這天,以色列全族都要承認他們的罪,大祭司要進入至聖所為他們贖罪。他們要獻上祭物,宰殺牲畜,流他的血使百姓的罪被遮蓋。當以色列人有會幕和聖殿時,以色列人全國人民就必須在這一天禁食。大祭司平時在會幕事奉,只限於在聖所內,而至聖所只可以一年入內一次,就是在贖罪日進去。我們略做以下分述:

 

一.大祭司的預備(利十六1-10)

在刊登「贖罪日」的條例之前,神嚴肅地提醒亞倫,亞倫的兩個兒子「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參利十1),現在神要指示亞倫正確的燒香方法(利十六12-13),免得他在贖罪日的獻祭中也「近到耶和華面前死了」(利十六1)。 「聖所的幔子內」(利十六2),指〝至聖所〞,也就是放約櫃的地方。事實上本章提到「聖所」都是指〝至聖所〞。 「施恩座」(利十六2),原意是「贖罪」或「遮蓋」,後來成為專有名詞「施恩座」。這個器具就是指在約櫃上面的一個長方形蓋子,代表了神的恩典憐憫赦免就像約櫃的蓋子一樣,涵蓋在誡命上面覆蓋著整個以色列民族與神之間的生命之約。首先,大祭司第一次進入至聖所,「要帶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利十六3)。服裝上的要求,「要穿上細麻布聖內袍」(利十六4),亞倫贖罪日進入聖所只穿細麻布做的聖內袍、褲子、帶子、冠冕。與平日穿的大祭司禮服不同(參出廿八39-43)。穿這些比較簡單的禮服,是一般祭司穿的禮服,應該是為了表示謙卑。亞倫要把公牛獻上,「為自己和本家贖罪」(利十六6)。

「從以色列會眾取兩隻公山羊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利十六4),這兩隻「公山羊שָׂעִיר」原文指一種毛長而卷的山羊(參創廿七23),專門用作贖罪祭的祭物(參利四23),又被譯為野山羊。兩隻公山羊在會幕門口「為那兩隻羊拈鬮」(利十六8),根據猶太傳統,最初的「鬮」是木製的,一個刻著「歸與耶和華」(利十六8 ),另一個刻著「歸與阿撒魯勒」(利十六8),新約時代是用金子製作。 「阿撒瀉勒עֲזָאזֵל」原文的意思是〝完全除去〞,由「山羊עֵז」與「除去אָזַל」兩個字合併而成,英文有的音譯為「阿撒瀉勒Azazel」,有的意譯為「替罪羔羊scapegoat」。而猶太傳統認為,「阿撒瀉勒」是一處懸崖,「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在那裡被推下懸崖。 「拈鬮歸與耶和華的羊」將「獻為贖罪祭」(利十六9),正如「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參林後五21)。 「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將「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利十六22),正如基督「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參彼前二24)。

 

二.大祭司行贖罪的禮儀(利十六11-28)

「這是大祭司第一次進入幔子,目的是「為自己和本家」的罪(利十六11)來潔淨至聖所。因此,在贖罪祭還有沒完成之前,如果沒有「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利十六13),大祭司就會死在公義的神面前,因為神在「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參出廿五22)。 「香的煙雲」預表基督的代禱使我們的罪在神面前被遮蓋。 「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利十六14),表示施恩座朝東,祭司面朝西,「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就是彈在施恩座的上面。彈血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象徵潔淨施恩座。 「隨後他要宰那為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帶入幔子內」(利十六15),這是大祭司第二次進入幔子,目的是「因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過犯」(利十六16)來潔淨至聖所。 「直等到他為自己和本家並以色列全會眾贖了罪出來」(利十六17),因「諸般的污穢」是不符合聖潔的要求,「過犯」是不順服神美善的旨意,所以「從祭壇上除掉以色列人諸般的污穢,使壇成聖」(利十六19)。

最後,他要脫下聖衣,用水洗身,穿上衣服,獻燔祭。贖罪祭牲的脂油要在祭壇上焚燒。公牛和公山羊要搬到營外,將皮,肉,糞便用火焚燒。送羊到曠野的人和焚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後進營。

 

三. 贖罪日的立定(利十六29-34)

百姓在「每逢七月初十日,你們要刻苦己心」(利十六29),「刻苦己心」就是禁食(參賽五八5),所以這節期也稱為禁食節(參徒廿七9)。人的「刻苦己心」是為了表明自己真誠認罪悔改的態度,並不能潔淨人的心。 「這日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的(利十六30),是贖罪日的獻祭所表明的基督的工作。因此,人若不要基督的救贖,無論怎樣「刻苦己心」,都是「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參西二23)。守贖罪日主要是要「刻苦己心」、「什麼工都不可做」。也只有這一天「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利十六31),「聖安息日」 直譯是「安息的安息」,即完全的安息。在整個贖罪日的儀式中,大祭司一個人完成了整個獻祭過程,百姓不必幫任何忙;他們所當做的,就是徹底地安息在神面前,並且用“刻苦己心”來表明自己真誠認罪悔改的態度。

「那受膏、接續他父親承接聖職的祭司要穿上細麻布的聖衣」(利十六32),這是一種傳承,為的是代代相傳這項「永遠的定例」(利十六34)。 「一年一次為他們贖罪」(利十六34),表明「贖罪日」的贖罪祭並不能真正地「贖罪」(利十六33),而只是暫時的「遮蓋」,「一年一次」地仰望那位「將來美事的大祭司」(參來九11),來成就真正的「贖罪日」。

 

我們在此所研讀的繁復儀節,獻祭的根本觀念在相當早期便已經存在了(參創八20)。只是在出埃及之後,就是說,我們在此所研讀的儀式,大約主前15世紀在曠野裡才發展起來,和具有一切充實的細節。換句話說,贖罪日的儀式,和其中一切成分,藉由以色列對上帝恩典,及饒恕的愛的覺知而增長和發展。教會有關聖餐禮的行動,是我們從最後晚餐故事中所見基督的簡單動作,增長和發展而成今日,其過程與之相當相似。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擔當了一切的罪,像《利未記》十六章所說的贖罪祭,「諸般的污穢、過犯」是包括了一切的罪,所有的罪都在裡面。我們一生一世能犯多少罪,主耶穌的救贖,都包括了。而今,「一切的罪」(利十六34)是指著我們信主那一天,已往所有的罪。所以一直到基督成為挽回祭,神的公義要求才得到滿足,救贖才真正完成,神跟人才能和好。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