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穆斯林斋月祷告1-16天
家人们平安
3/1-3/30 是穆斯林的斋月,每年的斋月我们总是会特别为穆斯林来祷告
这次普珥节禁食祷告有部份日期是和穆斯林的斋月重叠,结束完禁食祷告之后,我们也要开始为穆斯林的斋月祷告。
这二周安息日的祷告我们都会放穆斯林祷告内文,请家人们收藏再逐日祷告。
读经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雅2:22
背景
全球约有19亿穆斯林,占总人口约24%。每年伊斯兰历的9月,全球穆斯林共同迎来神圣的斋月(Ramadan),在这30天中,他们将通过严格的斋戒来表达对真主的虔诚与敬意。
每一天日落时分,穆斯林会以进食结束一天的禁食,这仪式称为「开斋」(Iftar)。开斋后,穆斯林通常会进行晚间礼拜(Tarawih),祈求神的引导与祝福。日出前,穆斯林会享用封斋餐(Suhur),这是一天唯一的一次进食,确保一整天力量充足,心灵坚定。
斋戒不仅要求对食物克制,更是心灵的净化。穆斯林斋戒期间,力求清除心中的欲望与邪思,远离愤怒与仇恨,专注于行善与仁爱,努力成为更好的人。穆斯林希望每年一个月的斋戒,能锻炼坚韧的意志,培养体恤贫困者的同情心。
一位穆斯林完成斋戒后,说:「感谢阿拉,让我一向不太强壮的身体,跟我的意志力合作,完成了斋月的功课。希望我能把宗教对我的要求——宽容、慈爱、中庸、尊敬、谦卑,融入我的日常生活。祈愿世人平安快乐,天下太平。」
祷告文
天父,接下来30天,我们要为全球约19亿穆斯林祷告,他们透过斋戒,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求父祢看见他们虔诚的心志,让他们遇见祢,愿意接受主耶稣宝血洗净一切罪污;在圣灵帮助下成为新造的人。恳求天父帮助我们忠心为穆斯林祷告,除去一切拦阻我们祷告的障碍,让我们在接下来30天祷告,摸着天父爱穆斯林的心。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也门 Yemen
读经
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加3:26
背景
大约三千年前,示巴女王拜访所罗门王,带来了香料和黄金作为礼物。离开时,她心中对所罗门王所信的神充满了敬畏。一般人认为,示巴女王的王国范围涵盖今天的也门。
今天,也门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个曾经富饶的土地如今极度贫困,领导人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的基本水资源几近枯竭,女性识字率仅有25%。自2014年,内战使也门分裂。全国3,100万人口中,82%的人需依赖外界援助才能生存。疾病和饥荒为这个曾经美丽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也门99%人口是穆斯林。国家由北部的胡塞武装组织(Houthi,又称「青年运动军」)、南部的总统领导委员会(Presidential Leadership Council),以及多个政治、军事和部落领袖共同治理。这些领袖迫切需要神的智慧和拯救。
对于也门的领导人,接受基督教信仰是极具挑战的事,因为穆斯林改信基督教将会面临死刑的惩罚。然而,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大卫曾祝福儿子所罗门,能收到来自示巴君王的礼物,此诗也预言主耶稣基督作王的荣耀(诗72:10)。某种程度上,神回应了这个祷告。今天,让我们为更大的应允祈求——求神使也门的穆斯林统治者承认基督为救主。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福音在也门广传祈祷,直到传到政府最高层。「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但愿也门的国家和地方领袖如诗人的祷告,敬畏全能真神,信靠主耶稣基督。恳求天父帮助也门的领袖有智慧管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并拥有跟随基督的自由。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索马里的索马里族 Somalis In Somalia
读经
一切都是出于神;他借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5:18
背景
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拥有1,700万人口,官方统计中全体居民皆为穆斯林。内战之后,索马里陷入分裂与动荡。索马里人民正面临饥荒、政治不稳定、干旱和洪水的困扰。
多数索马里人以牧养羊和骆驼为生,并将牲畜出口至阿拉伯海湾国家及其他地区。然而,由于干旱和管理不善,许多游牧民族的生计已被摧毁。他们被迫离开乡村,在拥挤的难民营或首都寻求庇护。
索马里族内部的冲突不断加剧。在困顿的环境中,无力感像疾病一样蔓延。人们失去了太多,许多孩子因饮用受污染的水、缺乏健康食物和医疗而死亡。伊斯兰激进组织「索马里青年党」(Al-Shabaab)阻碍国际救援进入急需帮助的地区,导致约900万人处于严重饥荒中。
纳迪拉(Nadira)被迫与丈夫离婚,独自抚养5个孩子,而丈夫则在另一个国家开始了新的家庭,使她的生活更加艰难。但她信主后,得到信徒的关心和帮助,她十分感恩。然而,前夫要求纳迪拉将儿子萨米送去为他的新家庭工作。纳迪拉带着破碎的心送别萨米,常常为他祷告。1年后,这个11岁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虽然历经创伤,但他很高兴回到妈妈的怀抱。
祷告文
天父,祢希望人们安居乐业,祢也愿意赐下日用饮食给人。求祢顾念索马里百姓的需要,赐他们一切所需。恳求祢让索马里的领袖在国家面临众多问题时,有从祢而来的智慧,为沮丧和绝望的索马里人带来希望与解方。祈愿索马里人在梦中遇见耶稣,或通过基督教电视台等管道认识主。因为「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沙特阿拉伯 Saudi Arabia
读经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见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2:2
背景
一辆车穿越阿拉伯半岛,沿着尘土飞扬的高速公路行经不同的村庄。司机行驶在山区时,注意到山坡上有许多房屋,远处山谷中有小镇。沙特阿拉伯有数十万人生活在村庄中。
如今,人们使用智能手机,驾驶丰田卡车,不再像以前靠驴子出入,但他们的世界观没有太大改变。他们依然遵循着几个世纪以来的伊斯兰传统。当陌生人进入村庄,蒙面的妇女会羞怯地迅速回到屋内;男人是一家之主,他为了家庭的最佳利益,做出所有决定,包括儿子的教育和女儿的婚姻。
沙特阿拉伯女性终于被允许开车之后,一位老人说:「女人可以在城市里开车,但我的妻子和女儿绝不会开车!」
对伊斯兰传统感到自豪的沙特阿拉伯人,未来将会如何?他们生活在一个新旧激烈冲突的时代,当新的思想通过智慧型手机和网路进入他们的家庭时,父母还能让孩子坚持传统吗?
今天,原本与世隔绝的村民有机会透过手机听到圣经故事,也可以透过通讯软体和基督徒交流。此外,基督教电视台的节目让村民有机会听到神爱他们的好消息,许多年轻人正在寻求真理。
祷告文
天父,愿祢透过异梦和异象向村庄领袖和家庭的一家之主显现,使他们接受主耶稣的救恩,并带领全村、全家归主。恳求天父使用那些经过沙特村庄的信徒,让他们有机会和当地居民交谈、祈祷,并把福音带给他们。「凡信耶稣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祝福沙特大小村庄的人都得着基督赦罪的救恩。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卡塔尔 Qatar
读经
但到了神——我们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爱显明的时候,他便救了我们。多3:4-5
背景
2022年,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这个拥有270万人口的沙漠国家,骄傲地承办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足球赛事。许多好客的卡塔尔人打开家门,招待来宾享用椰枣和茶。许多基督徒趁着这个开放的机会,积极向卡塔尔人传讲福音。
卡塔尔人只占总人口的约10%,其余人口50%来自其他阿拉伯语国家,还有许多不同国家的人在这个富裕的海湾国家生活和工作。其中有基督徒用多种语言敬拜和团契,并向当地的穆斯林传福音。
哈迈德(Ahmed)来自卡塔尔一个富裕的家庭。当他的巴基斯坦基督徒同事向他传讲福音时,他接受了基督,并找到了新的盼望。哈迈德渴望与其他卡塔尔人一起用母语敬拜耶稣,但他十分害怕,因为一旦家人发现他信主了,他可能会被驱逐出家门,甚至面临迫害和生命的威胁。
祷告文
天父,如经上所记:「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感谢主!福音的沙漠中,已经有人接受了主,但愿福音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愿每一位初信者都勇敢地向家人和邻舍作见证,愿基督徒把握机会,与人分享信仰。求主让卡塔尔享有信仰自由的环境。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乌尔都语穆斯林
Urdu-Speaking Muslims
读经
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前2:8
背景
印度拥有多样的穆斯林人口,涵盖孟加拉、泰米尔、马拉亚利、古吉拉特等多个族群。每个族群都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宗教习俗。
然而,讲乌尔都语的穆斯林群体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乌尔都语穆斯林拥有多样的文化背景,因为乌尔都语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和中东部分地区的穆斯林中广泛使用。除了受到伊斯兰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也吸收了当地的习俗和传统。乌尔都语的文学、诗歌、音乐和美食在文化上占据重要地位。
乌尔都语穆斯林的人口难以准确计算,因为他们分布在许多地区和国家。约65%的巴基斯坦穆斯林以乌尔都语为母语;印度、孟加拉和阿富汗也有大量的乌尔都语穆斯林人口。全球约有2.3亿乌尔都语使用者。
许多乌尔都语穆斯林是在1947年印度分治时,从现今的孟加拉(当时是东巴基斯坦)迁徙至印度。然而,他们常被视为外来者,不断面临获取公民身分和遭遇歧视的挑战。随着印度民族主义的抬头,穆斯林社区进一步被边缘化。针对穆斯林社区的暴力事件和骚乱日益增加,许多乌尔都语穆斯林对未来感到不安和恐惧。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众多的乌尔都语穆斯林祈求救恩,「耶稣说:『你们要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求父差遣人去向他们传扬福音,使他们得救。求主让乌尔都语穆斯林在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基督徒,听到福音。主啊,我们也祈求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平共处,愿在他们当中的基督徒成为彼此和平的桥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巴基斯坦信德省
Sindh, Pakistan
读经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
背景
穆罕默德(Mohammad)是一名住在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的12岁男孩,他来自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每天清晨,太阳升起之前,他会起床做清晨祷告(Fajr),然后准备上学。步行到伊斯兰学校的路上,他会用手机听古兰经的朗诵,有时也会查看最新的板球比分,因为他非常喜爱信德板球队。
抵达学校后,穆罕默德先以传统的「沙拉姆」向同学和老师们问安,然后才走进教室上课。他在这所学校主要学习阿拉伯语、古兰经、伊斯兰历史和传统。此外,他也学习乌尔都语(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以及他的母语信德语。
巴基斯坦信德省拥有约3,600万人口,绝大多数为穆斯林。信德省是许多苏菲派圣者和神秘主义者的发源地,也是苏菲诗歌重要的创作地。
放学后,穆罕默德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打板球,直到晚祷时间才回家。穆罕默德的父母对宗教非常虔诚,并希望他在学校表现优秀,将来在当地大学继续深造。信德省以生产棉花、小麦、稻米、甘蔗等农产品而闻名,港口是重要的出口通道,穆罕默德的父亲在卡拉奇的港口工作。但父亲希望穆罕默德将来成为医生或牙医。
巴基斯坦的基督徒人口不到总人口2%,因此信德省的居民很少有机会透过朋友或同事听到福音。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信德省的穆斯林祈求,愿他们透过网路或其他平台听到耶稣基督的福音。愿这片土地上的少数基督徒成为穆斯林邻舍中的光和盐,「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我们祝福信德省的穆斯林早日认识并接受耶稣基督。也祝福在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穆斯林接触到福音,并将这好消息带回家庭中。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印尼米南佳保人
Minangkabau Of Indonesia
读经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
背景
万(Angku Wan)是西苏门答腊一个渔村的长老,这里是印尼米南佳保人的故乡。他在一场标语写作比赛赢得了15万美元的奖金,但不幸的,他领奖之前去世了。
为了全村人集体的利益,村庄的人正考虑如何隐瞒万的死讯,以领取这笔奖金。他们一方面要遵守伊斯兰规范,另一方面想灵活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喜剧电影《喔不!》(Onde Mande!)的情节。
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对白是当地语言,描绘的村庄类似米南佳保导演成长的环境。他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充分享受这部电影。该片展示了米南佳保人对自己语言和传统的自豪,以及他们的互助精神、精明能干,还有穆斯林身分所赋予的价值观。
祷告文
天父,祢爱米南佳保人,呼召他们:「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愿米南佳保人早日认识爱他们的天父,并回应天父的呼召。求天父兴起跟随耶稣的人,以米南佳保语言并符合当地文化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将福音带给他们。感谢父神,米南佳保圣经已经翻译完成,求天父保守尚需进行的修订工作,以提高在米南佳保社群中的实用性。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康卡尼穆斯林
Konkani Muslims
读经
约14:1-6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背景
拥挤的庭院里,伊斯玛特(Ismat)看到久未见面的老同学,但人实在太多,他无法走近,只能远远地挥挥手打招呼。伊斯玛特刚从加拿大赶回来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邦(Goa),参加姐姐的婚礼。
婚礼现场的天花板装饰着美丽的花环,乐队正演奏着热闹的乐曲,有人端着大盘的手抓饭招待来宾。
康卡尼穆斯林的婚礼是盛大的庆典,充满欢笑和热闹的气氛。康卡尼人以慷慨好客和热爱美食而闻名。他们的婚礼仪式包括西拉特仪式(Seerat),妇女们唱歌祝贺一对新人;还有曼海蒂仪式(Mehendi),就是在新娘的手脚画上复杂美丽的图案。
康卡尼穆斯林是印度的少数宗教群体,主要分布在果阿邦和卡纳塔卡邦的沿海地区。据说他们是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的后裔。
伊斯玛特知道家人期望他也尽快结婚,因为他已经定居加拿大,并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然而,伊斯玛特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加拿大一直参加教会聚会和学习圣经,对基督教信仰很感兴趣。他不知道家人会如何反应?然而,他不打算在婚礼上提起这件事。
祷告文
天父,祈求圣灵感动康卡尼穆斯林,愿意敞开心聆听福音,对基督教信仰感兴趣,并接受耶稣为救主。愿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康卡尼穆斯林,与基督徒交朋友,让友谊成为认识主的管道。「你的话语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祝福康卡尼穆斯林早日蒙神引领,走向丰盛生命。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比哈尔穆斯林 Bihari MuslimsMuslims
读经
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
背景
艾哈迈德(Ahmed)低着头走向清真寺,但他的眼睛和耳朵时刻保持警醒。就在几周前,他居住的比哈尔邦小镇发生了暴动,一名穆斯林和一名印度教徒的争执,最终演变成一场骚乱,好些建筑物烧毁,不少家庭受到惊吓。暴动期间,艾哈迈德的自行车被偷了,他家的窗户也被打破,但他没有报警,因为害怕自己被逮捕。艾哈迈德的家族在这小镇生活了4代,他不明白为何邻居会变成了敌人。
比哈尔是印度东部的一个邦,穆斯林人口占相当大比例。多数比哈尔穆斯林是12世纪从中亚、波斯和阿富汗迁徙而来的后裔。他们是该邦重要的少数族群,约占16%人口,其余的人几乎都是印度教徒。
比哈尔的文化结合了伊斯兰传统和印度教习俗,比如他们庆祝两种宗教的节日,饮食习惯是印度和中东饮食的混合,受欢迎的菜肴受穆斯林的影响,例如比哈尔著名的烤肉串和一种由烤鹰嘴豆粉制成的传统食品比哈尔萨图(Bihar Sattu)。
尽管比哈尔的穆斯林与印度教徒拥有相似的传统,但他们仍然面临歧视。近年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抬头,穆斯林少数群体经常成为极端分子的目标,有时甚至遭受暴力袭击,导致世代共居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村庄和城镇局势紧张。
祷告文
天父,但愿比哈尔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愿意为社区的利益共同努力。求主使用比哈尔邦弱小的教会,成为两个宗教信众和解的桥梁,因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祝福比哈尔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相信耶稣,得着耶稣所赐的平安。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人
Saharawis In Algeria
读经
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徒5:42
背景
巴希尔(Bashir)坐在简陋的门前,用少许茶叶为自己冲泡一杯传统茶。他住在阿尔及利亚西南部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难民营,他和同胞们都感到被世界遗忘了。
1975年,西班牙放弃了西撒哈拉的殖民地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随即占领了这片领土,引发一场长期的战争,迫使成千上万的撒哈拉人逃往阿尔及利亚。
1991年起,大约18万撒哈拉人,被困在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难民营,面临着食物、医疗和教育资源稀缺的困境,每一天都为生存而挣扎。
撒哈拉人长期无家可归、缺乏基本生活必需品,令他们非常绝望。他们的希望如同每天生活的沙漠,早已枯竭。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认识那位愿意赐给他们活水的耶稣基督。约100万人口中,几乎没有耶稣的追随者,在他们当中的宣教士也非常少。
祷告文
天父,祢宣告「我要在净光的高处开江河,在谷中开泉源;我要使沙漠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涌泉。」恳求祢顾念撒哈拉人生活和属灵的需要,供应他们日用的饮食和一切所需,并让他们认识赐下活水的主耶稣基督,得着永恒盼望。祷告少数基督徒面对压力和迫害时,经历祢是又真又活的神,祢眷顾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在信仰上成长,并勇敢作见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读经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13:15
背景
每次阿米娜(Amina)接到远在首都阿的斯阿贝巴(Addis Ababa)的双胞胎儿子打来的电话时,都感到非常高兴。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与儿子们失去了联系。两年战争期间,她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省(Tigray)的家与外界完全隔绝。这场省政府与埃塞俄比亚军队之间的战争,导致超过50万人丧生,提格雷地区遭受沉重打击。
当年,阿米娜意识到战争即将爆发,毅然将两个儿子送往遥远的首都。他们成功抵达并安全无恙。
阿米娜一生克服了许多危机。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年纪轻轻便嫁给年长的丈夫。一天,她得到一本圣经,开始偷偷阅读,不幸被丈夫发现,将她和儿子都赶出家门,并与她离婚。那时起,阿米娜成为耶稣的跟随者,并勇敢与人分享她的信仰。她面临许多敌意和迫害,但也带领了许多人归向基督。阿米娜说:「我的道路虽艰难,追随耶稣带来许多痛苦,但神是信实的!我很荣幸领受神给我的任务,就是与穆斯林分享福音。」
大多数提格雷人是东正教徒。然而,阿米娜居住的提格雷省东部,穆斯林人口较多,约占总人口5~10%。历史上,这个地区一直是伊斯兰教进入提格雷及整个非洲的门户。这里很少福音派基督徒和教会。
祷告文
天父,祢应许「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祈求这应许在提格雷穆斯林当中实现,在这个地区兴起大规模的归主浪潮。愿神兴起许多勇敢的福音使者,使提格雷的教会大大扩展,成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我们也为埃塞俄比亚的冲突代祷,求神带来可行的解决方案,让这地区的人民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塔吉克斯坦的移工
Tajik Migrant Workers
读经
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西3:23
背景
拉苏尔(Rasul)坐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贝(Dushanbe)一家咖啡馆里,考虑着要不要接受一份在德国采摘水果的工作邀约。
一年前离开学校后,拉苏尔一直失业,他对于没有收入感到沮丧。这份工作不只可以赚钱,还提供旅行的机会,让他很心动。然而,他也曾听闻在国外工作被骗的例子,如只得到微薄工资,甚至没有薪酬。拉苏尔离开咖啡馆,他决定去清真寺寻求建议,因为那里许多人曾到国外打工。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许多塔吉克人因为失业,只好背井离乡到西欧国家工作。他们通常被招聘到建筑、农业和服务等行业,虽可赚取收入供应家庭所需,但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更糟的是,移工经常成为不道德仲介和无良雇主的牺牲品,他们长时间工作,却只获得微薄报酬。然而,由于害怕被遣返回国,多数移工不愿揭露自己受到剥削的遭遇。
塔吉克斯坦99%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俄罗斯东正教和其他宗教。塔吉克斯坦政府严格控制国内所有宗教活动。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寻找国外工作的塔吉克穆斯林祷告,求祢赐予他们安全且合法的工作,足以养家糊口。也求祢祝福塔吉克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使人民不必无奈地背井离乡到外地工作。祢的话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愿塔吉克穆斯林早日认识那位赐予永生的神,每一天都经历祢在身心灵上的丰富供应。我们也为在国外的塔吉克穆斯林遇到基督徒朋友并听到福音而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塔吉克斯坦的阿富汗难民
Afghan Refugees In Tajikistan
读经
这城里有一位神人,是众人所尊重的。撒上9:6
背景
多年来,阿富汗人一直逃离自己的祖国,尤其是塔利班加剧了对异议人士的迫害和暴力之后。塔吉克斯坦是愿意接纳阿富汗难民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塔吉克斯坦约有5千名阿富汗难民居住,其中许多人已生活了5年、10年,甚至更久。这些难民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包括普什图人、哈扎拉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等,他们都是穆斯林。
然而,塔吉克斯坦仅能为难民提供安全,而对生活其他方面的支持则有限。许多难民在这里仅仅是茍延残喘。尽管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在文化和语言上有密切联系,但阿富汗难民几乎没有在塔吉克斯坦建立稳定生活的希望。约80%的难民失业,他们在祖国获得的教育学位未被承认,得到的物质支持也十分有限,而且获得公民身分的前景几乎为零。
难民们承受着迫害和逃亡带来的心理创伤,面对抑郁、绝望、贫困,以及时刻担心被遣返到阿富汗的恐惧。其中约有300~400人信奉耶稣,他们不仅要应对这些挑战,还面临来自家人的排斥和拒绝。
大多数阿富汗难民希望离开塔吉克斯坦,前往加拿大或美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人赞助,并承担费用和担保。几乎所有难民寄希望于这一选择,尽管这条路漫长且艰辛。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难民们代祷,求祢成为他们的盼望,为他们的未来带来希望。「但我是困苦忧伤的;神啊,愿你的救恩将我安置在高处。」求祢特别眷顾那些遭受创伤的人,让他们能得到专业的帮助和治疗。也为那些因信仰而遭受家人拒绝的耶稣跟随者代祷,求祢赐给他们坚定和安慰。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阿富汗的蒙兹人
The Munji People In Afghanistan
读经
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3
背景
蒙兹人是伊斯玛仪派穆斯林(Ismaili Muslims)注,居住在阿富汗的山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山谷中,保持着独特的语言和身分,靠农耕和养殖为生。数十年的战乱严重影响了他们,贫困和交通不便使他们难以获取医疗、营养和教育资源。他们对当前局势感到恐惧,对未来缺乏希望。
每到夏天,他们带着牲畜前往高山的牧场,享受丰收季节和壮丽的美景。除了伊斯兰的宗教节日,他们也会举办本地传统节日,如豌豆丰收节和传统新年,大伙儿聚集庆祝。
蒙兹人中没有已知基督徒,大多数人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阅读圣经。但神没有忘记蒙兹人!一位蒙兹人在梦中看见耶稣站在高处,光芒四射,手持一本书,掌控着雨水和风暴。这个梦引导他踏上一段漫长的旅程,为要寻找「耶稣的书」和有关耶稣的真理。让我们为像他一样的人祷告,愿他们踏上认识主耶稣的蒙福之旅!
注:伊斯兰教一个派别,属什叶派一支,信仰体系和仪式有独特的教义和实践。
祷告文
主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我们祈求天父帮助贫困的蒙兹人获得他们日常所需的医疗照顾和教育。我们也为那些受毒瘾所害的蒙兹人代祷,求主差派人去帮助他们,使他们透过认识主耶稣完全脱离毒品的捆绑。愿主祝福蒙兹人,让他们得到耶稣的救恩,拥有新的生命和新的面貌。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为挪威的穆斯林祈祷
Muslims In Norway
读经
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背景
玛丽安(Mariam)低下头,试图避开任何人的眼神接触。她快步穿过奥斯陆(Oslo)的街道,带着刚买的杂货匆匆赶回家。她戴着羊毛制的头巾抵御初冬的寒意,但这使她成为路人言语骚扰的目标。
5年前,为了躲避更严重的骚扰和死亡威胁,玛丽安和丈夫从阿富汗逃到挪威。她努力学习挪威语,适应完全不同的饮食和气候。然而在挪威,除了清真寺社区,他们几乎结交不到任何朋友。玛丽安不禁怀疑是否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挪威穆斯林只占人口约4%,却是许多挪威人关注焦点。几乎全部挪威穆斯林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家庭组成,主要居住在市中心。许多居住在乡村的挪威人几乎没有与穆斯林接触,但调查显示,仍有相当大部分挪威人反对穆斯林移民,避免与他们接触。许多穆斯林移民承认他们曾面对偏见或骚扰。
挪威被称为基督教国家,拥有悠久的宣教历史。早期几个世纪,挪威曾是世界很重要的宣教士差派国,如今只有少数挪威人定期去教会。玛丽安(Mariam)低下头,试图避开任何人的眼神接触。她快步穿过奥斯陆(Oslo)的街道,带着刚买的杂货匆匆赶回家。她戴着羊毛制的头巾抵御初冬的寒意,但这使她成为路人言语骚扰的目标。
5年前,为了躲避更严重的骚扰和死亡威胁,玛丽安和丈夫从阿富汗逃到挪威。她努力学习挪威语,适应完全不同的饮食和气候。然而在挪威,除了清真寺社区,他们几乎结交不到任何朋友。玛丽安不禁怀疑是否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挪威穆斯林只占人口约4%,却是许多挪威人关注焦点。几乎全部挪威穆斯林由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家庭组成,主要居住在市中心。许多居住在乡村的挪威人几乎没有与穆斯林接触,但调查显示,仍有相当大部分挪威人反对穆斯林移民,避免与他们接触。许多穆斯林移民承认他们曾面对偏见或骚扰。
挪威被称为基督教国家,拥有悠久的宣教历史。早期几个世纪,挪威曾是世界很重要的宣教士差派国,如今只有少数挪威人定期去教会。
祷告文
天父,我们为挪威的穆斯林移民祈祷,他们正努力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愿他们在环境中有机会接触福音,并且得着新生命。我们也为挪威的基督徒祈祷,求主重燃他们的宣教热情,愿意主动以耶稣的爱接触穆斯林,实践耶稣的教导:「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祝福每一位挪威的穆斯林都来跟随耶稣,并在基督里成长,将福音传给他们的邻舍和家人。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