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时代以色列的确没有神,但竟然仍在敬拜神!我们要保有颗警醒的心,每日与主保持亲近的关系,才不被混乱的环境影响自己的价值观,鲁莽冲动的行事。


士师记为便雅悯人后悔 (21)

出处:佳音LOVE联播网   主讲人:康老师

《士师记》十七章至廿一章,不像前面记载了士师领袖的败坏或成功及外族的侵略,反倒是着眼在以色列立国根基的毁坏,前半段提到宗教信仰的败坏(参士十七至十八),后半段提及道德的败坏(参士十九至廿一)。这段附录发生的时间应该都在《士师记》早期「约书亚死后」(参士一1),作者似乎透过这段附录,诉说着整个士师时代败坏与衰弱的背后原因。这卷书,士师年代将要结束。总结这书卷就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以色列并不是没有王,只是他们没有以耶和华为他们的王。按音频进度《士师记》廿一章1-25节,我们一起来听听康老师的分享

音频《士师记》廿一章

以下文字非音频内容,仅做粗略分享:

在整个士师时代,百姓的光景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糟。经过一场严重的内战后便雅悯支派「只剩下六百人」(参士二十47),几乎要被其他支派的联军给灭尽了,人的肉体生命实在是太顽梗悖逆了,总以为可以靠着肉体做点什么善事。所以神要用旧约里全部的历史来向我们显明,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参申卅一29),无论怎样努力、怎样尝试,结果都不可能行出良善,因为人的「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参罗七18)。唯一的出路,就是以神为王,凡事「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参加五16)。按音频进度,我们先来看《士师记》廿一章1-25节的经文:

 

士师记 廿一章

1.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起誓说:我们都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

2.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

3.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

4.次日清早,百姓起来,在那里筑了一座坛,献燔祭和平安祭。

5.以色列人彼此问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先是以色列人起过大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

6.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

7.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说,必不将我们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现在我们当怎样办理、使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呢?

8.又彼此问说: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他们就查出基列雅比没有一人进营到会众那里;

9.因为百姓被数的时候,没有一个基列雅比人在那里。

10.会众就打发一万二千大勇士,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

11.所当行的就是这样:要将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尽行杀戮。

12.他们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见了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就带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

13.全会众打发人到临门盘的便雅悯人那里,向他们说和睦的话。

14.当时便雅悯人回来了,以色列人就把所存活基列雅比的女子给他们为妻,还是不够。

15.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

16.会中的长老说: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

17.又说:便雅悯逃脱的人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

18.只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为妻;因为以色列人曾起誓说,有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

19.他们又说:在利波拿以南,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的示罗,年年有耶和华的节期;

20.就吩咐便雅悯人说:你们去,在葡萄园中埋伏。

21.若看见示罗的女子出来跳舞,就从葡萄园出来,在示罗的女子中各抢一个为妻,回便雅悯地去。

22.他们的父亲或是弟兄若来与我们争竞,我们就说:求你们看我们的情面,施恩给这些人,因我们在争战的时候没有给他们留下女子为妻。这也不是你们将女子给他们的;若是你们给的,就算有罪。

23.于是便雅悯人照样而行,按着他们的数目从跳舞的女子中抢去为妻,就回自己的地业去,又重修城邑居住。

24.当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去了。

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以色列人残酷地毁灭了便雅悯支派的「一切城邑」(参士二十48),不管是出于热心,还是为了报复,都不符合神的律法。我们不知道玛拿西支派的基列·雅比人这一场残酷大屠杀的详实过程,但是以色列其余各支派,似乎皆仿效便雅悯在基比亚事件的模式。他们把对支派的忠诚,放在顺服神的命令之上,认为要改变过去的错误,现在就应采取非常的行动。我们略作以下分述:

 

一.人在血气中起誓 (士廿一1-15)

经过一场严重的内战后,便雅悯支派己乎要被其他支派给灭尽了。这时以色列人后悔了,但这后悔不是真正的悔改,因为在自义里没有真正的悔改,他们想到的解决问题方法是用一只替罪羔羊,来取代自己所造成的错误。以色列人从「在米斯巴曾起誓」(士廿一1),再假意因情绪激动而冒失「起过大誓」(士廿一5),旧约有很多愚蠢、不智的起誓,这里即为一例。其他有名的还有“耶弗他的起誓”(参士十一30-31)、“扫罗的起誓” (参撒上十四24)。

「基列·雅比」(士廿一8)位于约旦河东岸,属于玛拿西支派,与便雅悯支派同属于拉结的后裔。基列·雅比人没有参加以色列人这场鲁莽的战争,结果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为了让便雅悯人有后,就杀尽没有来参战的基列.雅比人的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并孩子(士廿一10),把剩下的「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士廿一12),给便雅悯人作他们的妻。因着这场被迫的婚姻,基列·雅比人与便雅悯人成了亲戚,三百多年后,神使用便雅悯支派的扫罗王(参撒上十一15)。当用属人的方法,将所剩的少数男人需要妻子生儿育女,确保这支派不至于灭绝,但是「还是不够」(士廿一14)。「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原文是使以色列中有了破口)」(士廿一15),以色列中的破口,是以色列人自己造成的,但他们不但没有认罪悔改的反省,反而把责任都推给神;只说「耶和华使以色列人缺了一个支派」,却不思想神允许这事发生的原因。「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而不是自省罪咎,百姓与神的关系到了这种地步,难怪他们继续代替神来出主意,制造新的问题去解决老的问题。

在这段经文中有好几处提到百姓很看重他们来到耶和华的面前,像是「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士廿一2),「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士廿一5),「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说」(士廿一7),「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士廿一8)。但他们所做的与神没有关系,他们所做的只是宗教行为。他们在神的面前起誓,是为了让自己所说的更有说服力,这些起誓就像民间的宗教信仰,他们靠的不是神,而是自己的誓言。他们守的是宗教行为,并没有守神的命令律法,因此他们所做的是与神没有关系的,都是出于自己的想法。以色列人在宗教上败坏,一错再错!他们第一个错是起誓,第二个错是杀基列.雅比人。其实,真正的信仰是叫我们跟神有好的关系,并保存生命。 人的生命比以色列人所说的宗教原因重要,但以色列人却看重宗教原因,而牺牲了别人的生命!

以色列各支派的领袖长老们所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所想的都是恶事,将心中所想所求的私意合理化。所以他们只有外表的信仰,并没有真实的敬虔信仰。因为他们所思所想都与神的属性及法则相违背。我们要小心任何靠宗教行为起誓,作为向神交换利益的陷阱。要让神来管理我们的生命,要真正的敬畏神和与神有真实的关系。我们的生命要不断地被提升,要真实地敬拜神,以神成为我们生命的王,让祂来管理我们的生命。

 

二.抢示罗女子为妻 (士廿一16-24)

为了让便雅悯人「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士廿一16),看到以色列人一错再错。「耶和华的节期」(士廿一19),可能是葡萄收获之后举行的住棚节。示罗人与这场战争毫无关系,却成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牺牲品。百姓的动机好像是为了保存十二个支派,但却是以作恶来成善,结果并不能显明神百姓合一的见证。不只任意灭族,现在更因着怕违背誓言被咒诅,又让便雅悯人强抢示罗的女子为妻(士廿一21),以色列人不愿遭受咒诅,却自私的要别人来成为他们的代罪羔羊。

他们所做就是从誓言中找漏洞,因为誓言说不可将女儿嫁给便雅悯人,而现在不是将女儿嫁给他们,而是让他们抢,这就不受誓言约束。以色列人叫示罗那些做父亲和兄长的,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来解决便雅悯人「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士廿一17)的问题。以色列人任意而行,当任意而行,鲁莽行事时就会闯祸,闯了祸就找其他办法来补救而不是悔改回转向神。便雅悯支派靠着以错纠错的方法得到了重建(士廿一23),而后来以色列人所立的第一个扫罗王,竟然就来自他们认为十恶不赦的基比亚(参撒上十26)。「当时以色列人离开那里,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去了」(士廿一24),最后仗打完了,这里描述的好像问题已经解决,他们都松一口气地回去但却留下许多创伤。「各归本支派、本宗族、本地业」代表他们安居下来。然而,这是虚假的繁荣安定因为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最终必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三.没有拯救的总结 (士廿一25)

士师记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作为结语,耶和华是拯救主,但祂已不与以色列同在。「以色列中没有王」不只是指没有领袖、士师,更是没有神。「各人任意而行」就是各人看见就做、想做就做。以色列的确没有神,但他们竟然仍在敬拜神!本节是全卷书的总结,也是今天许很多执政掌权者的写照,贪污腐败,各人任意而行,因为心中没有神!亚当的后裔虽然已经全然失败,但神救赎的计划绝不会落空,祂也不会让我们失去盼望。

 

日光之下无新事,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上演着相同的事情,我们要引以为鉴,不要为了信仰,只把指头指向别人,而不自省。我们要保有一颗警醒的心,每日与主保持亲近的关系,才能不被混乱的环境影响了自己的价值观,鲁莽冲动的行事。从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整个《士师记》的世代都是可悲的世代!接下来我们在『历史书』继续探讨,「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参得一1),要从同样是士师时代的《路得记》看见盼望。求神帮助我们,在血气里不要起誓,让我们更多看见鲁莽及冲动行事所带给我们的只有后悔和生命中的破口。 求圣灵来帮助我们聆听神的声音,顺服圣灵的带领,进入神为我们预备的丰盛生命中。阿们!我们明天继续,以马内利


天天以神的话为灵命的粮食

日日以神的道为行为的准章

感谢肢体家人的支持

 

收藏 (0)
请登录加入书签 关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