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哈拿透过神来看难处的时候,没有儿女的难处,就让她体会到神更需要一个合祂心意的器皿;毗尼拿作她的对头,让她能体会神因着人悖逆而被羞辱的心情。
撒母耳记(上)-不幸的人生
出处:好消息TV 主讲人:康老师
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是一卷书,《撒母耳记》不但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先知的话语,紧接着《士师记》《路得记》士师时代末期,之后是《列王纪》。《撒母耳记.上》记录了以色列在迦南地的历史,撒母耳是最后一位士师,也是祭司和先知。神借着撒母耳带领百姓回转归向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了「各人任意而行」(参士廿一25)的混乱与黑暗,也脱离了非利士人的辖制;神又借着他膏立了另外两位主角扫罗(参撒上十1)和大卫(参撒上十六13)为王,使以色列从士师时代进入了王国时代。按视频内容《撒母耳记.上》一章 1-14节,我们一起来听听康老师的分享
视频
附上音频补充
以下文字非视频内容,仅做粗略分享:
在士师秉政那个时期,我们发现以利也是一位末期的士师。就历史的年代而言,祭司以利可能与参孙在同一个时期作祭司。即使这些士师是神兴起来拯救百姓的——神确曾使用他们作这工作——然而看看他们自己,实在不够完全。祭司们代表了百姓在神面前,就是因着祭司的失败,神用了一个紧急的措施而兴起了士师的等次;《撒母耳记.上》故事开始从一位母亲做开场。按视频进度,我们先来看《撒母耳记.上》一章 1-14节的经文:
撒母耳记.上 一章 1-14
1.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
2.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毘尼拿。毘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3.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
4.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毘尼拿和毘尼拿所生的儿女;
5.给哈拿的却是双分,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
6.毘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他的对头,大大激动他,要使他生气。
7.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分给哈拿;毘尼拿仍是激动他,以致他哭泣不吃饭。
8.他丈夫以利加拿对他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9.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
10.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
11.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12.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他的嘴。
13.(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他喝醉了。)
14.以利对他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
暗暗的,神预备了一个器皿。每当神要有一个行动,要在这地上作一些事时,就会首先预备一个器皿。所以暗暗的,神正为着士师秉政这个黑暗的时期预备一个器皿,来作促成这转换时代的工作,乃是从一个妇人哈拿开始。我们略做以下分述:
一.哈拿没有儿女 (撒上一1-8)
「以利加拿」(撒上一1)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已经拥有、神已经创造”。他属于利未支派的哥辖族,是可拉的后裔(参代上六22、27),他们的城邑位于以法莲支派的境内(参书廿一20-21),所以说是「以法莲人」(撒上一1)。以利加拿这个人有两个妻子,「哈拿」(撒上一2)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恩典 Grace”,「毗尼拿」(撒上一2)的意思可能是“宝石”。旧约没有禁止一夫多妻,但神为人设立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参创二21-24;太十九3-6),一夫一妻是教会领袖的条件之一(参提前三2)。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撒上一3),在士师时代,会幕和约柜大部分时间都在示罗(参书十八1;士十八31)。以色列的「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参出廿三17),聚集到示罗守无酵节、七七节和住棚节(参士廿一19)。律法规定,平安祭的「祭肉」(撒上一4)要分给洁净的家人吃(参利七19-21)。在三大节期中,只有住棚节要献平安祭(参民廿九39),所以此时很可能是住棚节。「哈拿没有儿女」(撒上一2),在人看是「无奈」(撒上一5)、「羞耻」(参创三十23)的难处;但从神看,却是「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撒上一5),好让祂的旨意成就在哈拿身上。神要借着这难处来预备、磨练与祂同工的器皿,让哈拿成为神百姓的祝福,为救恩的历史带来重大的转折。
当哈拿透过神来看难处的时候,「没有儿女」(撒上一2)的难处,就让她体会到神更需要一个合祂心意的器皿;而毗尼拿「作她的对头」(撒上一6)的难处,也让她能体会神因着百姓的悖逆而被仇敌羞辱的心情。「耶和华殿」(撒上一7)原文是“耶和华的房屋”。当时还没有圣殿,这里指会幕及献祭周围的地方。「毘尼拿仍是激动他」(撒上一7),「激动 (trouble)」意思是使她伤心、激动、生气。哈拿不断地被激动,来到神的面前本应是欢庆吃饭、与神连结的,但她吃不下,不断地哭泣。「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撒上一8),以利加拿虽是安慰,但并不能同理心看见哈拿的羞耻;对当时犹太妇女来说,没有生育是极大的羞耻,被视为神的惩罚。
二.哈拿不住地祈祷 (撒上一9-14)
哈拿在痛苦中学会了寻求上帝,「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撒上一9),此处描述哈拿进到祭司以利坐位旁,也就是离圣所最近的会幕寻求上帝。她选择了到上帝的面前祈祷——「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祢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撒上一10-11),这是哈拿自己做出的一个选择。因为她没有孩子,所以她的生活不完美。哈拿不是因为别人激动她,才在上帝面前求这个孩子,而是因为她希望自己有一个孩子,哈拿知道唯有上帝能帮助她。当她来到上帝面前时,没有祈求说 “求祢除去我的对头,改变我的生活”,而是求上帝能够眷顾她的软弱,能够看顾、补足她生活中的缺陷,让她的人生更加完美。这是一个智慧母亲所做出的决定。
“难处”不但没有让哈拿沉沦,反而催促她「不住地祷告」(撒上一12),最终能从神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难处。哈拿体贴神的心意,求神「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也就是主动把自己所求的头生儿子归给神,作一个合格的拿细耳人,满足神的需要、除掉仇敌的羞辱。这个祷告摸着了神的需要,立刻蒙了神的悦纳。因为神就是要把人带到一个地步,愿意把自己所领受的恩典用来荣耀神。这个祷告使神心满意足,也改变了神百姓的历史。在住棚节期间,百姓可以把「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并牛群羊群中头生的,吃在耶和华——你神面前」(参申十四23),所以以利以为哈拿「喝醉了」(撒上一13)。哈拿向上帝祷告,但以利觉得她喝醉了,说她「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撒上一14)。因着人不能理解她,但是人不知道的事,神却知道。
哈拿虽然愁苦,哈拿没有出动自己的肉体血气,没有用人的方式与对头毗尼拿去作对,她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她选择的是“用祷告战胜自己的软弱、用祷告战胜自己的愁苦、用祷告使自己的灵命更加刚强”的原则。藉着祷告使自己和上帝的关系更加亲近。阿们!我们明天继续,以马内利
天天以神的话为灵命的粮食
日日以神的道为行为的准章
感谢肢体家人的支持