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俯伏在地叩拜波阿斯,她很謙卑和感恩,她體會到波阿斯對她好,路得清楚地知道自己「外邦人」的身份,知道「拾取麦穗」是因着恩典。


路得记路得下田拾穗

出处:好消息    主讲人:胡老师

路得跟随拿俄米到达伯利恒的时间,正好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路得和拿俄米两个无依无靠的寡妇要以何为生呢? 答案是,靠着神的律法。当神的百姓庆祝小麦丰收的时候,神再次提醒他们,「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参利廿三22),神在律法中明文规定了以色列人要特意为穷人和寄居的留下一些可以拾取的麦穗。按视频进度探讨《路得记》二章 1-12节,我们先来听听胡老师的分享

视频

附上音频补充

 

以下文字非视频内容,仅做粗略分享:

神「是信实的神;向爱祂、守祂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参申七9),虽然士师时代的百姓普遍失败了,但神却从外邦兴起投靠祂的路得,把忧伤变成喜乐,使死人得着生命。路得拾取麦穗的行动就如同我们刚刚信主的基督徒,因着对神的信心勇敢地进入教会,渴慕更多的经历恩宠。按研读进度我们先来看《路得记》二章 1-12节的经文:

 

路得记 二章 1-12

1.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亲族中,有一个人名叫波阿斯,是个大财主。

2.摩押女子路得对拿俄米说:容我往田间去,我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拿俄米说:女儿啊,你只管去。

3.路得就去了,来到田间,在收割的人身后拾取麦穗。他恰巧到了以利米勒本族的人波阿斯那块田里。

4.波阿斯正从伯利恒来,对收割的人说: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他们回答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5.波阿斯问监管收割的仆人说:那是谁家的女子?

6.监管收割的仆人回答说:是那摩押女子,跟随拿俄米从摩押地回来的。

7.他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他从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

8.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

9.我的仆人在那块田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

10.路得就俯伏在地叩拜,对他说:我既是外邦人,怎么蒙你的恩,这样顾恤我呢?

11.波阿斯回答说:自从你丈夫死后,凡你向婆婆所行的,并你离开父母和本地,到素不认识的民中,这些事人全都告诉我了。

12.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

 

波阿斯对路得的恩待,是以一位长辈身份看顾路得,亦好如亲人的照顾;因为他是以利米勒的近亲。路得是蒙恩宠的女子,在不可能中看见神奇妙的带领及祝福。我们略作以下分述:

 

一.路得蒙耶和华的恩宠 (得二1-7)

「亲族」(得二1)是指拥有共同祖先、由众多家族所组成的群体。「波阿斯」(得二1)这个名字原文的意思是“快速、力量”有关。「大财主」(得二1)原文是“有名望、又富有的人”。路得盼望「蒙谁的恩,就在谁的身后拾取麦穗」(得二2),并不是根据人,也不是根据环境,乃是单单根据神的话语,凭着「投靠耶和华」(得二12)的信心。她对神有信心(参得一16)、对婆婆有爱心(参得一17),对未来就有盼望。真实的信、望、爱,就带出了路得顺服的行为。路得凭着信心,主动出去「拾取麦穗」(得二2)。「拾取麦穗」这项律法的目的是为了供给穷人,进而避免农庄园主囤积过剩的粮食。此律法成為當時以色列具有福利性質的政策(参申廿四19-22)。路得在异国他乡安了身,不是依赖拿俄米,也不是静静等候好运的降临,而是「努力面前」(参腓三13)。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贫困,并外出努力工作来获取所需。而当路得到田间工作,神就供应她所需。如果我们正在等待着神的供给,试想想看:或许神也正在期待我们迈出第一步,以显明我们所需的是多么的重要。 

路得征得婆婆拿俄米同意去田间拾取麦穗,正巧到了波阿斯的田里。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的田(得二3),而波阿斯刚好从伯利恒来,这「恰巧」正正是神的安排及带领。这是神给路得的恩宠,让他们两个相遇。「愿耶和华与你们同在」(得二4)、「愿耶和华赐福与你」(得二4),波阿斯这样的打招呼与大祭司的祝福十分相似(参民六24-26),表明波阿斯和仆人们即使在工作中,也时刻活在神的面光当中。他们与神有这样美好的关系,就不会被工作、利益所捆绑,所以乐意让寄居者按照律法「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得二7),让自己的恩典也成为别人的祝福,让自己的工作能荣耀赐福的神。「那是谁家的女子」(得二5),直译是“这个女仆是谁?”。不单是问路得是谁,还问及路得的背景。「是那摩押女子」(得二6),表明路得跟随婆婆投靠神的事情已经传遍了伯利恒,并且得着了众人的赞许(得二11)。经文反复强调路得「摩押女子」的身分,让我们看到神不单接纳以色列人,也同样接纳所有的亚当后裔。「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得二7),督工的人在波阿斯的面前都赞许她的勤劳。「屋子」(得二7),可能是临时搭起来遮荫的棚子,用来提供禾场工人休憩、饮水的地方。

 

二.路得蒙波阿斯的恩宠 (得二8-12)

波阿斯称路得为「女儿」(得二8),表明他们二人在年龄上有相当的差距。「与我使女们在一处」(得二8),波阿斯不仅欢迎路得,更要路得紧跟着女仆一起拾取麦穗,不需要自卑地远远落后在后面。这样当然比较容易有收获,而且也比较不卑微。路得在波阿斯的眼前蒙恩,他吩咐仆人不可欺负路得,并可到器皿那里喝仆人打来的水(得二9)。波阿斯明显是要保护她、恩待她。路得聽了波阿斯話,便「俯伏在地叩拜」(得二10),她很謙卑和感恩,她體會到波阿斯對她好,並知道自己是蒙恩的。路得清楚地知道自己「外邦人」(得二10)的身份,知道「拾取麦穗」(得二8)是因着恩典。路得自从「丈夫死后」(得二11),生活就陷入了困境;但正是她「向婆婆所行的」、「到素不认识的民中」(得二11)所行的一切,成了她人生的转折,也成了万民的祝福。波阿斯这样恩待顾恤她,是因为她跟随婆婆归回。「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祂的赏赐。」(得二12),波阿斯给路得的祝福如此美好,这里我们看见要过蒙恩的生活,有两个秘诀:

1.要以恩慈待人,不要有卑微或受害者的心态;

2.投靠耶和华的翅膀。委身在一个田间(教会)服事,对我们来说,就是对主忠心,不要三心二意。

路得恩待婆婆,离开自己的父母和本地,来到伯利恒投靠以色列的神,因此她就蒙恩。今天,有些人忙着帮助人,有些人忙着培养孩子,却忽略了让人「满得祂的赏赐」;我们的爱心能给的都是有限的,最大的祝福,是让无限的神成为帮助者、成为孩子自己的神。虽然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同样要在日常生活中操练「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参弥六8),成为神供应人、流出恩典的管道。

 

路得的一生展现了她那令人钦佩的素质:刻苦、仁爱、勤奋、忠诚和勇敢。由于她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这些美德,回到伯利恒她赢得了极好的声誉。而且,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这种美德总是保持不变。世人对基督徒的评价是通过观察我们的工作,我们在社会上、在家里,以及在教会中的表现而做出的。如果我们不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左右,而是按自己的信仰去生活的话,我们就能赢得好的声誉,「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一16)。阿们!我们明天继续,以马内利


天天以神的话为灵命的粮食

日日以神的道为行为的准章

感谢肢体家人的支持

 

 

收藏 (0)
请登录加入书签 关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