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們不再努力,硬著頸項不再進取,以至於錯失了神豐富的應許。求主幫助我們在神所分派我們的崗位和事奉上都能盡心做好,產生出合神心意的影響力。


約書亞記不再耽延,勇敢面對 (補書18)

出處:佳音LOVE聯播網 主講人:鐘老師

《約書亞記》全書共有廿四章,從第十三章到第廿二章是第二部分分地。由於影片進度是主題式分享,基於不同讀者需要,我們採逐章探討。約書亞已經帶領著百姓南徵北戰,征服了大片的土地,神已經將地賜給了以色列百姓。猶大支派與約瑟的後代拈鬮分地後,繼續「其餘的七個支派」(書十八2) 拈鬮分地,將剩下的土地需要爭戰而得。這就好比我們的屬靈生命,決志、受洗只是一個開始,得到神所賜的基督裡的豐盛產業,仍然需要我們遵照神的話語而行,攻克生命中的各樣堅固營壘,活出信心、愛心和盼望。繼續按音頻進度探討《約書亞記》十八章1-28節,我們一起來聽聽鐘老師的分享

音頻補《約書亞記》十八章

以下文字非音訊內容,僅做粗略分享:

以色列人將許多尚未攻占之地暫且擱下,將信仰中心由吉甲(參書五8-12)搬到「示羅」(書十八1)。這可能是設立永久性「會幕」(書十八1)的第一處。神的會幕直譯應為“神與人會面的地方”,神在那裡住在祂的百姓中間(參出廿五8)。會幕設立在迦南全地的中央,使百姓更容易去參加重要的敬拜,並守神的節期。依研讀進度我們先來看《約書亞記》十八章1-28節的經文:

 

約書亞記 十八章

1.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裡,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

2.以色列人中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

3.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

4.你們每支派當選舉三個人,我要打發他們去,他們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著各支派應得的地業寫明(或作:畫圖),就回到我這裡來。

5.他們要將地分做七分;猶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內。約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內。

6.你們要將地分做七分,寫明了拿到我這裡來。我要在耶和華-我們神面前,為你們拈鬮。

7.利未人在你們中間沒有分,因為耶和華祭司的職任就是他們的產業。迦得支派、流便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已經在約但河東得了地業,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所給他們的。

8.劃地勢的人起身去的時候,約書亞囑咐他們說:你們去走遍那地,劃明地勢,就回到我這裡來。我要在示羅這裡,耶和華面前,為你們拈鬮。

9.他們就去了,走遍那地,按著城邑分做七分,寫在冊子上,回到示羅營中見約書亞。

10.約書亞就在示羅,耶和華面前,為他們拈鬮。約書亞在那裡,按著以色列人的支派,將地分給他們。

11.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拈鬮所得之地,是在猶大、約瑟子孫中間。

12.他們的北界是從約但河起,往上貼近耶利哥的北邊;又往西通過山地,直到伯亞文的曠野;

13.從那裡往南接連到路斯,貼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亞他綠亞達,靠近下伯和崙南邊的山;

14.從那裡往西,又轉向南,從伯和崙南對面的山,直達到猶大人的城基列巴力(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這是西界。

15.南界是從基列耶琳的盡邊起,往西達到尼弗多亞的水源;

16.又下到欣嫩子谷對面山的盡邊,就是利乏音谷北邊的山;又下到欣嫩谷,貼近耶布斯的南邊;又下到隱羅結;

17.又往北通到隱示麥,達到亞都冥坡對面的基利綠;又下到流便之子波罕的盤石;

18.又接連到亞拉巴對面,往北下到亞拉巴;

19.又接連到伯曷拉的北邊,直通到鹽海的北汊,就是約但河的南頭;這是南界。

20.東界是約但河。這是便雅憫人按著宗族,照他們四圍的交界所得的地業。

21.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城邑就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麥基悉、

22.伯亞拉巴、洗瑪臉、伯特利、

23.亞文、巴拉、俄弗拉、

24.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共十二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落;

25.又有基遍、拉瑪、比錄、

26.米斯巴、基非拉、摩撒、

27.利堅、伊利毘勒、他拉拉、

28.洗拉、以利弗、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亞、基列,共十四座城,還有屬城的村莊。這是便雅憫人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

 

約書亞在吉甲(參書十四6)給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三個支派分配了地業之後(參書十五至十七章),把會幕搬到示羅,在示羅繼續為其餘七個支派分地(參書十八至十九章)。以色列人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到地業,他們聚集到示羅,約書亞在那裡給他們拈鬮,來決定哪塊地歸與誰。神使用這種神聖的方法來做出選擇,而不是由約書亞或任何作領袖的來決定。我們略作以下分述:

 

一.催促七個支派分地;(書十八1-10)

「示羅」(書十八1)的意思是“安歇之地”,屬於以法蓮支派,位於伯特利以北、在示劍大路以東(參士廿一19),是迦南地的中心。 「把會幕設立在那裡」(書十八1),會幕在士師時代一直設立在示羅(參撒上一3),直到以利的時代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參撒上四4)。 「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書十八1),神已經將迦南全地都賜給以色列人了,然而,僅僅只有五個支派的人分得土地,另外「七個支派」(書十八2)的人卻沒有積極地去得地為業。 因此,約書亞責備百姓「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書十八3),分析七個支派的以色列人何以會「耽擱」有幾個原因:

1.缺乏信心。雖然經歷了神的帶領,在諸多的爭戰中都得勝了,以色列人仍然對神缺乏信心。 

2.安於現狀。或許是爭戰得勝的戰利品已經足夠讓他們享用一陣子,或許是常年的曠野和爭戰生活讓他們疲累了,如今七個支派的以色列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約書亞了解百姓的軟弱,所以忠心地把會幕從約旦河谷的吉甲遷到示羅,坐鎮迦南地的中心,督促七個支派得著北方的應許之地。約書亞的計畫「每支派當選舉三個人」(書十八4),「去走遍那地,劃明地勢」(書十八8),分成七份,帶到示羅,會幕所在的地方。約書亞和眾人在示羅,耶和華神的面前拈鬮,分到哪個支派,那個支派就擁有那塊土地和相應的城市。這種方法可免去以人的方式選擇,讓神隨祂的心意,把每一塊土地分給每個支派。 因此,以色列各支派分到的地都是神的意思。

這七個支派明明知道神已經賜下了土地,卻能拖則拖,非要約書亞督促著才肯去爭取。雖然他們並沒有看上自己的地業,但神所賜給他們的地業,在神的計劃中卻極為重要。我們也常常像這七個支派一樣,在難處中會抓緊神,一旦生活安逸,就會安於現狀、止步不前。因此,聖靈也會藉著各樣的方法,催促我們不要停留於次好,「耽延不去得」基督裡上好的應許。

 

二.分給便雅憫支派的土地;(書十八11-28)

雅各臨終前為他的眾子發預言,稱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參創四九27),由此可見便雅憫支派的人驍勇善戰。本章從第11節到第27節,約書亞詳細敘述分給便雅憫支派的土地。 從中看到,便雅憫支派的土地處於猶大和以法蓮兩個大的支派之間。在拈鬮分地中有太多的地名,或許讀經文起來很枯燥無味,但有些城市的名字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例如「路斯」(書十八13)字義是“杏樹”,是伯特利早期的名字,是雅各夢見天梯的地方(參創廿八19),位於與以法蓮的邊界上。 「欣嫩谷」(書十八16),此谷在耶利米的時代是拜摩洛(亞捫人的神)之地。在那些可怕的禮儀之中,有時要將自己的兒女獻上為祭。後來,以色列人就在這個谷中焚燒垃圾、罪人與牲畜的屍體,於是這個地名就成了地獄的同義詞。還有「基列耶琳」(書十八15)字義是「森林之城」;「迦巴」(書十八24)字義是「山」;「拉瑪」(書十八25)字義是「小山丘」;「比錄」(書十八25)字義是「水井」;「基非拉」(書十八26)字義是「雌獅」。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可見(參拉二25-26)。 「耶路撒冷」(書十八28)在大衛王時成為以色列的首都,所羅門王時在這裡建造了聖殿。

便雅憫支派的土地雖不大,但是土地肥沃,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耶路撒冷城在此時是屬於便雅憫支派的。 然而「便雅憫人沒有趕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與便雅憫人同住」(參士一21)。在十二個支派中,唯有猶大支派(參書十五21-62)和便雅憫支派詳細地留下了城邑的清單,也只有這兩個支派比其他支派更長久地持守了神分給他們的產業。南北分裂之後,便雅憫是惟一跟從南國猶大的支派。

 

當我們相信神賜給我們生命中各樣的福氣,倘若神藉著今天的經文問我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盼望我們能夠在神的面前好好思想,是否因著自己的疲懶、貪圖安逸、缺乏信心,我們不再努力,硬著頸項不再進取,以至於錯失了神豐富的應許。求主幫助我們在神所分派我們的崗位和事奉上都能盡心做好,產生出合神心意的影響力。阿們! 我們明天繼續,以馬內利


天天以神的話為靈命的糧食

日日以神的道為行為的準章

感謝肢體家人的支持

 

收藏(0)
請登入加入書籤 關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