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原本不能繼承產業的五姊妹,或是不得進入應許之地的摩西,當眾人在數點人數,和領受分地為業的吩咐中,期待著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神眷顧了屬祂的子民。
民數記 (十五) 新的開始
出處:好消息TV 主講人:陳老師
因為以色列人與摩押女子行淫,又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民廿五2),這時全營瘟疫爆發。所幸新一代的領袖非尼哈「為以色列人贖罪」(民廿五13),一對男女正在行淫時,「便將以色列人和那女由腹中刺透」(民廿五8), 「瘟疫就止息了」(民廿五8)。神在「瘟疫之後」(民廿六1)才吩咐重新數點人數,這時瘟疫已經奪走「二萬四千人」(民廿五9)的生命。我們研讀的經文進度是《民數記》廿六章至廿七章,我們一起先來聽聽陳老師的分享
視頻
附上音頻補充
以下文字非完全視頻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神三十八年前在西乃曠野吩咐以色列人數點人數(參民一1),是為了準備進入迦南的爭戰。這次吩咐數點人數,不但是為了準備爭戰,更要作為百姓進入應許之地以後承受產業的依據,所以記錄了各支派中的各“族”(即“家室Clan”)的名字(民廿六5)。被數點的,就有分「按著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為業」(民廿六55),沒有被數點的,就沒有資格承受產業。按影片的經文進度《民數記》廿六章至廿七章,兩章都講到數點人數、分地和傳承,要連在一起看。因篇幅較長請配合身邊的紙本聖經,我們略作以下分享:
壹.承受應許地業的下一代(民廿六1-65)
一.第二次次數點數(民廿六1-51)
摩西第一次數點以色列人數是在西乃曠野,目的是為了要知道能出去打仗的人數。現在數點以色列人數是在摩押平原,目的除了為了預備進嘉南地的徵戰外還有要告訴各支派家族將來到迦南地後如何分地為業。 「出埃及地的摩西和以色列人」(民廿六4),主要是第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絕大多數都已經去世,因此這裡應該只是一種廣泛的稱呼,指的當然是第二代的以色列人。
神在第二次點人數的時候,再次提到「可拉的背叛」(參民十六1-50),作為百姓的「警戒」(民廿六10)。但神的公義中又帶著恩典,所以特別提到「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民廿六11)。撒母耳先知(參代上六34)、大衛詩班的領袖「歌唱的希幔」都是可拉的後裔(參代上六33),以及詩篇中有十多篇出自可拉的後裔。另一個西緬支派比三十八年前少了37,100人(參民一22-23),減少了五分之三,成為人口最少的支派。這很可能是因為什亭的瘟疫,當時最猖獗的是西緬支派(參民廿五9、14)。摩西臨終前祝福以色列時,把西緬支派排除在外(參申卅三),所以他們在進入迦南地以後只能生活在「猶大地業中間」(參書十九1),應驗了雅各的預言:西緬將「散住在以色列地」(參創四九7)。這裡特別提到「西羅非哈沒兒子,只有女兒」(民廿六33)。按著當時中東的慣例,女兒是不能承受產業的,但神在《民數記》廿七章要做一件新事,顯明承受產業的屬靈意義。
以色列被數點的人數「共有六十萬一千七百三十名」(民廿六51),除利末支派外,約瑟有二支派,共12支派,經過曠野40年,12支派仍存留。數點時是依各支派安營位置而數,數點的次序是南、東、西、北,每支派按其族長名字數算。南面陣營有流便、西緬和迦得支派(民廿六5-18);東面陣營有猶大、以薩迦和西布倫支派(民廿六19-27);西面陣營有瑪拿西、以法蓮和便雅憫(民廿六38-41);北面陣營有但、亞設和拿弗他利支派(民廿六42-50)。其中有七個支派的人數增加了:猶大、以薩迦、西布倫、瑪拿西、便雅憫、但和亞設,增加得最多的是瑪拿西。其他的五個支派的人數減少了,減少得最多的是西緬支派。
二.神的恩典和信實(民廿六52-65)
「要按著人名的數目將地分給這些人為業」(民廿六53),耶和華曉諭摩西要按人數分地,分地的原則有二:
1.人多的多得產業,人少的少得產業(參民廿六53-54)。這是神給人的原則,神很公平,神要祝福每個新生代的人在神裡面都有產業。
2.「還要拈鬮分地」(民廿六55)。拈鬮就是抽籤,人數多少已定,但拈鬮是不能確定的。分地時仍要依地理狀況而分,且不按比例。抽了地後再看人數和地的大小而決定,例如:猶大得到的地比較大;最後還有兩個半支派不過約旦河。
3.「按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為業」(民廿六55)。不是每支派得地一樣大,卻保證每個人都有地。神給人的祝福和產業是人人都有的,按宗族、支派每個人都得著,但每人得的產業就不一定相同。
「利未人中,凡一個月以外、被數的男丁,共有二萬三千」(民廿六62),利未人第二次被數點的資格,和第一次數點時完全相同(參民三15),神的心意從未改變。利未人雖然不承受土地,但他們作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仍然有承受產業的資格,所以利未人也要被數點,以承受48座利未人的城(參民卅五1-8) 。上一次數點的六十多萬人名,全部已在曠野中死去,現在所數點的人口,全屬新的一代。 「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外」(民廿六65),惟有這兩位有信心的探子仍然存留(參民十四28-30),成為美好的見證。
回顧整個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的歷史,不僅是見證了神對衪的兒女的供應和恩慈,同時也彰顯了神的公義和嚴厲。第一代的以色列人因著犯罪和不信的結果,就是屍首倒在曠野。不信的結局,就是不能進入安息。但以色列各支派得地後仍要盡責任去趕出當地的人,他們才能得著應許之地。我們繼續來看《民數記》廿七章
貳.耶和華有恩典有真理(民廿七1-23)
一.原本無分的五位姊妹(民廿七1-11)
「瑪拿西的玄孫」(民廿七1),意思是瑪拿西的第五代,是他曾孫的子女。她們的名字說出來,恐怕也沒多少人知道,但卻連續兩次出現在聖經的記載裡,《民數記》廿六章數點人數時就提到了他們姊妹五人(參民廿六33 )。這五姊妹也是家族裡成功逆轉的奇女子,她們是如何改變了家族的歷史,從無分到有分?
1.她們相信神的應許,相信神必帶領他們得地為業。她們也相信以色列人必照神的話得地為業。他們對神的應許完全的相信,一點都不疑惑。
2.因為相信,所以她們非常認真看待得地為業的應許,並且非常在乎,非常看重,甚至非常渴望得著,並有分於其中。其實,神的應許真的很好,只可惜有些人不在乎,不以為然,甚至有些人不想要,所以就得不著。
3.他們非常儆醒,留意著神在以色列百姓中的帶領和作為。她們看見了摩西按照神的吩咐按照各支派的家族數點了20歲以上的男丁,她們聽見了摩西教導百姓將來要按照各支派的名字以及被數點的人數來分地為業。她們就想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兒子來繼承產業,只有她們姊妹五人。難道如此莫大的福份就此與他們插肩而過嗎?她們看見了家族的危機。
4.她們挺身而出。她們沒有自哀自憐,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等到進攻迦南得地為業時才來後悔。她們乃是抓住當下的時機,就在預備的階段,還未進攻迦南地之前,就來尋求幫助。她們不抱怨,不發怨言,不與任何人爭鬧,更沒有四處慫恿百姓一起來攻擊領袖,而是以正確的方式,「她們前來,站在會幕門口,在摩西和祭司以利亞撒,並眾首領與全會眾面前」(民廿七1-2)。
5.她們誠懇的請求。她們很理智的陳述家族的光景和需要,「我們的父親死在曠野,他不與可拉同黨聚集攻擊耶和華,是在自己罪中死的,他也沒有兒子。為甚麼因我們的父親沒有兒子,就把祂的名從他族中除掉呢?
「摩西將她們的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民廿七5),摩西知道應許之地真正的業主是神,所以既沒有按照人的智慧、也沒有隨從世界的風俗來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帶到神面前。當人承認神的主權的時候,神就顯明了祂的恩典,允許「將她們父親的產業歸給她們」(民廿七7),讓所以看重神應許的人都能在神面前永遠蒙記念。 「人若死了沒有兒子,就要把他的產業歸給他的女兒」(民廿七8),耶和華發憐憫,對百姓用恩典原則,吩咐摩西讓西羅非哈的女兒能得回她們的產業,以為她們的父親留名。新一代進入迦南地後,神有憐憫,用恩典的原則來處理一些祂曾吩咐但未夠仔細的問題(民廿七8-11),或面對一些實際問題產生時,祂還未說的,也用恩典原則來處理。
二.領袖的傳承(民廿七12-23)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這亞巴琳山,看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看了以後,你也必歸到你列祖那裡,像你哥哥亞倫一樣。」(民廿七12-13),摩西的服事來到終結,他要歸到列祖那裡,他只能遠觀應許之地,卻不得進入,只因他沒有尊神的名為聖。摩西對以色列全家盡忠,幾經艱辛帶領以色列人四十年。現在每個新世代的人都得到神的恩典,為甚麼神要如此對待摩西呢?神記念摩西過去所作的一切,但現在他的服事已到達極限,因百姓一句話就可以激動他的靈,說急燥的話,他無法再容忍以色列人,他的領導力只限於此。
「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民廿七18),表示神已經揀選了他,並賜給他事奉的恩賜,所以他能夠成就神要他做的工作。 「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民廿七20),英譯原文是「授與祂某些你的權柄」。約書亞不像摩西那樣能與神「面對面說話」(參民十二8),而要透過以利亞撒「憑烏陵的判斷」(民廿七21)來求問神的旨意。
「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將約書亞領來,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 按手在他頭上,囑咐他,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說的話。 」(民廿七22-23),神預先告訴摩西,神必帶他上山,好讓他死前得以親眼看見應許之地,神也應允摩西的祈求,設立了約書亞,來承接摩西成為下一任的領袖,好讓約書亞可以繼續帶領以色列百姓,如此,耶和華的會眾就不會落入沒有牧人的光景。這樣摩西就可以放心了。
當眾人在數點人數,和領受分地為業的吩咐中,期待著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神眷顧了屬祂的子民。無論是原本不能繼承產業的五姊妹,或是不得進入應許之地的摩西,神都眷顧他們,按照他們所求的來應允他們。今天重生的基督徒,雖然不會失去救恩,但卻仍會因犯罪和不信,失去了神的恩寵,在基督裡面有份的實際也就會沒有了, 這實在是基督徒在世上行走天路的警誡與提醒。阿們!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